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波
【摘要】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胰岛素泵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内分泌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7例,均使用胰岛素,对照组行诺和锐30一日两次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诺和锐),比较两组血糖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糖水平,促进血糖达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0..02
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主要类型,其病理基础关联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会增加胰岛β细胞凋亡而减少其增殖,这也是促进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常见因素。将机体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状态,将高糖毒性解除,对胰岛β细胞功能予以改善为治疗糖尿病的重点所在。目前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模式为对新诊断者开展运动与饮食指导,再给予降糖药口服,最后才考虑用胰岛素治疗,若患者有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一般血糖控制效果较差。胰岛素泵治疗即连续性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予以模拟后快速控制血糖,进而将高血糖毒性作用逆转,且研究证实该疗法还可对脂肪分解作用进行抑制进而将脂毒性减轻[1]。现选取患者74例,详述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内分泌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为(48.2±8.6)岁;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为(47.6±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宣教、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治疗,对照组每天于早餐与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2次/d,持续2周;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诺和锐,基础量占1/2,餐前大剂量也占1/2,按照1:1:1的比例于3餐前分布餐前大剂量,同样持续2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并统计两组血糖达标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见表1。
3 讨 论
目前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发生机制为胰岛β细胞损伤致使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血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氧化应激,致使胰岛β细胞凋亡或氧化损伤,导致胰岛素β细胞功能被破坏,诱发胰岛素抵抗,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抑制[2]。将异常高血糖状态改善,将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抑制,为糖尿病的治疗重点,严重高血糖者需尽早对血糖予以有效控制,防止葡萄糖毒性,因此需开展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以降低清晨高血糖或夜间高胰岛素风险,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将慢性并发症延缓与减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组结果表明短期尽早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其改善血糖水平的效果与皮下注射强化治疗一致,但胰岛素泵可加快血糖达标速度,原因在于其可对生理性胰岛细胞功能予以模拟,将葡萄糖脂毒性与毒性快速消除,将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与恢复,避免其凋亡,有利于长期稳定血糖,防止血糖波动,可能关联于其可将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降低,在1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适用性高[3]。另有研究表明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将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恢复或部分恢复,但短期多次皮下注射无此效果;还可更明显改善第二时相分泌,将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将胰岛素抵抗减轻,而皮下注射同样无此作用[4]。因此,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促使其快速回归起始阶段,即通过饮食控制,无需用药便可长期稳定血糖的阶段。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糖水平,促进血糖达标,血糖控制效果十分理想,可作为血糖控制不佳或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疗法。
参考文献
[1] Ren Y,Ren Q,Lu JN,et al.Low triglyceride as a marker for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type 2 diabetes: a cross sectional survey in China[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7,9.
[2] Holmes-Truscott E, Furler J,Blackberry I,et al.Predictors of insulin uptake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Stepping Up Study[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7,133:204-210.
[3] Gu W, Liu Y,Chen Y,et al.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sensor-augmented pump vs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Time to reach target glucose[J].Diabetes Metab.2017,43(4):359-363.
[4] Rodbard D.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ing Improved Glycemic Outcomes[J].Diabetes Technol Ther.2017,19(S3):S25-S37.
本文編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