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鹿柴》英译本中的语法隐喻现象

2018-02-05 18:13丘巧彤
小说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丘巧彤

摘 要:本文从语法隐喻理论角度出发,剖析王维《鹿柴》一诗的三个英译本,试图证明语法隐喻理论可以为不同译本的评价和原诗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鹿柴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1985)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根据纯理功能可分为三类: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语篇语法隐喻。概念隐喻主要分为及物性隐喻和名词化;人际隐喻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篇隐喻主要是指“主位结构”中的主位体现情况。本文将对《鹿柴》三个英译本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分析。

原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诗一:The Form of the Deer

So lone seem the hills;there is no one in sight there. But whence is the echo of voices I hear?

The rays of the sunset pierce slanting the forest,

And in their reflection green mosses appear.

By W.J.B.Fletcher(1919)

譯诗二:Deer Enclosure

Empty mountain:no man is seen,

But voices of men are heard.

Suns reflection reaches into the woods,

And shines upon the green moss.

By Wai-lim Yip(1972)

译诗三:In the Deer Park Hermitage

No people are seen on the mountain.

Only voice,far off,is heard.

Western light breaks through the branches.

Spread over the grass it shines green.

By Octavio Paz(1974)

1 “空山不见人”的语法隐喻分析

原文里动词“见”是心理过程,三位译者里Fletcher译本使用了概念隐喻和语篇隐喻,将这句转换为两个过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来表达,及两个主位结构:用环境成分So lone充当有标记主位,唐突而不自然;用存在过程there is作主位,又显呆板而缺少诗意。“空山不见人”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表现山的清冷空寂。“lone”的感受是要让读者自发产生,而非直言,故Fletcher所用lone似不恰当。原文心理过程侧重心理感受,而非简单地存在,Fletcher所用存在句也与原文意境有异。

汉语中,表环境意义的地点充当主位是很常见的,如该句的“空山”。但英语中,用地点充当主位则是有标记性的。不过,这里Yip译本选择和原诗同样的环境成分作为主位,应该是出于诗学的考虑。而Paz译本采用了语篇隐喻,以No people作为主位,换了一个视角,但却更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

2 “但闻人语响”的语法隐喻分析

该句原文是陈述语气,而Fletcher译本采用了疑问句,并使用了原文没有的关系过程,因此Fletcher在这句中使用了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让诗人现身说话:“But whence is wafted the human voice I hear?”这就等于让诗人闯入了自己摄取的镜头之中,从而打破了原诗空寂无人的意境,让读者觉得只是诗人孤身在游览“空山”,听到人语声却又不见人影,心中暗闷,喃喃自语。

该句原文的“但”是“只、仅仅”的意思,属人际主位。只有Paz译本中使用了Only(人际主位),忠实原文本意。而Fletcher和Yip译本使用了语篇隐喻,都译成But(语篇主位),大概是对原文意思有所曲解。

3 “返景入深林”的语法隐喻分析

由及物性系统分析来看,三个译本都使用了与原文一致的过程,也无涉及语气间的转换,因此,该句的三个译本都无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现象。“返景”此处意思为“夕照”,三位译者都选择用动作者(主语)充当主位,与原文主位“返景”一致,突出原诗描写的对象,因此也无语篇隐喻现象。三个译本间的区别在于词汇上的选择,本文只考虑当中的语法隐喻现象,故不详作讨论。

4 “复照青苔上”的语法隐喻分析

该句的三个译本中也是没有涉及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该句原文中的“复”意为“又、再”,属人际主位,但三个译本都没有译成像again之类的人际主位,因此它们都用了语篇隐喻式。Fetcher和Yip译本用了语篇主位(And),连接更紧密。Yip译本忠实原文,在翻译中使用了无标记主位。而Fletcher和Paz译本采用的都是标记性主位。Paz译本的主语仍是上句中的Western light(it),而Fletcher译本主语是green mosses,视角的转换或许是对原文的不忠实,但未尝不是一种新意。

总之,语法隐喻理论可以为诗歌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为分析诗歌英语的语言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为译者选择对译语言“等价物”时提供评判优劣的标准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常晨光.语法隐喻与经验的重新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31-36.

[2] 潘玥,方文礼.概念语法隐喻——诗歌翻译研究的新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2008(2):100-103.

[3] 张琼.《鹿柴》六个英译本的语篇功能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40-43.

[4] 张琼.对《鹿柴》六个英译本的经验功能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5(6).

[5] 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4):29-33.

[6] 张德禄.语法隐喻研究在中国[J].外语教学,2013(1):1-6.

[7] 黄国文.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9(1):5-9.

猜你喜欢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语言学中元语言功能分析电影《美人计》的字幕翻译
语域理论指导下的药品说明书翻译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汉乐府诗《将进酒》英译文之语篇纯理功能分析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