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贤祥
2015年3月,国家首次批准杭州成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是中央政府推进外贸制度改革,实现外贸突围的“先行先试”战略性和探索性决策。随着同年3月底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推出,也使得“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正式进入“落地”阶段。“一带一路”强调互联互通,而跨境电商也需要对应信息基础设施、贸易资金等方面的融通。面对国内工业制成品产能过剩,出口贸易连续下滑的背景,杭州作为“网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创新贸易方式改革的近两年时间,跨境电商为杭州外贸出口提供新的增长极,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跨境电商相对成熟或潜力较大的俄罗斯、中东等国贸易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因而探索杭州跨境电商要素改革既有的经验、困境及启示,对加快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效扩大外贸出口份额,推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全国更大范围内经验复制推广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互联网基因融入传统贸易的跨境电商,使得原先的跨境交易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基于信息的对称、去中间化及自主品牌的突破使得跨境电商更容易降成本、提质量和搭平台,就此方面来看,跨境电商既是传统贸易业态的供给侧改革,同时也是“网购”时代向境外扩散的一种表现形式,被称为“网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中东欧、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国是跨境电商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而亚太地区内消费品工业较为发达且各国错位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发达,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高,成为世界上跨境电子商务最重要区域市场。预计到2020年地区跨境B2C交易额占全球的比例从现在的30%将上升到48%。[1]跨境电商依托网络平台能有效打破渠道垄断,通过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为中国及沿线一带的处于中低端的中小企业创建品牌、转型升级提供有效路径。
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不仅是推动宽带光纤、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是涉及到通关、商检及结汇等方面的政策的协调,由此更能加速区域间货物畅通、资金快速融通,最后达到扩大各国文化元素的商品、电影等产品的交换,促进民心相通。从这一点来看,创新跨境电商产业与“一带一路”“五通”的要求是契合的。也使得“一带一路”不再仅仅束缚于普通地理概念,而创新跨境电商产业也是在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跨境电商新业态的交易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更多嵌入到外贸链中,开辟一条更为开放、自由、便利贸易的“空中丝路”。
国务院对杭州综试区的要求是“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的发展从正式提出到国务院肯定,并向全国更大范围复制推广,经历了近两年时间,跨境电子商务为杭州外贸出口提供了新的增长极。2016年,在杭州的综试区中,其电商领域的发展较为迅速,出口总额高达81.12亿美元,跨境电商同比有166.7%的增长,总额为60.6亿美元,在全市的外贸出口中,其所占有的比例较高,为13.2%,在杭州的外贸发展中,继2015年提升5.4个百分点之后,提升了15.2个百分点。[2]而2017年的上半年期间,在跨境电商领域交易总额高达44.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85%,在不断的发展中,跨境电商很大程度促进了杭州经济发展。[3]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不仅具有跨境电商存在的可行性基础,且对“杭州制造”、“浙江制造”等也有较大的需求。杭州实践的主要经验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建立“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初探交易实时透明化
2015年6月杭州创新建立了“单一窗口”的“网上丝绸之路”基础性工程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跨境电商发展中信息壁垒这一问题也得到解决,使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度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企业在发展运营的过程中,通过对该平台的使用,相关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从而资源优化配置所产生的效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将“单一窗口”作为载体,包含信息共享等六个方面,该建设将极大丰富平台内涵。当下,该平台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已经将30多个模块融入到应用之中,“统一认证、数据交换和大数据”三大中心相继使用,并且“单一窗口”所涵盖的企业信息多达六千多个。同时,政府平台与企业B2B及其他综合服务平台的线上对接,实现跨境B2B业务的资源整合,扩大业务应用场景。“单一窗口”的建立与运用使跨境电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得到优化,同时促进了贸易便利化的提升。除此之外,使交易与监管这两个方面所需要的成本支出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也是“一带一路”政策及信息基础设施畅通的要求。
(二)推出监管服务的政策创新,缓解交易便利化问题
