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辉,张 杰
(1.武警学院 进修系,河北 廊坊 065000; 2.公安部 国内安全保卫局,北京 100741)
学习和总结历史,从中发现规律、指导实践,是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运用历史思维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从谋篇布局到字里行间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必要对我们党运用历史思维治国理政的实践和十九大报告中运用历史思维的思想方法进行系统思考,并深刻把握其重要意义。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已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同时又是唯一一个历史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重视记史、修史、治史,注重以史为鉴,从历史典籍中汲取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19世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要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分析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我们党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学习总结本国和世界上其他有关国家的历史经验,并善于自觉运用这些历史经验推进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同志不仅本人非常重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是将其作为统一全党思想认识、确保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一条重要领导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都曾多次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借鉴历史经验,为此他曾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的几任主要领导人也都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发挥历史的资政育人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2]。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3]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和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位具有广博历史知识和深厚文化修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紧紧围绕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将全面系统地运用历史思维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对历史的作用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而深刻的论述,对于如何将运用历史思维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洞见和厚重的历史内涵。
(一)运用历史思维,深刻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发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就有关重大问题的论述中体现了鲜明的历史思维。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的全面系统总结,阐明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分别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阐释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强调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4],从而有力地纠正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方法论。2013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高度概括了学好历史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运用历史思维,深刻阐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4];强调要深入了解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积极总结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4]。关于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他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为我们所要推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予了深厚历史底蕴,又为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古代历史经验的现实功用指明了方向。
(三)运用历史思维,深刻阐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依托的思想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方面都强调要从党史、国史中吸取经验和智慧。如针对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他在2013年7月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许多正能量。”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他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利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4]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重大任务,他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其中特别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4]。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大气磅礴、内涵丰富,作为对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经验智慧的高度浓缩,其中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从谋篇布局到字里行间,在许多地方都体现了鲜明的历史思维。这是对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继承,更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治国理政重要思想方法的延伸。从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看,“初心”一词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孟子·公孙丑》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就是说儒家文化认为人生来拥有四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可以说便是人的初心,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这个词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意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十九大报告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作为大会主题的引领,充分体现了对我们党的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体现了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一)传承理论。党的十九大的最大理论成果,就是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又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这种传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主义的一个根本不同点在于彻底的人民性,就是充分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共产党人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从而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如此,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是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部分也都渗透着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思路。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具体面貌随着时代发展都有所变化,但这种人民性是一脉相承的,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辉。二是借鉴我国古代治国经验智慧。比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方略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又源于对中国历史上兴衰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如唐“开元盛世”后发生“安史之乱”,清“康乾盛世”后难敌西方坚船利炮,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统治者陶醉于一时或表面的繁荣,而不能居安思危、审时度势有关;“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略提出“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和天下为公的主张,有着深厚的中国历史底蕴。三是吸收我们党革命战争年代的成功经验。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方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大革命时期,由于早期领导人没有对掌握军队领导权予以充分重视,导致我党幼年时期遭受重大挫折;此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通过“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解决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权问题,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1942年9月1日,为应对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的斗争环境,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根据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
(二)传承历史。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在总结过去五年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和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挑战的基础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段报告通过“三个意味着”赋予了这个“新时代”以三个层面的历史意义,体现了三个维度的历史传承:一是赋予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史的意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体现了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历史传承;二是赋予其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意义,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虽经苏东剧变的曲折,仍不断焕发真理力量的历史传承;三是赋予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意义,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民族独立后,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道路的历史传承。
(三)传承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论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且以此为主线,回顾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的奋斗历程。通过比较近几次党代会报告,将党的奋斗历程高度浓缩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第一次,这样就把党的奋斗历程与我们民族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就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接力赛,这根接力棒最先来自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而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手里实现了有力交接和加速传递,包括: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切从本质上讲都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在这个意义上体现了使命的传承。
(四)传承文化。“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当中,一代一代人活出来的东西”。我们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自身建设的一项内在要求,更是一项舍我其谁的重大责任。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1];“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地位,继提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又专门指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将其作为“四个自信”其中之一;他还强调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4]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则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界定,强调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论述是对我们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的最有高度也最有力度的回答,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或移植来的,而是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的;也表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便在内容和载体两个方面都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五)传承精神。在我们党成立97年来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动力所在,是必须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自形成以来,激励了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发挥着历久弥新的伟大作用。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和文章中多次提及长征精神,2016年10月21日,他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字里行间饱含了昂扬向上的革命斗志,通篇体现了对这种精神的传承;在关于党的建设部分中有两句话更是直接与“长征精神”有关,一句是要求全党“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另一句是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这种表述的意义绝非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而是号召全党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儿,继承发扬“长征精神”,继续发扬革命斗志,回答好新时代答卷的重要信号。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红色精神”的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体现的历史思维既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将历史思维作为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找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的结合点。
(一)坚持抓好基本功与学习新思想相结合。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而言,理论上的清醒是确保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坚持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更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历史性飞跃,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二)坚持着眼未来与立足当前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历史告诉我们,这个新时代来之不易:中华民族为了站起来,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血与火的历程;为了富起来,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30多年的曲折探索。从世界上一些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化解各种矛盾挑战的过程,要克服“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等沟沟坎坎。国内外历史经验都提醒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过去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着眼未来,更要立足当前、居安思危,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统筹兼顾,防止发生颠覆性错误,防止局部问题引发全局问题。
(三)坚持发扬优良传统与创新工作理念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伟大历史使命。作为从事公安工作的党员,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是履行这一伟大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履行伟大使命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专群结合是公安工作的传家宝和优良传统。无论我们的技术手段如何发达、专门力量如何强大,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立场和群众观点。一方面应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及时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在安全稳定、公平正义方面的需要,特别是面对社会信息化条件下人人都有终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特点,更要不断提高与社会舆论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要顺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新要求,吸收和借鉴“枫桥经验”等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筑牢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群众防线。
(四)坚持继承革命文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从历史发展长河看,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优秀儿女奋斗的产物,两者从深层次看是相互协调、水乳交融的,都应成为我们积极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将两者融会贯通、身体力行,对于提升个人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推动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应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文化,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注入更多的动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智慧,特别是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应有贡献,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自觉地运用历史思维指导实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历史思维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更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在今后的各项实践中,我们应自觉地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加强对历史知识特别是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智慧,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规律特点,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著作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15,167,185,365.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6, 272.
[3]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1.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3,105,106,190,40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