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如期而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个节日既庄重肃穆又明亮有力。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逝去的祖辈先人,静思默想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在这一天,我们接续生生不息的血脉亲情,传承奋斗前行的精神力量,抬头迈向充满希望的明媚春天。
秉持清明的文化内涵,清明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缅怀先烈的日子。民政部公布的《烈士公祭办法》规定,清明节举行烈士公祭活动,今年开展的“铭记·2018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首次覆盖全国各地以及境外烈士纪念设施所在地,而在清明前夕举行隆重仪式,迎归第五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更是以国家名义表达为民族英勇牺牲的英烈们纪念和感铭。
慎终追远,家国同祭。我们在清明公祭先烈,就是把对“小家”牵挂和对“大家”的关切建立起情感的认同,奋斗的接续,精神的激励。从“家”的层面上的祭奠祖先,到“国”的层面上的缅怀先烈,我们在用庄重的祭奠仪式表达礼敬和怀念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我们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数个人和家庭奋斗的浩浩荡荡,方能汇聚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欣慰地看到,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烈士陵园、走进纪念场所、走进战场遗址,向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利益舍身取义的革命先烈表达深切的缅怀。
祭奠英烈让我们铭记历史。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对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告慰,都是对生命的由衷礼赞和敬重。如果说对先人的祭奠是对家庭家族初心的缅怀,对革命先烈的纪念,则是对民族和国家初心的追问。幸福不会从天降。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每一页都写满了赤诚果敢、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和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慷慨赴死;岁月静好的和平时期,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在青春鼎盛的年华英勇献身。翻开厚重的英名录,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份正义、坚守和担当,每一份回忆都带着热血、温度和信仰。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回望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难岁月,今日经济社会发展的人间奇迹,我们更能理解有国才有家的深刻道理,更加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每一位英灵都永垂不朽,每一次牺牲都应当被铭记礼赞。
祭奠英烈让我们传承精神。无数革命先烈怀抱美好的家国梦想,面对血与火的考验、公与私的拷问、生与死的抉择,用生命把黑暗挡在身后,把希望留给后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充满理想激情和远大抱负的青年,为国慷慨赴死的悲壮,面对危险挺身而出的豪迈。在他们身上,浓缩着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渴望。时代在变迁,但我们对英烈的景仰永远不应降格,对英烈的纪念永远不应过时,对英烈的精神传承永远不应停止。守护英烈,就是守护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就是追求一种卓越向上的力量。先烈们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力量源泉。斯人已逝,风骨犹存,先烈们的嘱托言犹在耳,先烈们遗志历历在目。传承便是最好的纪念。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秉承先烈遗志,继续完成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未竟事业,让先烈之志薪火相传,是我们每一个后继者需要肩负且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道义担当。
祭奠英烈让我们获取动力。“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伟大的精神总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优秀的民族绝对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只有英烈得到尊重与礼遇,才会永远挺直民族的脊梁,找到民族的灵魂和方向。清明时节,人们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来缅怀英烈,感怀英烈事迹。节日可以过去,但英烈从未离开。他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仰望。透过清明,我们可以找寻到英烈们朴素的人民品质和可贵的民族精神,回答不忘初心的终极追问,扫除内心的尘土,让“清明”的家国情怀得到升华,让干事创业的风气更加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