以实现交易便利化和规范化为目的,杭州综试区通过协调海关、商检等部门,加快创新和建立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监管服务体系。海关部门建立了跨境电商B2C和B2B监管模式和通关作业流程,包括实行全年无休、货到24小时办结海关手续;推出跨境零售出口“清单申报”、简化出口商品归类、保税商品“先进区后报关”、取消关区内转关等措施;实行全程无纸化通关、信息化管理和运用大数据手段的事后查验等。检验检疫部门建立了负面清单监管,在相关环节实行“网上交易管理”负面清单和重点项目监管清单制度。同时还发布口岸建设、下放事权、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政策,与海关合作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外汇部门试行促进跨境电商便利化的八条新政,扩大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试点业务交易限额,与银行携手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税务部门在进出口的税费缴纳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之下,可以对相关进出口货物进行免税。除此之外,对于退税管理也进行了优化,由此使进出口环节的纳税和退税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综试区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跨境电商B2B信用保障资金池,为境外买家的交易安全提供担保,有效解决买卖双方信任难题,促成线上交易快速达成。自此后使用信保产品的企业多达4000个,总额高达8.5亿美元,也是“一带一路”在贸易、资金融通方面的具体体现。[4]
(三)布局和建设跨境电商生态圈,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夯实的基础支持,在跨境电商平台的促进下,中亚、东盟等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得到了开拓。作为全国首个综试区,杭州以“一核一圈一带”总体布局,设立13个线下产业园区,面积达32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188家。各大园区错位发展、各显优势、协同并进,初步构建起区域化多功能产业辐射圈,赋能中小企业。下城园区以建设“跨境电商小镇”为目标,促进了产业集聚形态的形成,下沙园区所打造的“跨境电商创业新城”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除此之外,空港城区也通过对相关资源的合理运用,使“跨境电商现代物流中心”得到了良好构建。江干园区突出产业与区位优势,建设跨境电商总部、金融和人才培训中心。建德园区作为2016年6月批准的杭州线下园区,坚持以B2B出口为主,B2C出口为辅,打造集平台服务商、营运服务商、物流服务商、法律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商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已入驻企业77家,服务跨境电商上线企业101家,实现出口8018万美元,其中产业园出口额3253.24万美元,占比达40%以上,集聚效应凸显。
(四)实施合作与行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网上丝绸之路”,既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基础设施双重便利优势,加大“走出去”力度,也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水平。搭建国际产业联盟,成立由外贸综合服务、电商平台等全产业链企业组成的覆盖境外企业的产业联盟,推进产城合作。2016年1月,杭州综试区在欧洲签署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意大利质量品牌认证机构(IMQ)全资下属子公司意大利CSI检测认证中心的合作意向书。服务“走出去”战略实施,在杭州的综试区中,其战略的制定以及相关发展目标的制定都与“一带一路”这一倡议较为配合,由此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并推动了相关园区的建立。除此之外,也出现了企业并购的行为。例如,阿里巴巴使用10亿美元对LaZaDa进行了并购,由此获得了该企业的相关决策权力和经济控制权力,促进了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大龙网通过对互联网的合理使用,使零碎的订单信息得到了整理归纳,同时通过O2O这一方式的使用,使中国的品牌体验馆涉及到100个城市之中。这些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经济交流,有力地提升综试区在海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着手研究国际贸易规则,起草制订全国首个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地方性法规。联合和整合科研机构、高校、媒体等资源,完成研究团队的建设,在互联网这一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构想,即构建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以其创新性、数据化、便利化的优势颠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念,在加速中小企业品牌化,推动外贸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改变个人消费观念方面都有重要影响。跨境电商脱胎于传统国际贸易,仍然受制于传统国际贸易规则,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些传统及新兴领域的拓展,必然要加速发展过程中矛盾与困难的破题,从调研的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矛盾:
(一)交易便利一体化与综试管辖体制的矛盾
