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 巍,袁 祥,胡逸凡,陈 亿,程 中
四川大学1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 2华西临床医学院, 3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4华西医院肠胃外科,四川 成都610041
夜食症是不同于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的一种具有较高流行性的进食障碍疾病[1]。夜食症患者主要表现出长期存在的两种显著异常的夜食行为:在晚餐后与入睡前强烈的进食欲望与过度进食和入睡后中途苏醒的大量夜食性行为[2-3]。中国是糖尿病患者第1大国,肥胖和肥胖导致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4]。减重代谢手术具有持久的减重效果,对糖尿病的缓解率优于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减重代谢手术对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障碍及高血脂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被各减重代谢外科指南推荐的术式主要有腹腔镜胃旁路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腹腔镜胆胰转流术、腹腔镜胆胰转流术+十二指肠转位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其他的改进术式[5,8-9]。对于腹腔镜下代谢术式初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限制性手术,如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腹腔镜胃折叠术、LAGB等;另一类是限制摄入和减少吸收的术式,如腹腔镜胃旁路术、腹腔镜胆胰转流术或腹腔镜胆胰转流术+十二指肠转位术。
2008年,国际夜食症工作组首次提出了夜食症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夜食症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6]。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关于肥胖症患者夜食症情况的报告,但在本研究接触的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的肥胖患者中,很多患者反应术前有恶性的夜间进食现象,这可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夜食症调查问卷(NEQ)被认作能科学有效的诊断夜食症的量表[7],本研究首次将NEQ应用于已经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的肥胖症患者,回顾性的研究术前与术后1月肥胖患者的夜食症情况,探讨夜食症是否是导致肥胖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的因素,以及减重代谢手术后肥胖症患者夜食症恢复情况。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减重代谢手术且有后期随访数据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1)接受减重代谢手术,且术后有随访记录;(2)有独立的阅读理解能力,且无其他相关器质性和精神性疾病;(3)患者年龄为16~65岁,能清晰的回忆起术前的相关情况。向所有被纳入调查的患者交待调查目的并获知情同意。
减重代谢手术除了能降低体质量外,还能迅速改善机体的异常代谢,显著缓解、甚至治愈肥胖的并发症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减重代谢手术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国际公认。减肥手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验证,逐渐趋于统一和规范,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为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和腹腔镜胃旁路术。通过减重代谢手术治疗肥胖和Ⅱ型糖尿病有如下优点:(1)能有效减轻体质量,减重效果持久,不易反弹;(2)有效控制血糖,避免了Ⅱ型糖尿病的终生治疗,不需要坚持饮食控制、锻炼和药物治疗;(3)减轻了患者和社会的负担,减少了卫生资源消耗;(4)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Ⅱ型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5)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8-9]。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将肥胖患者分为单纯性肥胖和合并Ⅱ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两类,且按照体质量指数(BMI)27.5~32.5 kg/m2、32.5~37.5 kg/m2和大于37.5 kg/m2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手段和手术方式[4]。
1.3.1 量表 术前期术后1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NEQ(汉译版)[7],国内目前尚未有NEQ的汉译版本。本研究对英文量表及计分方式进行了多次审读和讨论,分别由两位在读临床医学专业研二学生、1位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分别对量表进行翻译,3位学生均已阅读过大量英文文献,有相关医学名词的积累。翻译完成后,3位学生和1位研究生导师讨论分析翻译结果,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易理解性,制定最终的NEQ中文量表。NEQ量表内容主要涉及4个方面:夜间饮食量、夜间过度进食欲望、早餐不进食、睡眠与情绪,分别涉及5、3、3、3个条目,量表共设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4 Likert Scale计分(除条目13)[7],条目7若患者选择为“白天情绪并无明显波动”,则计分为0。条目1、7、14反向计分。量表按条目1~9、条目10~12和条目13~14分为3个部分,第2部分必须在条目9得分>0时作答有效,第3部分必须在条目12得分>0时作答有效。否则问卷均视为无效问卷。所有题目加总式计分,总分为52分。条目13主要为区分夜食症和睡眠饮食障碍(SRED)的条目[7,10-11]。设定NEQ量表得分>30分且条目13得分有效为夜食症患者[12-13],即只有NEQ量表得分>30分且条目13得分>0才能判断为夜食症患者;NEQ量表得分>30分,但条目13得分<0不被判定为夜食症患者。
1.3.2 调查方法 采取一对一微信或电话交流模式,并告知本次调查目的。调查时不干涉患者作答,调查完毕后对量表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无条目缺失或多项答案,出现上述情况及时纠正,最后患者再次确认作答内容。
记录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BMI、体质量、腰围、臀围、糖尿病检出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对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取t检验,计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调查的患者共53例,4例患者不愿参与本次调查,向49例患者发放问卷。15例患者发放问卷后没有作答或发放问卷后处于无应答状态,最终回收作答问卷34份。排除无效问卷3份(1份未完成,2份作答部分无效),最终31例患者纳入分析(图1)。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30.4±8.8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4例、高中及以上27例,BMI为38.2±7.8 kg/m2,体质量106±26 kg,腰围111±27 cm,臀围103±4 cm,糖尿病9例(29.0%),FPG为6.2±2.2 mmol/L,2 hPG9.7±4.6 mmol/L,HbA1c为(6.1±1.3)%,TC为4.4±1.5 mmol/L,TG为2.2±1.5 mmol/L。
