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丹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中国,农民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同时农民也是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农民的诚信状况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建设,加强农民诚信意识培育已成为必然。
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农民的诚信意识培育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形成文明的乡村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助于改善农村的金融环境。
诚信是立业之本,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遵循自由、竞争、平等、合作的原则,诚实守信则成为农村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在农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盈利的保证,而诚信经营则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农村企业只有长久地做到诚信生产、加工、销售,才能得到更多顾客的青睐和认可,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永续发展,而且可以获得更多地盈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因素,还需要诚信等行为规范的软性因素来优化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要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要靠农民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还需要农民的诚信意识,避免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的行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具备了诚信意识,就能在合作过程中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整体效率,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互相信任、长幼有序、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关系,无论是夫妻还是乡邻之间,在相处过程中都要以诚信为基础,诚信已然成为人们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减少了农民之间的摩擦和隔阂,而诚信也成为文明乡村风尚的基础。农民的诚信建设事关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其状况不仅影响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在乡村振兴中,要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层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农民诚信意识的培养,虽然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农民的精神风貌已经大大改善,但是在一些地区农民还是会存在诚信意识缺失的状况,所以加强农民的诚信意识培养,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文明的乡村风尚。
在农村,像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一些农村的金融机构,大部分是不乐意或者是拒绝向农民贷款,主要是因为目前很多农村的金融机构的贷款大部分是不具备担保性质的,也有部分原因是一些农民无力偿还,当然大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农民的诚信和契约意识不强,导致不愿意还贷的情况突出。农民的诚信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民的经济支持。简单的说,只要农民诚信意识提高了,在一定程度上农民就能更好地生产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金融环境的优化。
虽然在我国,大部分农民的诚信状况是良好的,但是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低信任度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农民的诚信意识还是单薄的。
我国的广大农村,都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农村社会,大部分农民可能一辈子都会束缚在狭小的土地上,虽然我国农民整体在诚信方面是良好的,但是农民诚信意识淡薄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比如一些农民为了谋取利益,运用不正当的手段在农副产品中添加催化剂和一些违禁的农药,严重影响到食品的安全;还有一些农民欠债不还;部分农民违法建房等等。另外,在农村基本上大家的信用的确立,靠的是面子和熟人,非常缺乏制度的约束,所以在广大农村,农民诚信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
1.农民文化素质低
我国农村人口多,劳动力也多,农民基本上都是从事生产劳作,受教育程度也整体偏低,所以说文化素质总体上不高。我们目前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更好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就需要农民具有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诚信意识,而传统的农民在头脑中影响深刻的还是宗族主义。农民文化素质不高,这一点也将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接受各种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在思想上容易保守,思维水平以及市场经济意识都不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契约意识也不强,不利于诚信意识的培育。
2.传统信用方式的影响
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血缘家庭关系以及延伸出来的君臣、朋友关系构成了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宗法制成为了社会伦理的基础,中国的传统伦理非常重视调节家族成员的家庭伦理。在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地缘、血缘关系影响比较深刻,可以说因在地域上的靠近反映出血缘关系的亲疏。中国的传统就是熟人社会,人情、血缘通常作为纽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我国农民的社会信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血缘或者是熟人方式来维系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信用失灵,农民诚信意识的培育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3.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
诚信成为人的一种自律和社会公共品德,依赖于一个有效的信用记录和评价系统的建立,完善社会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以及营造法律舆论环境和竞争环境。在中国广大农村几乎就没有严格的诚信评价机制,也没有失信惩戒机制,更不用说是法律法规的相对保障了。大部分农村都没有一套科学、公正、有可操作性的诚信评价体系,对于个别企业可能会有相关的诚信法规,但是,保护农民的信用的相关法律还是少之又少。同时对于失信造成的损失,也没有一个合法的渠道去保障和救济,这样就容易使长期没有受到制约的失信者钻了法律的空子。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约着农民诚信意识的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农民诚信意识缺失的状况仍然存在,可以通过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和惩戒制度,以及加强基层组织诚信建设等手段增强农民诚信意识。
先进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用先进文化来塑造农民,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材修订,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适当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方面的课程,让农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运行规范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了解。在教育活动中也要加入诚信课程教育,比如可以在诚信课程学习和培训后,给相关的农民颁发结业证书或者是相应的奖励,这样通过一些奖励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就强化了农民的诚信意识,所以说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的素质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想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需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播室以及广场文化中心等相关资源,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当中,这既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也使广大农民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样,农民在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就能不断地使诚信意识内化为自觉行为,这也就达到了诚信培育的目的。
加强宣传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相关的传播媒体,通过开设专题专栏,普及诚信的相关知识,刊登一些诚实守信的典型事迹,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一些具有诚信意识的真人真事,通过媒体采访报道来提高影响力。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进行转发,实现快捷的传播。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大部分农民也都接触到互联网,通过建立一个网络诚信教育平台,发挥更好的宣传作用。树立诚信建设中的楷模和榜样,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加大宣传诚信先进典型,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广大农村工作者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深入到农村去,开展一些普及性的农村诚信教育活动,向广大农民传达出诚信的重要性,达到教育和引导农民诚实守信的目的,对农民诚信意识的培养以及农村诚信氛围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民诚信意识的培育,仅仅靠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制度的保障。
第一,加快信用制度建设,规范信用运行机制。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规范金融环境。加大建立农村家庭和个人信用制度和评价制度,制定出农村信用评定的相关基本准则,比如可以开展信用村和信用户以及信用个人的评定。另外,要完善农村农民的信用信息的采集、记录和存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各方面资源,通过信用的采集为每个农户都建立一个诚信档案,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直接便捷地获得想要了解的相关信用信息。
第二,建立健全的农村诚信评价和奖惩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农民作为信用建设的目标对象,可以根据实施的《信用法》。对农民不同领域、不同情况的信用状况,制定一些可供操作性的诚信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建立农民诚信监督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信息法,为了防止出现个人在某个领域和地区有失信行为,在另一个地区查不到其诚信状况的情况,在必要时应让个体的诚信信息向社会公开,这样就很容易使失信者受到诚信信息的制约和监督。其次是对于一些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制假售假、欺客宰客等不诚信的行为,要加大力度惩戒。在现代社会中之所以会存在很多失信行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是很必要的。在农村,对于讲信用的农户,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对于银行信用度比较好的农户,就可以适当降低贷款的利息等,这样就可以在物质利益方面保障农民的诚信意识。也可以在农村开展诚信农民的评选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不讲诚信的农户要适时披露并公布,这样就使农民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还能激发农民争当诚信文明户,形成良好的乡村风尚。
农民诚信意识的培养,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最好把加强乡村建设活动和培养农民诚信意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维护良好的乡村秩序,又能更好地搞好乡村建设,达到双赢的效果。农民中“群众看干部”的传统思想观念浓厚,在诚信意识培育方面,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作为基层干部应该带头学习有关诚信方面的准则、意见等,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维护农民的利益,从而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特别是一些村干部以权谋私,把弄权、谋私看做自己的本事,在这些村干部的负面影响下,有一部分农民就会钻政策的空子,做出不诚信的行为。加强基层组织的诚信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诚信教育,起到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农民创造好的诚信氛围,这对加强农民的诚信意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农民诚信意识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通过建立完善诚信评价制度,加大诚信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素质,这对加强农民的诚信意识培育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把诚信意识内化为农民的自觉行为,才达到了农民诚信培育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展现出良好的乡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