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既要解决通关交易流程的规范化,便利化,也要解决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现实需求,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基于传统国际贸易的通关交易规则,链式报关、查验、通行、结汇等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现行的法定审查要求仍然是不能回避的通关交易原则;而且参与通关交易的管理部门大都集中在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局等垂直部门,有些虽有地方管理部门,但进口货物审批权限集中在国家部委,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协作壁垒。作为代表杭州地方政府的综试办在协调部门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实质意义上的权力调整或简化,对现行审批、交易规则带来突破,这些往往会受制于垂直部门的支持程度。如归属进口饲料的宠物食品,需通过申报、检测并取得农业部畜牧业司核发的进口登记证。由于法定权限无法下放,企业对需进口的各批次商品均应报部检测、审批,影响进口商品审批的便利化,体制倒挂成为制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工作的重要问题。同时,“单一窗口”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因为资源的配置使用而受到影响,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传统外贸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贸易的监督管理依然不能够有所懈怠;同时在使用单一窗口时,各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其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创新管理体制,构建服务与监管新体系需要事在人为。
(二)交易全领域监管与商品要素可追溯的矛盾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对跨境电商交易基本沿用了传统国际贸易监管要求,从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的需要,对某些门类过境商品要素设置追溯门槛,成为各国调控进口商品种类和数量的监管手段。如2016年4月8日我国新出台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将以往跨境电商进口符合进口国标准的商品,只需备案即可进入保税区的做法,改为要求提供包含国内检验检疫部门许可的通关单的要求,虽然设置了缓冲期,但监管从严的意图和趋势非常明显,短时期内不会出现政策性松动。同时,作为新型商业方式,特别是B2C交易模式中,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过程时,对商品生产工艺、原料构成、原产地标识、质量标准、商标使用、销售主体资格等信息要素往往容易忽略。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拉美、中东和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涉及跨境电商的制度安排和功能机构设置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通关交易规则设定和数据采集发达和灵活程度不一。由于跨境交易制度不对称,导致过境商品极易产生涉及国家安全、交易安全、质量安全等风险,形成不必要交易纠纷,这也是跨境电商需要建立一套全新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内在要求。
(三)产业集聚发展与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矛盾
杭州作为国家跨境电商先行先试区,产业集聚发展将导致资源整合和人才需求两大转变,目前就人才需求而言,结构性矛盾和区域分布不均衡是面临的两大问题。从结构性分析,从事跨境电商人才至少应当兼具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能力、国际商务法律以及企业综合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国家设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专业,主攻方向均集中在境内企业管理与境内贸易,而且这些商科业务人才又往往很少具备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单一且不成系统的专业设置与目前跨境电商企业大量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产生了供需矛盾,越来越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存在人才缺口。从区域分布分析,杭州13个线下园区的人才需求受地理制约因素存在不平衡,建德园区企业本地人才少,外地人才引不进的整体短缺性矛盾尤为突出,某些食品企业进驻半年,业务人员已经换了两拨,目前仍处于空缺状态;乐士丽容跨境团队从杭州迁回建德后,人才快速流出,几经招聘少人问津;“联合办公”首期意向入驻逾20家企业,但有5、6家因为人才不愿驻留未能及时派驻。若企业实施高薪招引人才,企业势必面临经营成本的压力,人才要素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园区发展,甚至对接“一带一路”相关项目面临的重要难题。
(四)跨境电商发展与跨境物流支撑不力的矛盾
跨境电商物流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效率高低直接影响跨境电商的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流通的顺畅。杭州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网络规划合理,而在空运方面,杭州国际航线及班次与一线城市相比,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跨境电商物流运力水平;尤其是四通一达的桐庐的快递总部没有在杭州,在跨境物流服务价格上,与发达国家及一线城市相比,杭州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跨境电商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信息化和自动化,现代化跨境电商物流需要拥有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电子订货系统对接及电子交换系统等信息技术。杭州跨境电商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水平需要提高。同时跨境电商物流在IT人才、资金支持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跨境物流企业目前在信息化、自动化上仍有提升空间,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的距离。
