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时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体的认定及塑造

2018-02-06 19:01:47赵增华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

赵增华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04600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公经济的发展状况事关我们事业的全局,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全局中尤为关键的环节。随着微文化时代的到来,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形成中各种力量相互交织,形成前所未有的生态现象,搞清楚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并积极塑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国共产党、各级政府部门、党管媒体、教育和文化工作者是微文化时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第一主体

中国共产党、各级政府及党管媒体、教育和文化工作者承担着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掌握价值观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的重任,是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塑造的第一主体。

(一)中国共产党、各级政府、党管媒体是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当家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共意志,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意志。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公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体现和价值生成一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中应有之义。

微文化时代,社会思想舆论的形式和传播复杂和多变。非公经济人士身处其中,不可能简单旁观,自然是各种思想舆论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同时也生成并微调、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2014年8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具体部署。所谓媒体融合,简单讲就是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这里的“融合”不仅限于形态,还包括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它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目前,人民日报已成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日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新华社、央视、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在媒体融合上不断提速,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征途上,形成了一个“国家队方阵”。

价值观塑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党及党管媒体有着自己的优势,为保持自己的优势,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首先,党和政府要重视并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媒体素养教育,这是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形成的大环境。所谓媒体素养,是指在各类处境中存取、理解及产制媒体讯息的能力。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能成为新闻舆论媒介的时代,党和政府应高度重视每个公民个体的媒体素养,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渠道使他们具备思辨能力,能批判地解读各种各样的媒体信息。这里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如英国、加拿大、澳洲早已把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在中小学与高中设立“综合教育”科目纳入了媒体素养,香港自2005年推行的英语新课程及2007年推行的中文新课程,亦纳入了媒体素养。

其次,党和政府对于非公经济及其人士的重视和着力必须是全方位和系统性的。对于非公经济的生存环境,理论和制度层面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两个“都是”和两个“重要”;政策层面如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放开市场准入,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等。对于非公经济人士,既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四信”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行动,也有为非公经济人士量身打造的新“十二字方针”核心价值观;既要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同时又推出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为非公经济及其人士的“两个健康”提供了发展、成长的政策制度和社会人文环境。

(二)各级各类学校及文化部门的教育工作者是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核心力量

微文化时代区别于以往的典型特征是信息发布的“平民化”,只要手持手机等智能化终端,人人都是媒体人。大量信息传播瞬间形成,人们在信手参与中迅速蔓延,在有心或无心的推动下形成汹涌之势,从而造成大的社会影响。所以,教育和文化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必须时时绷紧这根弦,才能在具体工作中不至于无所适从,无法下手。

既然微文化环境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和亲近,那么,我们就顺应这样的环境,从“微”字入手。教育和文化工作者应时刻关注各种新闻,熟悉人们的喜怒哀乐,从“微”世界里选出有针对性的事件,包括关于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或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案例,挖掘其中的关键点,作严谨的判断分析,形成一套理论扎实、逻辑性强、说服力强的观点看法,不失时机把自己的理解认识、观点看法融入日常宣传思想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在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起中流砥柱作用。

二、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合会是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打造发挥个性化作用的特殊主体

统战部——工商联——非公经济及其人士是一个特殊的链条,一条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及其人士的纽带,这条纽带在微文化环境下对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形成发挥着个性化作用。

首先,必须打造和养护好新型工作平台。新型工作平台的打造,如统战工作非公经济专业网站、非公经济论坛、非公经济信息平台等,这是非常好的选择。建设好这类平台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信息发布实现双向,党和政府、统战部门和工商联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发布权威消息,问政、问计于非公经济人士,知民情、听民意;非公经济人士也可以把自己所思所想及工作困惑、困难及时反馈,是类似于一站式宣传、服务和互动的平台。二是平台信息必须及时更新,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其具有持久生命力。

其次,认清形势,利用新平台在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方面下功夫。一直以来,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观表现有以下特征,创业初期或者企业困难时价值观念功利化较为明显,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稳定和发展壮大,非公经济人士会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要求自身全面发展。今天的非公经济人士大都已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更早地把自身的全面发展放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中。所以,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中指出:“用一句土话讲,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你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要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明确了非公经济人士的主要价值追求,也为统战部门、各级工商联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指明了方向。所以,利用现有平台,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确的国家集体个人利益观念,培养他们的国家、集体和社会责任感,坚定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三、微文化生态下,公民个体是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打造的生力军和群众主体

事实上,公民个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党和政府、党管媒体、教育文化工作者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的引导教育中,公民个体是客体;另一方面,公民个体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又是作为主体存在的。

微文化时代,社会舆情在形成、发展和传播中,那些我们曾经认为做着微不足道的事,发出微小声音的个体,一旦在无组织状态下集结,会迅速成为推动事件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一个个具体事件的展开、剖析、探讨中,往往是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的衡量、评判和较量。这种新的参与形式,不仅展现公民个体的知识结构和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每个参与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只有每个公民个体在对待所有具体事件中能自觉主动将自身态度放在国家社会的全局中,他们所发出的声音才有可能是理智和客观的;只有人人都能充分认识到必须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我、储备能量,才能厚积薄发,起到自身应有的公民作用时,社会个体能量的汇聚才能形成强大的正能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每个公民个体都能对这种局面和形势了然于心,像关心国有经济一样关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才能为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塑造奠定广泛而有力的群众基础,成为造就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

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过程中,非公经济人士是自我主体

非公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的自我主体。即在价值观形成中,首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加强自身修养,这是前提和基础。

微文化环境下,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非公经济人士实现自我教育的途径应突出表现在对微文化环境的准确判断和灵活适应上,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认识和切实贯彻中,在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拼搏和磨砺中,在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责任中。

2016年5月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其重要讲话“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中,对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要求,即“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这个新“十二字”方针,是非公经济人士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准则,又结合非公经济人士的实际特点提出专门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成为激励民营企业家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

爱国是个人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民营企业家对于爱国主义的坚定立场应集中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上,来源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敬业就是非公经济人士注定必须志向高远、不断追求,必须勤勉工作、脚踏实地,能立业守业,还能跌倒再爬起来,在拼搏和磨砺中人生渐入佳境,把职业升腾为事业和生命,成为人生最执著的追求。创新就是民营经济要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守法与诚信就是非公经济人士只有坚守公德,坚守法治底线,以实际行动维护好市场环境,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

贡献是民营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开展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关爱员工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投身公益慈善等方面均取得可圈可点的发展成绩,这是非公经济的成绩,是非公经济人士的成绩,表现出非公经济人士实践着他们的光荣社会责任和可贵的社会价值。

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是综合性工程,只有上下齐心,全员努力,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方位多头联动,网格状密集交错的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塑造态势,为经济顺利转型升级,为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意识形态基础。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
发挥优势 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华人时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2:38
我的价值观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6:04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WHEELS IN MOTION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4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简述检察机关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
法制博览(2016年33期)2016-02-01 19:24:10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