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雅楠
(中共吉木萨尔县委党校 新疆 吉木萨尔 831700)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访惠聚”活动开展四年多以来,基层组织建设、群众工作、“去极端化”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各级工作队充分发挥优势,将建强基层组织建设贯穿始终,协助乡(镇)、村(社区)两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活组织末梢,筑牢基层堡垒,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基。
(一)配强村党总支书记,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访惠聚”活动要求,由工作队队长担任第一书记,同时吉木萨尔县选派一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党总支书记,通过与基层干部长期的零距离的接触,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转变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同时通过制定干部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实际举措,为基层干部树立榜样。其次,建立农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由县财政每年拿出15万元进行补助,实现“老有所养”,以此提高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访惠聚”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惠民生办实事,研究村情社情,第一,认真编制项目规划,积极争取项目,争取“惠民生”项目资金用于修建村办公用房的修建以及文化活动中心绿化、硬化、亮化,第二,坚持每月及重大节假日为村民组织一场文艺活动并出资为他们购买音响、服装、道具等,第三,组织参观县“砥砺奋进”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文化活动,有针对性的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和精神文明文化的需求,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村级自治模式,密切党群关系。驻村工作队探索试行“百姓议事堂”服务群众新模式,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聘请18名在村上威望较高、公平公正的村民、党员、“四老”人员担任“百议堂”理事,由党总支书记担任联络员,全程参与村上的重大事项、村集体经济收支讨论和落实惠民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等事项,截至目前“百姓议事堂”理事共调解矛盾纠纷4起,真正做到了“民事民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四)紧盯“微权力”,探索建立乡村综合治理新体系。建立“小微权利清单”,制定权利运行流程,强化过程监督,完善配套机制,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紧盯“微权力”,惩治“微腐败”,从惩治“小官微腐”入手,严查扶贫攻坚、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从源头上预防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村级民主化管理模式。
(五)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第一,工作队利用自身优势,协调农村无职党员在县委党校进行培训,使无职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履行义务,第二,依托“三会一课”制度,邀请县直机关单位领导、党校教师、乡镇领导、普通党员讲党课,运用身边实例,现身说法,第三,结合“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开展送学上门,让老党员也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通过以上形式,进一步提升党员素质和本领,增强党员仪式感和政治荣誉感,推进党员争做政治坚强、维护稳定、民族团结、敬业奉献、清正廉洁“五个模范”。
基层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强,其相应的干群关系和谐,村集体经济发展快,但目前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除村集体土地承包和财政拨款外,无其他收入,对一些应该办、必须办的公共事业无力办、没钱办,工作缺少抓手,更多的停留在设想的层面上,致使村干部说话没人听,不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党员干部年龄偏大,影响工作开展。农村目前老龄化问题严重,这一问题在党员干部中尤为明显,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一方面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的比较多,参与村集体事务较少,另一方面村干部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精力跟不上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基层组织战斗力,文化水平偏低是村干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大多数村干部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导致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水平不高,上传下达不准确,工作能力欠火候,影响了班子战斗力。
(三)村级后备干部匮乏。尽管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不断提高,但整体而言,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加之基层条件艰苦,身份不稳定,中青年外出较多等因素,出现了无人可用的现象,部分有能力的合适人选因为出力不讨好、待遇低等问题不愿意干,导致后备干部严重缺乏,影响了村干部能力和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四)没有认清稳定形势,存在消极情绪。部分党员群众对维稳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古城村属于非重点维稳区域,汉族人口居多,维稳压力不大或者根本不需要,应该把维稳重点放在南疆,北疆的“访惠聚”工作队应该更重视农业生产,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
(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层基础的稳固必须有集体经济来支撑,这也是提升基层群众生活水平的治本之策。“访惠聚”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要结合乡村实际,积极拓宽思路,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探索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北庭镇特色小镇及古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地缘优势,进行产业调整,通过租赁、承包经营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
(二)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内在活力。树立一批无职党员、村干部的典型,大力表彰、奖励无职党员、村干部中的优秀代表,多途径的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出路问题,如部分优秀典型可以解决政治身份问题,同时建立健全村干部奖励机制,并严格落实,建立村干部关怀帮扶资金,给予离职村干部适当补助,让他们老有所养。
(三)做好村集体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建立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将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创业能人、大学生村官纳入人才库中,从长远利益出发,注重村里年轻人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把村级经济搞活,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回乡发展。“访惠聚”在力量配备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选派成员,因地制宜的分配干部,使之能匹配基层实际,发挥最大作用。
(四)加强思想建设,认清新疆稳定发展形势。
要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为指引,扎实开展“访惠聚”工作,工作队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严格按照“八必讲”的要求,讲清稳定形势,让村上的党员干部重视维稳工作,主动搜信息、查隐患,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让广大群众意识到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条件,要紧紧围绕总目标,不断开创新疆稳定发展新局面,用实际行动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总之,“访惠聚”活动的扎实开展真正实现了党群干群的零距离,增进了党员干部的鱼水情,帮助基层组织和村干部树立威信,全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保证“水流走了石头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