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来督导的人比抓落实的还多

2018-02-06 04:34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检查组台账

问:这段忙啥呢?答:精准扶贫。问:扶贫部门干啥呢?答:督查我们。问:这段忙啥呢?答:污染防治。问:环保部门干啥呢?答:督查我们。问:这段忙啥呢?答:土地执法。问:土地部门干啥呢?答:督查我们……

问:你是哪个部门的,怎么谁都督查你们?

答:我是乡镇干部。

这是流传在基层干部中的段子。显然,这有些夸张,但反映的问题却很真实。

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近年来,在各项工作抓落实的要求下,各种形式的督查多了起来,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半月谈》2018年16期刊文发问:都在督查,谁来落实?特此编发,以飨读者。

“从2017年9月开始,仅乡上的2个锅炉,各级部门就查了10多次。”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以环保督查为例,2017年4月,原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开始了历时一年、共计25轮次的环保督查。而在原环保部督查之前,市里和县里还要自行提前检查几次,再加上各种专项整治检查和市县两级的日常检查督导,仅环保一项,平均每半个月上级就检查一次。

“有检查就一定有追责,来的都要好好陪。”一名镇党委书记说,上级来检查某项业务,下级政府领导和业务部门都得陪同。“我一年中200多天在迎接、陪同检查,有时候这个检查组还没走,另一个又来了。”作为在一线落实各项工作的乡镇党委政府,迎检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重形式轻内容,工作未落实反落空

为了促进工作落实的各类督查,许多都演变成形式主义,不仅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影响了被督查工作的落实。

“上级检查的时候过分重视台账,开会多、研究多分值就高,对工作的结果反而不太重视。”一名乡党委书记对此很不理解,有的工作开会多与其说是重视,还不如说是效率低。一个会就能解决的事,开那么多会干什么?

为了应付检查,有些乡镇想出一个绝招:在一个多议题的会议中频繁变更会议室的电子条幅,换一个议题就换一个会议名称,拍照留念以备督导检查。

“整天被督导检查,不少乡镇干部已经是背着不止一个处分在干活了,谁也不想因为台账的问题背处分。”一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既然上面要看,先把台账做漂亮,等检查过了再说干活儿的事。以扶贫检查为例,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各部门要求的材料侧重点不同,考核指标排列顺序不同,他们大量的时间用于给各部门准备不同的材料,不但没有推动工作,反而侵占了他们落实工作的时间。结果“工作没有落实,反而落空了”。

减数量提质量,督查要“瘦身”

在当前改革发展不断提速的大背景下,有些督查是必须的,是保证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但是,层层督查、形式大于内容的督查则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亟待“减数量、提质量”。

对督查要持审慎态度,不能太随意。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以带着标准、规则,就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督促检查;对于流程简单的事项,在推进过程中就没必要三番五次去查,可直接“要结果”;常规工作要形成制度,不能心血来潮,说查就查。

上级单位不要为了自己“留痕”折腾乡镇干部。一位曾参与督查的干部坦言,本身督查是为了抓落实,可如今一些督查却成了督查单位规避问责所需。“虽然自己制定的检查细则效果有待商榷,但是通过到乡镇督查,有关部门可以表现自己重视某项工作,抓落实也留了痕。”

同一项工作检查应统一时间集中开展。比如年底的扶贫检查,可能涉及到产业、卫生、教育等工作,各部门统一规划、集中进行,避免占用乡镇干部过多时间,必要时可共享数据。

提高检查人员自身素质,避免检查者“念歪经”。华北某市要求乡镇干部必须保证晚上1/3的人员在岗,并异地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夜查。一位乡党委书记说,检查组某晚去检查时,他们正在开全体会议,按说人数远超1/3,但检查组非要对照当天值班表核对人名,还要求每人必须出示身份证,某职工没带,不得不翻箱倒柜找到一份身份证复印件才算过关。这不是促进工作,这是瞎折腾。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检查组台账
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来我省开展综合督导和考核巡查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不做作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