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研究

2018-02-05 17:35方正起赖祥
继续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转型学科

方正起+赖祥

摘 要:本文指出了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学转型、应用属性、实践能力、研究范式等方面揭示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建设应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学科教学改革转型;突出打赢能力建设,推动学科研究内容转型;提升决策服务能力,推动学科应用研究转型;加强学科创新发展,推动学科研究范式转型。

关键词:国防经济;学科;转型;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建设在学科谋划、学科管理、学科队伍、学科成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呈现新常态、军事斗争面临新挑战、国际安全环境发生新变化,学科在紧贴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亟待探索新环境新条件下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出路、解决当前学科建设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的必要性

(一)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建设转型,是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的必要举措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院校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为军队院校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是军队院校学科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遵循。国防经济学科是必须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打赢能力建设标准,坚持强军目标要求,贴近部队训练和作战任务,创新学科发展内涵,提升学科为国家与军队现代化服务的能力水平。

(二)軍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建设转型,是顺应军队院校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是军队院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部队建设和院校教育的内在联系。当前,军队院校重心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更加注重军事特色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兼具军事学与经济学属性的国防经济学科要谋求向前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凸显军事特点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坚决贯彻“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用于部队”的要求,坚持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切实做到教为战、学为战、研为战。

(三)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建设转型,是推动学科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学科,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但与国内外、军内外相关迅猛发展的学科相比,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相对滞后,面临诸多问题,必须要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学科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服务能力的创新和学科运作模式创新,构建符合国防经济学特点的自主研究范式,加大成果转化和应用研究力度,切实为国家和军队提供国防经济决策支持,构建与国内外、军内外顺畅高效学科交流机制,提升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的开放性、融合性和竞争性。

二、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可行性

(一)广泛的转型认同为学科转型提供了思想保证

长期以来,承担国防经济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军队院校,都保持着广泛密切的交流合作,学者们依托中国经济学年会国防经济分会、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年会等交流平台,对学科转型建设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基本达成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国防经济学科转型的重任远未完成。二是人才梯队层次鲜明,各有优缺点,复合型人才队伍比较欠缺。三是研究主题应紧跟国家和军队发展与改革的热点难点,应来源于国防经济领域具体实践,研究成果也应该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这些广泛而统一的思想认识为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提供了思想保证。

(二)浓郁的学术积淀为学科转型提供了智力支撑

军队院校是我国国防经济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从学科演进历程看,1985年1月,中国首届国防经济研讨会由军队单位主持召开,同年10月,军队院校首次在武汉原军事经济学院召开国防经济研讨会。两次研讨会成为我国国防经济学科创立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转折点。1987年5月军事经济学院成立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并创办了首个国防经济理论刊物《军事经济研究》,目前也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国防经济理论的双核心期刊。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到2016年,国防经济学著作出版达200多部,论文8000余篇,大部分都产自于军队院校。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无论是在国防经济领域的项目数量和质量、学术成果水平、学术影响、人才团队建设、学科资源、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处在全国前列。这些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提供了智力支撑。

(三)深刻的环境变化为学科转型提供了时代机遇

国防经济学科从创建初始、初步形成、迅速成长、成熟完善到深入发展,每一个阶段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对当时国防经济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追踪研究。当前,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军民融合式发展日益深化,军队改革深入推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防经济学科建设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现实需求,以及国家安全环境与需求的变化,为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丰富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提供了现实题材;二是现代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为国防经济学科的认知规律、分析方法和研究工具提供了参考借鉴。三是军队院校力量结构改革已初步完成,国防经济学科建设力量得到了整合优化,为下一步实施学科转型创造了条件。这些内部外部环境变化为国防经济学科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

三、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环境,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转型势在必行。为解决当前学科建设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保持学科鲜活的时代生命力,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应该在教学改革、研究内容、应用研究、研究范式等方面实现全面转型。endprint

(一)适应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学科教学改革转型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必须着眼军队人才培养需求要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探索教学方法创新。

1.准确定位军事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提。针对国防经济人才培养目标“学味”偏重、“军味”偏轻的现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实战牵引突出重点。紧贴现代战争特点和未来战场需求,着眼人才培养目标与部队无缝衔接,切实把人才培养的目标点定位到“能打仗、打胜仗”上来。二是区分类别细化标准。跟踪国防经济人才岗位去向,细化量化高素质的国防经济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专业技能等。三是适度前瞻动态完善。紧贴军事变革发展引发的国防经济前沿问题,将军事新理论、新技术、新战法、新概念等前沿成果引入国防经济人才培养全过程。

