郭锦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30/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2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出血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已达到55%左右,且3/4以上的存活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2]。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手段普遍为手术治疗,通过患病初期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可有效缓解出血症状对脑神经组织的损伤。但手术方式分为多种,运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本文着重探讨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7~75岁,平均(56.21±5.32)岁;病程5~17年,平均(8.57±2.36)年。参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9~77岁,平均(56.57±5.85)岁;病程4~18年,平均(9.12±2.4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头颅CT定位麻醉后,在血肿最大处进行3~6 cm的切口操作,逐层切开头皮以及皮下脂肪组织,直至暴露颅骨。对颅骨进行钻孔,并使用咬骨钳扩大至2~3 cm小骨窗,对硬脑膜进行逐层切开,避开脑内血管和重要神经区,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取已液化的血肿物,清除血肿凝块,最后保留引流管道。
观察组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头颅CT定位麻醉后,確认血肿穿刺的位置,避开脑内血管和重要神经区,对血肿中心区域进行穿刺,抽取血肿物,最后保留引流管道。
1.3 观察指标
运用神经内科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表进行疗效判定。Ⅰ级:日常生活完全恢复;Ⅱ级:日常生活部分恢复或能独立行走;Ⅲ级:借助外力可行走;Ⅳ级:卧床但意识清晰;Ⅴ级:毫无意识,以植物状态生存。其中,Ⅰ~Ⅲ级为恢复,Ⅳ~Ⅴ级为重残。总有效率=Ⅰ级率+Ⅱ级率+Ⅲ级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因为长期的高血压以及脑动脉硬化所导致脑内小动脉发生病变,引起血管破裂出血的一种症状[3]。其多发于老年人群,在出血量小的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但一旦出血量大,形成血肿压迫到周围的脑神经组织,将会引起神经组织的缺氧及缺血,造成脑循环障碍,严重者形成脑疝,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此时应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
本次研究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分别进行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恢复例数为38例,重残例数为2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95%;参照组患者的病情恢复例数为30例,重残例数为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5%,说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笔者分析与手术方式有关: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采取的是立体定位技术,其利用穿刺针刺入颅内血肿中心清除,手术创口面积大。而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定位较为准确,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面积小,对体质较弱、高龄患者以及耐受力差的患者均优良好的恢复作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有效彻底清除血肿,降低血肿的残余量,避免血肿残余对脑组织造成损伤以及诱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受到时间与样本的限制,关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楚森.用手术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266-267.
[2] 谢 勇.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5,36(1):41-43.
[3] 邓增赋.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4,10(33):15-16.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