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苏省南通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 陆卫彬
自1999年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过20年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的推进,公开内容不断丰富,公开领域不断拓宽,建制率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5月底,全市194家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全部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292家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建制率100%,3.09万家已建立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已有2.93万家建立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制率达94.82%,其中单独建制企业1.53万家。935个区域、行业建立了区域性、行业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覆盖企业1.39万家。2010年、2017年,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分别获评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组织,加强领导,在落实责任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由分管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民主管理部部长任办公室副主任。下发《关于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意见》《南通市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文件,对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成员单位分工进行了明确。坚持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依法治市”“绩效管理”和“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进行部署、检查和考核,市人大、市政协将此列入视察检查内容,各县(市)区也普遍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目标,以此提升各级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认识。坚持落实厂务公开工作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厂务公开工作年度考核制度、成员单位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等,做到重要文件出台前联合座谈听证、重要工作开展前联合协商讨论、重大表彰决定前联合公示公开,每年年初有工作计划任务,年中有联合督查考核,年末有总结通报,形成多方协作、合力共推的良好态势。
循序渐进,因势而为,在强化措施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积极鼓励支持所有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的同时,探索实行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民主管理形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覆盖。继2002年厂务公开制度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及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后,不断推动在这些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二次公开”“定期职工评价”“经常性回头看”等制度,通过厂情发布会、民主恳谈会、内部OA网、合理化建议等活化公开形式,使厂务公开工作融入到企(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中,不断提高厂务公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坚持不懈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制工作,把职代会制度建设作为非公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方式,出台《南通市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暂行办法》,制定《南通市职工代表大会操作办法(试行)》《南通市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试行)》等指导性文件。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建立职工代表巡视检查、述职评议等制度。印发《厂务公开工作质量考核暂行办法》《非公企业厂务公开工作质量评价暂行办法》《厂务公开流程图》《职工代表大会操作流程图》等,并辅之以调研检查、评先评优,推动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在深化内涵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坚持“因企制宜、先易后难、夯实基础、促进规范”的思路,突出“四个注重”(即注重巩固国有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成果,突出抓好改制企业职代会换届或重组中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整、续建工作;注重外商投资企业人本管理理念的注入和民主管理与专业管理之间、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融合;注重私营企业职代会、集体协商、民主恳谈会、厂务公开栏四条渠道的畅通;注重区域<行业>职代会建设和职权的调整规范工作)有效提升职工群众的参与度、知晓度和综合满意度。结合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造、兼并、转产、破产中关键问题,提出了“七公开一通过”(即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改革政策、改革方案、职工经济补偿、社会保险金缴纳、改革结果公开,改革的方案必须经职代会通过)。结合非公企业特点,提出了衡量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三条标准(即是否建立职代会制度,是否建立了平等协商制度,是否做到生产经营、物资采购、工资收入、福利保险、规章制度“五公开”)。要求各类企业在推进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履行职代会审议程序,企业工会积极督促企业行政将改革实施方案等提交职代会审议,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未经职代会通过的方案不得实施,通过有机兼顾与合理统筹职工与企业利益,促进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创设载体,丰富形式,在探索创新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一是建立数据库管理模式。下发《关于建立企业民主管理数据库的通知》,部署在全市各建会企业、区域(行业)中将职代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等情况进行实名录入、据实填写、动态更新。历经半年,市、县两级企业民主管理数据库基本建成,并于每年第四季度做好当年企业民主管理数据库的更新完善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对一些企业存在遗忘职代会换届时间、职代会超期不换届等现象,市总在全市推广建立职代会“一函两书”(职代会换届提示函、职代会超期整改建议书和职代会超期整改情况报告书)制度,为全面提升职代会建制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深化企业协商民主。建立协商民主“4321”联系制度,明确以“议大事、集民智、讲真话”为协商重点,通过建立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健全协商议题的形成机制、探索协商过程的征询机制、规范协商程序的运行机制、完善协商成果的落实机制、打造协商能力的提升机制来优化推进企业协商民主的路径,抓住氛围营造、部门联动、建章立制、典型引路四个环节,使企业协商民主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起实效的工作,成为厂务公开的有效途径。三是组织开展职代会规范化建设竞赛活动。在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中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竞赛活动,以达标单位、先进单位、示范单位3个层级不同标准,逐步引导企事业单位做好渐进提标工作。四是着力抓好职工代表素质提升工程。以市培训师资、县培训主席、镇培训骨干、村培训代表、企培训全员五轴联动培训方式,深入实施职工代表素质提升工程,努力使全市企事业单位、区域、行业组织中20多万在届期内、新当选包括递增补的职工代表普遍接受到一次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
选树典型,注重激励,在深度融合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一是结合开展的“示范工会”“五一奖状”“职工之家”等综合性评选活动,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纳入其中,以建家带动建制、促进规范。二是结合开展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民主管理创新创优实践项目”“优秀职工代表”“十佳职工代表”等单项性评选活动,激励企事业单位重视、支持和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三是结合开展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示范项目以及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劳动关系等联合性评选(评价)活动,将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监)事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其中,引导企业重视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尽管我们在宣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还是有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国有企业的事,不想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始终持观望、怀疑态度,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是运行不规范。有一些非公企业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问题,表现在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特别对于企业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依然有蜻蜓点水,避实就虚、避重就轻现象,而且程序不够规范,运作比较随意,致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难以落实。三是发展不平衡。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好于改制企业,改制企业好于非公企业,但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仍然是推动这项工作的老大难,有的停留在“要我公开”、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层面上。四是约束力不够大。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而且超过90%的省份出台了《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或《厂务公开条例》,六部委也出台了《企业民主管理规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普遍适用性、法律效率性和约束力显然不够。五是影响力有所弱化。
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深化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最大限度地积极争取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基层企事业单位和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注度、认知度和普及率,把各级党政工和企业主的思想统一到“必须公开”“我要公开”的认识上来。
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加强以职代会制度为基本形式,厂务公开、集体协商、职工董(监)事制度等为补充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公开领域,创新公开形式,强化公开手段,增强公开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遵循和职工权益维护的重要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推动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健康发展。首先应当建立一套考评机制,定期对企业实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促进其作用的发挥。其次应当建立一套监督机制,使企业既能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外部监督,又能受到以职工代表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同时,要落实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不公开、搞假公开的单位和责任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切实推动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落地见效。
加强立法参与,进一步提高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依法治理水平。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涉及工会和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建议全总以现有的省区市立法为基础,充分借鉴各地业已取得的实践经验,积极推动并参与全国人大《企业民主管理法》的立法工作,为企业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