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县加强边疆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与思考

2018-02-06 19:23张晓红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史馆阵地村级

张晓红

(中共昭苏县委党校 新疆 昭苏 83560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批示,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自治区、州党委提出“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昭苏县委深入贯彻上级党委精神,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并就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一、昭苏县基层组织的概况和问题

截止2017年底,昭苏县共有基层党组织337个,其中党委17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299个(其中村党支部73个,社区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7841名,其中农村党员4875名,占党员总数的62.17%;农牧民党员2824名,占党员总数的36.02%;汉族党员2734名,占党员总数的34.8%;少数民族党员5107名,占党员总数的65.13%;女党员2136名,占党员总数的27.24%;35岁及以下党员2219名,占党员总数的28.30%;大专以上学历党员3546名,占党员总数的45.22%。

(一)自上而下合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各级党组织就如何形成合力抓党建促稳定研究不够,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参差不齐。一部分经济能人走上村级领导岗位后,在基层党组织治理方面存在认识偏差和重视不够的问题。基层党组织中存在“能人难选”,“村官”对“乡村能人”的吸引力不强,虽然昭苏县村干部待遇逐年提升,但对于农村有技术会发展的致富能手来说只是个小数目。

(二)应对基层基础薄弱的办法不多。有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组织没力量,有的带头人“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有的党员缺乏必要的觉悟和正气。昭苏地处偏远,经济结构单一,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还有13个“。无钱办事”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水平,农村能人难留,呈现“空心化”趋势。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力量薄弱,后继乏人,留人难,党务力量不足,基层后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三好”党支部建设中管根本、管长远的“好机制”梳理不够。部分基层组织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重点不突出、工作程序还不严密、组织运行还不规范。基层党组织对下派干部、村(协)警存在不会管、不想管现象,认为下派干部都是州、县下派的,一年后就撤离了,存在老好人现象。基层党建存在五重五轻:重服务功能轻政治功能;重要素轻机制;重物质轻精神;重典型轻全面;重短期轻长远。

(四)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效果不明显。基层党组织在发动、引领群众方面能力不足,虽然建立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但群众工作没有经常化,群众工作方法单一,基层民主管理及法制乡村建设还需大力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村中事务决策的意识还不够,目前“七步议事”群众工作法在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行还有待提升。

二、加强边疆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壮大基层党组织骨干力量,提升领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1.提升素质,选育能人治村。从2015年起,昭苏县按照“正职一职两备、副职一职一备”原则,打破身份界限,从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民兵、大学生“村官”、转业退伍军人、返乡务工人员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395人,充实后备干部库。其中返乡大中专生155人,优秀青年民兵137人,致富带头人57人,返乡务工人员21名,退伍军人8人,优秀协警、村民小组长17人。依托基层办公阵地开办乡村党校,开展书记上党课、座谈交流、情景模拟、实践锻炼和兴趣大比拼等培训,培训对象延伸至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和农牧民党员,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2.学法普法,建设法制乡村。各乡镇班子成员和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声讨暴力恐怖、带头在婚丧嫁娶中移风易俗,每年参与集中宣教活动不少于2次。村级党组织在村级活动场所为群众主持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务。为每村培育1-2“草根宣讲员”,组建成“草根宣讲团”,利用冬春闲暇时节充分开展巡回活动。组织300余名“三老”“、四类”人员利用村级阵地开展活动现身说法,教育农村青年12400余人次。按照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的要求,培育学法、懂法、守法公民,逐步实现每村都有1-2名“乡土法律顾问”,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使守法用法成为群众潜移默化的自身行为。

(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1.拓展功能,强化阵地建设。坚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分步推进。2011年以来,先后投入8337万元,新建(改扩建)63个村、4个城镇社区、2个马场社区办公阵地及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48522平方米,使村阵地达标95%,社区阵地达标85%。在阵地功能定位上,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要求,将室外体育、文化广场与室内书屋、棋牌、娱乐等设施有机整合。按照“一季一主题、月月有培训、周周有活动”的要求,各成员单位定期开展便民服务,让群众活动有去处、学习有课堂、娱乐有场所。

2.传承文化,村村建设村史馆。按照“以村史为鉴、为荣,教育群众、弘扬村风”的要求,积极发动基层党员群众参与村史馆建设,将村史馆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使村史馆成为各族群众相互交流的“文化微礼堂”和党建新阵地,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宣传”,构建凝聚各族群众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的精神家园。制定补贴办法,对每个乡村史馆建设项目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积极动员农村“三老”人员、农牧民党员、各族群众为村史馆建设出谋划策,捐献各类老照片、有价值的历史实物和信息资料。

(三)加强青年组织实体化,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基

1.组织引领,让青年找到归属。由村党支部牵头、武装部具体负责,团委、妇联、社保、派出所等相关单位配合,积极组建民兵组织。按照“一户一表”、“一村一册”的要求,全面摸清青年人家庭情况、个人爱好、就业情况等基本信息,建立完善18-40岁青年信息台账,分类登记、编册入库,建成检索迅速、查找有案、图文并茂的青年组织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微信、QQ、微博、博客、论坛、短信、电话等方式,广泛有效联系群团组织,及时掌握青年安家置业、交友婚恋、充电学习、闲暇娱乐等需求,进一步充实了基层维稳力量,夯实了基层维稳基础。

2.人文关爱,让青年感受荣耀。结合青年人喜好,昭苏县建成32支篮球队、68支足球队、22支文艺小分队,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广大青年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青年就业和创业,对有困难的青年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积极把青年引导到党组织周围和民兵队伍中来。在培养入党(团)、参军入伍、招录协警、学习培训、享受政策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兵队员,将素质较好的民兵纳入武装部管理,作为应征入伍的预备班和优先推荐人选,同时将表现优秀的民兵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猜你喜欢
史馆阵地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要不得 千篇一律的村史馆
“无尾怪”和“独角怪”
关于成立少先队队史馆的调查与思考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袁湖村的“1+X”村级民主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