跨境电商的“杭州模式”在创新发展、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获得较好成绩,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跨境电商更是成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很多国家关注的焦点。基于杭州跨境电商在助推“一带一路”战略中取得较好收获及遇到的问题,杭州应牢牢把握杭州“后G20时代”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坚持创新引领,完善顶层设计,破解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重点难题,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商,同时在实施eWTP模式中,对其适用方法进行研究,并且在“网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加大建设贸易中心的力度,为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世界名城提供助力。
(一)坚持创新发展,继续践行“先行先试”
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全流程创新。加快实施跨境电商B2B这一方法,并且对B2C这一监督管理方法做出优化;同时加大建设“六体系”的力度,由此使跨境电商的发展得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虚拟口岸”的建设力度。深入开展跨境电商百万创新服务专项行动,推动全球网络贸易创新要素快速在杭州聚集,加速构建以杭州为中心地位的全球跨境电商创新体系。深入分析杭州综试区跨境电商生态圈的薄弱环节,开展上门招商和精准招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与对接“一带一路”的战略叠加效应。[5](PP27-29)
(二)深化数据赋能,加快建设“单一窗口”
在跨境电商发展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电子平台进行完善;同时在对该行业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监管的方式进行优化。由此使企业的成本支出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在对相关数据平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相关数据等进行全面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时考虑到征信平台在跨境电商的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其与金融等机构的合作,能够使征信工作得到全面进行,也能够促进征信平台的建设完善和发展;引入区块链技术,提高跨境交易的资金清算效率,填补跨境电商交易的“信任真空”。也为“一带一路”战略下更有效率拓宽贸易新领域,挖掘贸易新增长极。
(三)提升产业活力,加快推进产业国际化
致力于跨境电商B2B这一交易模式的发展,并通过对互联网的使用,建立 “互联网+”这一创新创业中心。同时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营销的过程中,致力于发展“全网营销”这一营销模式,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得到了加快;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各个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化的发展。跨境电商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一定程度促进了杭州的产业发展;建设市级跨境电子商务创新中心,立足杭州、覆盖全省、辐射全国,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制造生产、平台营销、仓储物流、金融信保、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综合服务等全产业链服务。品牌化的跨境电商平台也会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下产能输出的优质化和高效化。
(四)引导联动发展,培育新型产业贸易服务链
在杭州的跨境电商发展中,一直努力稳定其跨境电商中心城市地位,运用“互联网+外贸”新商业模式,增强与市场主体的联动,一定程度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其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其服务的范围也有新的拓展。在注重试点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对跨境电商的贸易以及服务的模式都进行优化,在对相关流程进行改进的同时,“互联网+服务贸易”这一模式也得到新的发展,因此跨境电商又具有新的发展方向;整合市场资源,加大专业培训,提升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建立并完善多维度的跨境电商人才评价标准,提升杭州对该领域人才的吸引,为其他新批复的1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提供、推广较好的经验。
(五)创新物流模式,优化跨境电商物流体系的服务
杭州有跨境电子商务等大型民营快递公司,国际四大快递公司在杭州均设有分公司,产业配套快速发展,要利用产业园优势整合物流运输资源。进一步增强国际空运能力,多个园区已建立国内保税公共仓库,以全麦、点库为代表的企业拥有一批省级公共海外仓。同时与优质物流服务商合作,深化智能物流体系。跨境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需逐步完善信息系统,从点状布局到形成枢纽,整合跨境物流揽收、中转集货、国际输送、清关和配送等多段能力操作,实现跨境电商全球物流、全球化供应链的升级。提高运输效率和专业人员的物流跟踪服务水平,实现物流供应链全过程可验可控可检。实现跨境电商全球物流、全球供应链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点、线、面的升级。
(六)构建普惠生态,探索eWTP实现路径
基于构建普惠生态发展的目标,对“网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进行建设。把握“后G20”时代为其发展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对相关的平台进行建设。同时加快相关园区的建设,由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加快其国际化的发展。此外,要注重对eWTP的构建,同时对国家贸易的规则进行探索研究;建设全球跨境电商智库,加强跨境电商的理论研究和权威发布;加强跨境电商“杭州模式”的提炼和宣传,推动跨境电商“杭州模式”上升为“国家模式”,并向世界推广,加速中国主导下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新规则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