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2018-02-06 18:43俞寰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1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急性心肌梗死

俞寰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及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极佳的改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 抑郁

Clinical Study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YU H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01):089-09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7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care were observed by th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the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Resul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SAS and SDS scale score(P>0.05).The SAS and SDS scal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t ca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to some extent,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xiety; Depres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Jingdezhen 33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1.024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進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由于患者缺乏对心肌梗死的了解,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可加重其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而患病后患者负面情绪严重的可导致其并发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增加了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应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心肌梗死症状[1-2]。本次研究给予部分患者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做如下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981年版中的相关标准[3]。纳入标准:患者的胸痛持续时间>30 min;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并出现宽而深的Q波及T波倒置;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的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异常升高;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文盲、有严重沟通障碍、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家族史、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排除不配合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其监督下进行。endprint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并记录其病史与病情,给予常规的心内科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病房护理人员以口头传达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宣教,讲解相关的入院须知,向其说明进行腹式呼吸的必要性,介绍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嘱咐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及自行检测心率的方法,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如何进行自救以及如何寻求医疗帮助,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咨询。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步骤包括:(1)于患者入院后主动了解其不同的心理状况,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同时耐心向家属解释患者的病情,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有关心肌梗死的知识与治疗方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将患者疾病好转的消息对患者本人及家属作及时告知,若允许还可向其告知病情及检查结果;积极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以了解其经济状况与家庭关系等信息,为患者争取来自亲人与社会的帮助,为治疗的顺利进行排除障碍。保持病房的舒适安静,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以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增强对患者的陪伴,并向其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先进治疗技术,列举成功治愈的案例,以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焦虑心理。(2)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从患者的饮食、休息、吸氧及用药等方面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反复并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知识、相关的治疗手段以及今后乐观的治疗前景,并列举成功治愈的案例,引导患者对心肌梗死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并端正对疾病的态度,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其紧张及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仔细检查患者的心功能及活动能力等,并以此为根据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当患者产生疼痛感时嘱咐并监督其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待其疼痛消失后,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每次持续约10 min,进行2次;第2天先令患者做20 min的腹式呼吸,再指导其靠坐于床上5~10 min,接着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10~15 min

的主动肢体活动,最后维持10~30 min的坐起动作;第3~4天指导患者保持5~10 min的床边靠椅姿势,再进行15 min的主动肢体活动;督促患者进行2次5~10 min/d的无依托床边座椅动作,并嘱咐其保持2次/d、50米/次的室内步行;第5天将室内步行增加至100米;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鼓励其阅读与下棋等方式转移患者对身体不适的注意力,缓解其抑郁心理;第6~7天督促患者进行100米/次,

2次/d的室内步行;第8~9天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训练,1层楼/次,2次/d;第10天进行2层楼/次,2次/d的上下楼训练,并保持350米/次,2次/d的室内步行。值得注意的是,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呼吸苦难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患者恢复安静心率、心电图及血压恢复正常后康复训练可结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护理进行1周时以及出院后1个月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当量表得分均≥40分时,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心理;得分均<40分时,患者无焦虑及抑郁心理;得分越高,其焦虑及抑郁程度越高[4]。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评定项目做出相关解释,并由护师级别以上的医护人员对本次测评的过程及结果负责。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58.26±1.59)岁;大学(含)以上文化程度20例,高中文化程度12例,其余4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0~77岁,平均(58.35±1.46)岁;大学(含)以上文化程度21例,高中文化程度10例,其余5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进行1周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量表得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患者出院1个月后经复查,观察组的SA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量表SDS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两组患者的得分较护理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出院后1个月复查,两组患者的SDS量表得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最终得分明显较对照组的低(P<0.05),说明经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心理健康恢复更快。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突发性,且病情凶险,发作所带来的剧烈疼痛与气急往往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濒死感,造成患者心理的严重打击,使其感到绝望[5-6]。虽入院后给予及时的抢救及手术治疗可对病情有效控制,但由于患者对心肌梗死及治疗方式的认识较为缺乏,加上对治疗信心不足,对预后的不确定,担心疾病再次发作、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家庭经济状况不佳难以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用等[7-8],极易产生焦虑与抑郁等负面心理,促使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亢奋,造成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使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增加,进而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浓度及钙离子的内流量,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加重心肌梗死的病情,影响治疗效果[9-10]。常规的护理方式并不能深入地與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对缓解的负面心理效果不佳[11]。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护理1周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未有明显改善,出院后1个月复查患者的SAS、SDS得分仍在40分以上,说明患者仍存在较严重的负面心理。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为患者争取来自各方的支持,以增强治愈的信心,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心理时及时帮助排解[12-13]。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明确自身的活动量及活动对健康恢复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促进活动耐力的增加,从生理上缓解了其焦虑与抑郁的疾病应激心理,同时保证康复运动的效果,减少复发[14-15]。本研究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患者护理1周后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SAS、SDS得分已<40分,表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消失,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endprint

综上所述,运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极佳的改善作用,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包凤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57-258.

[2]李革青.移情护理对心肌梗死病人消极情感状态及期望水平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5,1(4):181-185.

[3]胡敏, 胡利群, 陈海玲. 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4(18):296.

[4]曾影红, 张晓璇. 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 护理研究, 2009, 23(7):609-611.

[5]李晓燕.认知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0):1343-1345.

[6]朱丽美,杨建敏.全面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情况及日常活动指数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137-143.

[7]侯晓辉,刘国莲,许静翔,等.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认知状况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5,35(1):62-64.

[8]罗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8):1241-1242.

[9]周春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90-91.

[10] Orzan M,Benedek T,Bajka B,et al.Impact of a Preexisting STEMI Network in Improving STEMI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in the Communit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National Program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mergencies,2015,1(1):23-28.

[11]张蓉.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116-118.

[12] Katarzyna K W,Lewandowska I.Current Concepts and New 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Limnological Review,2015,14(3):121-129.

[13]崔琳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99-100.

[14]邵晓梅,王娥.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精细化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59-62.

[15]吴维莲.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门诊性病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1):77-80.

(收稿日期:2017-08-30) (本文编辑:周亚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急性心肌梗死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