2.充实完善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是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立足“着眼实战、满足需求、胜任岗位”的目标要求,着眼战场需要,结合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按照模块化设计、专题式实施的思路,科学合理地设置实战化教学内容,确保实战化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加快教材更新步伐,增加军事案例分析教材,建立常态化的教材更新机制。积极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向,及时把部队建设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按照“专、新、精、博、实”的要求,建立综合性强、覆盖面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3.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区分国防经济学科所承担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和任职培训课程教学任务,分别构建相应的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程方面,打破传统“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案例着手,逐渐引入“实案研讨”“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战场”和思想碰撞的阵地。任职培训课程方面,探索“课堂教学、参观考察、网上模拟、现地演练、交流研讨”全过程实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员由“主演”变为“导演”、学员由“观众”变为“演员”,着力提高学员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灵活处置各种情况的能力。

(二)突出打赢能力建设,推动学科研究内容转型

针对国防经济学科研究内容泛化的困境,应该明晰國防经济学科研究边界,规范研究内容,为学者提供研究的聚焦点。

1.合理划分学科边界,形成协调的学术分工

必须科学把握国防经济学科的边界,坚决克服“泛化”的错误倾向。科学合理的学术分工是推动国防经济学科建设转型,促进国防经济学科深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为防止研究力量分散,研究内容泛化,应该根据国防经济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结合不同军队院校传统的学科优势,定位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形成“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学术分工体系。

2.以能打胜仗为指引,突出学科军事属性

“能打仗、打胜仗”是国防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促使国防经济学科与战斗力接轨,突出军事属性,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应侧重于从军队建设和军事需要出发来考虑,突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适用为军队现代后勤建设服务的需要、着眼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经济保障需求以及适用我国国防经济发展的需要。

3.以形势任务为依托,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着眼国家安全形势、军事形态演变和国防经济发展趋势,按照“突破重点、主攻优势、辐射整体”的思路。国防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突出对国防经济领域现实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国防经济组织与制度方向着眼战斗力建设基础问题,重点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体制编制调整与优化、部队战斗力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国防投资与军工经济方向着眼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斗力生成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研究推动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自主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和方法等问题;国民经济动员方向着眼我国非传统安全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应急动员领域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形成了符合形势任务要求,适应军队院校学科专业调整规范,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

(三)提升决策服务能力,推动学科应用研究转型

国防经济学科应用属性要求,国防经济研究必须紧盯新形势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需求,积极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国家和军队领导机构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1.积极培育应用型的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应围绕军事需求,从选拔实践型教员、深入部队代职锻炼、加强培训交流等方面入手打造学术团队。一是严格标准,把好师资选配关。可从一线作战部队选拔中层领导干部来任教,进一步完善学科与部队的双向交流机制,聘请军地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担任国防经济专业兼职导师或客座教授。二是加强交流,丰富教员实践阅历。尽可能安排教员到部队代职、调研,参加部队军事活动,增强科研选题和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开阔视野,选派优秀教员出国学习深造。积极支持优秀教员走出国门,在与世界先进军事强国进行军事交流和专业交流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2.持续推进科研精品工程战略

面向国际国内学术前沿,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大力实施科研精品工程,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防经济战略智库。结合国家、军队需求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围绕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争经济决策支持、国民经济动员、国防科技工业、国防经济法规等热门领域攻关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标志成果。深化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和军委机关的联系,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向国家发改委、军委相关职能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

3.持续完善科研开放合作平台

加强院校、机关、部队和地方的交流合作,搭建资源聚集、内外互动、多元联合的科研开放平台,准确把握国防经济宏观决策层面的现实关注和政策走向,紧密追踪战争经济保障中的热点和现实问题。依托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等从事国防经济、后勤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全军性学术研究组织,扩大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国防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及实践需求。总之,要逐步建立完善课题共研长效机制,通过实战化问题为导向,实现院校与部队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动国防经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

(四)加强学科创新发展,推动学科研究范式转型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是国防经济学科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国防经济学科要保持创新发展,必须借鉴吸收现代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先进研究范式,推动传统国防经济学向现代国防经济学过渡。

1.进一步夯实学科的支撑基础

为弥补学科基础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短板、夯实学科支撑基础,保持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科发展优势和潜力,应积极与国内外在经济学领域具有优势的科研院所合作,采取送学、进修、引进、培训和交流等多种渠道,不断增强学科团队在基础经济理论方面的造诣。同时,引进和运用理论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经济学分析软件或工具,开设基础理论课程,并构建与之配套的教学实验环境,强化学科团队尤其是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前沿研究理论方法培训。

2.确立学科的学术研究规范和程序

学科研究是严谨并且严肃的。军队院校的各学术委员会应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加强监测和惩罚力度,在体制机制上严格把控学术论文的质量。同时,积极培养鼓励原始创新的学术氛围,真正做到创新驱动学科发展。军队院校在开展国防经济研究过程中,应鼓励采用“提出研究问题→建立研究假设→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科学研究程序,尽量避免采用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主观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方正起.需求牵引视域下国民经济动员任职培训课程设计[J].继续教育,2014(9).

[2]方正起.军队网络高等教育基本框架研究[J].继续教育,20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转型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超学科”来啦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