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2016-02-23 09:24艾子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艾子敏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ICH)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60例ICH患者, 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甲、乙两组, 各30例, 甲组给予常规开颅手术, 乙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乙组基本治愈率为86.67%, 显著高于甲组的4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有所降低, 并以乙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ICH患者,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 减少术后并发症, 整体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微创穿刺技术;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69

在临床上, ICH属于一种继发性的脑损伤, 会致使患者出现死亡或严重功能障碍情况, 极大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关于该病症的治疗, 其传统治疗方法为内科保守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 但效果均不明显, 而如今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其凭借着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ICH病症治疗中。为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ICH病症的效果, 本文抽选了60例IC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IC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男40例, 女20例, 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58±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 即存在既往高血压史, 入院时平均血压(182±22)/(108±16)mm Hg(1 mm Hg=0.133 kPa), 均经临床诊断与CT检查确诊, 符合手术适应证, 并将那些因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与应用抗凝药物等其他病症所引起的脑出血。所有患者高血压病程3个月~16年;并提示出血位置是基底节区、脑叶出血伴(或不伴)脑室出血, 且出血时间均在72 h内, 出血量>40 ml, 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头痛与偏瘫等。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甲乙两组, 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与出血部位、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甲组接受常规开颅治疗, 即常规使用脱水剂、止血剂等药物,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将血肿清除, 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乙组接受微创治疗:结合患者头颅CT的扫描检查结果确定脑出血位置, 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与局部麻醉处理, 并结合患者CT与头颅体表骨性标志确定穿刺点, 将出血量最多的CT层面上的血肿中心作为靶点, 选取适宜长度的YL-I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尽量避开患者头皮的血管, 明确最佳的进针方向, 于电钻动力驱动下使穿刺针逐层穿透患者头皮、颅骨与硬脑膜后, 将盖钻拔出, 用钝头塑料针芯替换金属针芯, 并将其缓慢插入到血肿中心, 后将塑料针芯拔出, 连接好穿刺针与引流装置, 见陈旧性血液渗出, 并插入针形的血肿粉碎器, 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抽取10~20 ml/次生理盐水进行等量置换, 直到液体颜色逐渐变淡, 后将引力管夹闭, 连接引流袋[1, 2]。术后, 具体根据引流管置入血肿的位置及血肿残余的量来决定尿激酶的用量及频次, 每天给予患者2~4万U尿激酶, 经针形血肿粉碎器注入, 并在夹闭引流管2 h后松开, 利用生理盐水进行按摩式的反复冲洗引流, 术后进行头颅CT复查, 若清除率达出血量的2/3~3/4, 就可拔针。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法与NIHSS有效评定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神经功能情况。关于ADL评分, 若评分>60分, 表示生活基本自理, 为Ⅰ级;若评分在40~60分, 为中度障碍, 需借助他人帮助, 为Ⅱ级;若评分在20~40分, 则为重度功能障碍, 为Ⅲ级;若评分<20分, 为致残, 生活完全需要依赖他人, 为Ⅳ级与Ⅴ级;其中, Ⅰ级与Ⅱ级表示基本治愈[3, 4]。而关于NIHSS评分, 总分为34分, 分值越低, 代表患者情况越好。同时,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与术后出血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与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乙组基本治愈率为86.67%, 显著高于甲组的4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且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 并以乙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P<0.05)。见表2。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与术中平均出血量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甲组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3例颅内出血, 4例消化道出血, 2例肺部感染, 1例颅内感染, 发生率为33.33%;乙组有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与肺部感染各1例, 发生率为10.00%, 显著低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 脑出血作为高血压病症的一个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 多是因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自发的血管破裂造成的, 血肿一般在30 min内就可形成, 若不及时清除, 血肿周边脑组织将因血肿压迫而出现缺氧或缺血, 并发展为不可逆损伤, 而且伴随时间的推移, 因血肿分解而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与出血激发的凝血酶、细胞因子等均可能对患者脑组织造成再次损伤, 继而诱发周围脑组织出现炎症、水肿与缺血等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5, 6]。

关于脑出血的治疗, 多采用血压调控、预防再出血与脱水降颅压、对症支持处理等内科治疗办法, 但这种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 且住院时间也比较长, 并发症多, 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在手术治疗方面, 传统开颅手术法, 虽有一定效果, 但其手术耗时较长, 副作用也比较大, 极易出现局部脑组织血管闭塞或痉挛缺血, 甚至可能因为术中的牵拉与减压, 改变患者脑灌流量, 进而加重脑组织水肿情况, 致使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消化道应激性出血与坠积性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7-9]。

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被广泛应用于ICH病症治疗中。同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较, 其在穿刺解除压迫的时候, 对患者脑组织损伤比较小, 降低了术后颅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且还能有效控制颅压波动, 使得残存完好的神经组织得以保留, 另外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 均有着一定优势[10]。但是, 在利用微创法治疗过程中, 也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即选择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 具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一般认为, 除了部分患者因脑疝形成需立即手术之外, ICH行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6~24 h, 且术中抽液的动作不能太急, 速度也不能过快, 需缓慢进行, 让周边受压脑组织有一个恢复的时间, 有效避免因组织过快恢复而引发继发性的脑挫伤。同时, 术中与术后均需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以免出现再出血情况, 并于术后及时复查CT, 动态把握患者血肿清除情况与引流管的具体位置, 以免因引流管出现位移而影响到血肿清除率。此外, 术后还需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顺畅, 每隔2 h就协助患者翻1次身, 以此来降低术后压疮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对于术后并发中枢性高热者, 需常规给予其冰帽物理降温处理, 确保其体温保持正常, 同时尽早给予患者抗生素应用, 以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对于没有食欲与早期行鼻饲处理的患者, 也需确保其营养供应的均衡, 以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出血等, 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乙组接受微创治疗后, 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提升, 基本治愈率达86.67%, 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甲组的46.67%, 且乙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甲组, 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乙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相较于内科保守治疗与传统开颅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法在ICH病症治疗中的应用, 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 改善了预后, 整体效果更显著,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许昌, 时晓东.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24):28-30.

[2] 李银, 李红.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4, 20(26):83-84.

[3] 吴智勇, 范益民.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中外医疗, 2015(9):87-88.

[4] 黄华东, 符黄德, 罗起胜, 等.微创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右江医学, 2015, 43(2):143-146.

[5] 高云飞.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8(21):106-107.

[6] 黄国洲.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河北医学, 2013, 19(2):283-286.

[7] 刘明.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12):27-28.

[8] 安树旺.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 23(12):7269-7270.

[9] 张艳军, 孙海波, 薛维华, 等.改良两点定位骨孔导向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河北医学, 2013, 19(6):834-837.

[10] 吴裕山, 韩立虎, 佘希龙, 等.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3):368-369.

[收稿日期:2015-09-11]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手术原因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内科保守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