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塑造健全人格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责任和核心任务之一。健全的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现在掌握知识、技能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而且还可以为以后适应社会,保证知识技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心理基础。
同时,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观点反复强调,因为只有学生自觉、能动地接受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教学才会有效,但学生不肯学,总是“摁着牛头吃草”或是学习热情不高,没有恒心,放任自我,不求上进等许多问题使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这其中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学生心理;对策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表现在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即同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是从内容上有着许多交叉及相通的地方。再者,在途径和形式上也趋向一致性。
由此得知,在教学中渗透“心育”有着明显的优势,它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载体。进行“心育”需要借助一些事物和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调试和影响,使之不断加深心理体验和感受。反之也有效地丰富的教学手段、形式,而这些教育载体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学科需要加强“心育”渗透
从学科自身培养角度讲,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如新课标提出的“要让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其次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思想性、人文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教学的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很有必要性,而且又有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这一切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从现实存在的问题来看,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是贯彻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也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
三、具体研究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资料和文献法:
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追踪学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3.个案分析法:
通过班主任、心理教师对辅导对象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组成员调查研究、讨论总结,寻求转化“問题学生”的对策,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研究心得,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5.观察法:
观察“问题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寻求转化的最佳途径,检验转化成果。
(二)研究手段
1.文献检索,广泛收集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展开研究。
2.专家咨询,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及检测手段。
3.布点实验,以各科为突破口,从我们所教的起始年级开始实验。
4.效果检测,通过问卷、量表和测验分析实验效果。
(三)研究措施
1.订购相关杂志、资料及辅导材料。
2.组织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定期开展心理理教育讲座。
3.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热线及心理导报。
4.加强宣传,组织参观、学习和交流。
四、研究成果
本课题对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了较深入、系统的探讨,无论是对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挖掘点的分析,对各种常见组织队形特点的归纳,还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这个动态过程的因素非常多,如何利用教学中出现的意外生成事件,抓住契机进行渗透,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且没有相关的理论、文献可供借鉴,但正因如此,恰恰为这个课题的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凤娟.如何做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16,(40):78.
[2]刘彩梅.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24):1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