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性事件中官方、市场、民众的话语呈现
——基于合肥房价的微博数据考察

2018-02-06 05:48李静贤
视听 2018年2期
关键词:合肥房价话语

□ 李静贤

一、研究背景及缘起

自古以来,安居乐业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兴盛同时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高昂的房价对经济良好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2016年,合肥房价涨幅累计全国第一,引起广泛关注和舆论热议,因其特点明显、影响广大,可视作房价问题的代表。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房价问题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对于政府来说,它涉及社会稳定和地方的经济稳定持久发展;对市场来说,它关乎自身发展和商业利益。本研究以“合肥房价”这一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为例,对官方、市场、民众三方话语的表达进行量化研究,探究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表达的差异化以及发声的特点。

二、“合肥房价”话题中官方、市场、民众三方的话语表达

本研究以微博平台的公开信息为基本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官方层面,选取权威媒体“安徽日报”进行呈现;市场层面,选取商业资本运作下的“新安晚报”为话语主体;民众方面,由于人数广大且群体特征不明显,因而选取本地知名博主“草根合肥”为代表。由于合肥房价在2016年年后上涨幅度最为显著,而2017年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控制后得到缓解。因此,笔者将选择搜集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微博数据和评论进行量化分析。

(一)三方的量化分析

1.发文数量

据统计,“安徽日报”作为官方媒体代表自合肥房价问题瞩目以来共发布了22条微博,2016年6月份尤为集中。“新安晚报”关于合肥房价的微博共发布了50条,其中2017年上半年仅占了7条,多集中在2016年,也就是房价上涨尤为突出的时期。“草根合肥”作为拥有近50万粉丝的本地知名大V,针对合肥房价上涨问题发布了21条微博。三方针对这一引起社会热议的话题,都积极进行了参与与表达。(图1)

图1:三方代表媒体针对合肥房价问题发文的比例

2.发文主题

针对不同媒体发布微博的主旨,笔者把内容大致分为现象报道、成因分析、媒体评论以及相关新闻,进而把握不同主体对合肥房价这一话题的不同侧重面。

(1)官方新闻

以“安徽日报”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在这一话题上的发文数量明显少于商业媒体。其中,对房价上涨的相关楼市现象报道有18条,对这一现象的评论性微博有3条,与房价上涨相关的新闻有1条,并没有涉及对房价上涨的成因分析。

(2)商业媒体

“新安晚报”作为商业媒体,为吸引更多受众,在房价上涨这一热点话题上积极参与,发布微博数量较多,主题也更加丰富。对楼市火热的现象报道有33条;对成因的分析有2条,分别是引用人民日报对高房价背后的经济走势分析和炒房客的自述;针对这一话题发表的评论性微博有11条;房价上涨带来的其他社会新闻有4条。

(3)民间自媒体

“草根合肥”作为合肥本地微博大V,其身份及言论更多地代表底层社会民众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经统计,它对合肥房价的纯现象报道发布了11条微博;涉及相关评论的有4条微博;与房价上涨相关的社会新闻有6条微博;并没有对房价问题作原因分析。此外,它还提及学区房、二手房、住房公积金、业主维权等更为细节的话题。

(二)三方的态度倾向

从文本上来看,官方媒体较为谨慎,将合肥房价放置到全国房价上涨的浪潮中,对房价上涨的现象、合肥房价全国排名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管控政策进行报道,鲜少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商业媒体为贴合受众,对普通老百姓关系的住房问题关注度更高,不仅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具体房价进行报道,同时也涉及受众关心的限购、土地开盘、市场行情等内容,很好进行了信息的传递;民间自媒体则更多地从普通人的需求出发,所发布的内容涵盖实时的房价变化、不同区域的房价比对、学区房以及二手房的价格,反映出一般底层民众对合肥楼市的态度。

从情感态度层面来看,三方都没有对这一话题展现明显的态度倾向,也缺乏个性化的解读。但官方媒体相对严肃,选题更为宏大;商业媒体更贴合日常与受众,态度意见和新闻主体也更加多元;民间自媒体充分发挥草根特色,所发言论代表民众心声,专业性相对较差。

(三)三方的互动与博弈

从三方的信息来源以及转载来看,官方媒体更多地来自于政府报告和房产部门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出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少有互动和反馈;商业媒体的信息来源更加多元,不仅有对官方媒体的报道转载,也有来自专家的一些解读,还有普通民众的意见态度,更全面地兼顾到不同发声主体,可以说是对官方话语的一种补充;民间自媒体对官方媒体的信息并没有过多转载,除了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其他信息都是来自市民生活,关乎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其中的部分文本充满了对房价过高的不满,以一种戏谑的调侃形式表现出对官方话语的一种对抗。

三、结语

通过对合肥房价这一热点话题进行量化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争议性事件中,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出现断裂,官方话语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关注点宏大而缺乏“地气”;市场话语相对能够兼顾不同群体的意见,但受限于自身的商业性,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权力不能很好揭示;民间话语则表现出一种盲目性和自发性,在话语权分流的新媒体时代,民众的声音能够得到及时反映,但专业性较差。

在此类事件中,媒体应对非理性的态度和意见进行及时纠偏,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在舆情引导时要注重转变自身角色,对民众的情绪进行更多关注;商业媒体要秉持客观中立的专业精神,尽可能呈现不同的声音;自媒体也要多增加自身的专业性,避免盲目跟风,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张梅.公共议题的媒介分裂图景——以《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与《环球时报》的住宅新闻(2008-2013)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9).

2.刘建伟.房价微博情感分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芮必峰.政府、市场、媒体及其他——试论新闻生产中的社会权力[D].复旦大学,2009.

4.詹佳如.报刊、商界与政府:1929年《新闻报》股权事件[D].复旦大学,2010.

5.张冠中.协商与对抗:争议性事件中的话语解读——基于“东莞扫黄”事件报道与网络文本的量化分析[J].新媒体与社会,2014(4).

6.袁光锋.无公众的公共性:媒体、公共性与“住房”议题的建构[J].新闻记者,2012(6).

猜你喜欢
合肥房价话语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生态合肥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