31例患者中,11例NEQ量表得分>30分且条目13得分>0,诊断为夜食症,夜食症组11例与非夜食症组20例,夜食症组患者术前体质量、糖尿病检出率、腰围、FPG、2 hPG、HbA1c和TC水平均高于非夜食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图1 患者筛选流程与结果
肥胖患者术后1月NEQ量表得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不同术前BMI者性别、夜食症检出率及术后NEQ量表得分比较见表3。
根据31例患者术前NEQ量表得分极差,分为最大1/3、中间1/3、最小1/3者,对应的术前NEQ量表得分分别为34~41分、26~33分、18~25分。不同术前NEQ量表得分者术后1月BMI值降低值、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WL(%),EWL=术后下降体质量/(术前体质量–标准体质量)×100%;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1 非夜食症组与夜食症组一般资料比较(n=31,Mean±SD)
表2 术前与术后1月NEQ量表得分比较(Mean±SD,分,n=31)
表3 术前不同BMI者性别、夜食症检出率及NEQ量表得分比较
表4 不同术前NEQ量表得分者术后BMI值变化比较(Mean±SD,n=31)
NEQ量表作为判断夜食症的有效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结构效度、反应度和接受率[7]。有研究表明,夜食症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1%~1.5%[14-1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3.8%~12.4%[16-17],在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为6.0%~16%[1,18],在满足减重代谢手术条件的肥胖症患者中的患病率为17.7%~64.0%[19-20]。一些流行病和多学科交叉研究表明夜食症与肥胖没有关联[7],但近几年的研究又发现夜食症可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肥胖患者夜食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人群[21]。在本次调查中,接受减重代谢术的肥胖患者中夜食症检出率为35.9%,与已有研究结果相符。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中,夜食症患者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前体质量、BMI、糖尿病检出率、腰围、FPG、2 hPG、HbA1c、TG等检测结果均大于非夜食症患者(P<0.05)。随着患者BMI的逐渐升高,NEQ量表评分也呈上升趋势。在术前NEQ量表评分的区段中,NEQ量表得分最大1/3的患者术前BMI也最大(P<0.05)。在本次调查中,随着BMI的逐渐上升,NEQ量表评分越高,对比术前不同NEQ量表得分区段患者的BMI,术前NEQ量表得分越高,患者BMI也越大。这说明夜食症与肥胖关系密切,夜食症可能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术后患者体质量下降迅速,术前NEQ量表评分越高患者术后1月BMI降低值和EWL也越大,由于时间和调查患者基数的限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夜食症与BMI联系紧密,夜食症检出率随着BMI的增大而增大[22];对40例肥胖人群和40例非肥胖人群的对比研究中,52%被诊断为夜食症的肥胖人群认为夜食现象是导致他们肥胖的主要因素,几乎所有的非肥胖患者认为夜食症会增大他们肥胖得而风险[23]。在Ⅱ级肥胖和Ⅲ级肥胖的患者中,肥胖和体质量增加与夜食症之间没有相关联系[24]。在排除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美国白人女性和印第安女性的研究发现夜食症与BMI并没有联系[25]。由于种族、地域、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肥胖与夜食症的关系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本次调查中,患者体质量在术后1月,NEQ量表得分较术前显著下降,总分下降比例接近50%,4个方面得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在术后饮食护理中,术后1月都要求患者遵循少食多餐、流质饮食的生活方式。随访中患者也反映自身饮食量得到明显控制,饮食稍过量即会出现反胃甚至呕吐的状况。在NEQ量表4个方面中,“夜间食欲”的得分下降率略低于其他3个方面。有患者反映在减重代谢手术1月后,患者仍有较强烈的夜间食欲。本次调查只涉及到患者术后1月后的NEQ量表评分调查,患者尚处于术后恢复期,饮食和生活作息状况较术前也出现了很大改变,且患者自身也十分的注重术后的调理恢复,故所得数据在反应患者术后长期的夜食状况时存在一定差异。且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基数较小,只能小范围的反应我们已经接触的肥胖症患者的夜食情况。要准确调查我国人群中肥胖与夜食症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和术后长时间的夜食症评估。
在不同BMI区段患者NEQ量表评分中,术前BMI越高的患者NEQ量表得分越高(P<0.05),术后1月NEQ量表评分均下降至15分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术前夜食现象可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在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后,患者NEQ量表得分均下降到相同水平,这可能与术后1月内患者手术创口的限制、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每个BMI区段的患者在NEQ量表“夜间食欲”板块得分较高,这说明减重代谢手术可能只是作为一种限制手段限制了肥胖患者的进食量。患者术后随访表明大多数患者都有在术后1~3月进食后出现反胃呕吐的现象。“夜间食欲”板块的评分表明患者术后仍然有着较强烈的进食欲望。在术前诊断和术后的随访中,为保证肥胖患者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后能有良好的减质量效果,有必要把夜食症的监测纳入随访项目中,对术前BMI特别大的患者应格外注意。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最终的评分结果显示在已经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的患者当中,术前夜食症的患病率达到35.9%,夜食症可能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BMI很大的肥胖患者,夜食症会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在术后随访中,对于术前BMI很大并且术前已经诊断为夜食症的肥胖患者,为保证良好的减重效果,夜食症的监测应作为一个重点。本研究首次将NEQ量表用于国内肥胖患者夜食症的调查,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应考虑扩大调查人数、调查时间和根据国人情况适当更改调查条目等问题,更深入的探寻夜食症在肥胖的关系以及减重代谢手术后患者夜食症的缓解情况。
[1]Gluck ME, Geliebter A, Satov T. Night eating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low self-esteem,reduced daytime hunger,and less weight loss in obese outpatients[J]. Obes Res,2001, 9(4): 264-7.
[2]Pollack LO, Lundgren JD. Using the neuroscience of obesity,eating behavior,and sleep to inform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night eating syndrome[J]. Curr Obes Rep, 2014, 3(1): 79-90.
[3]田志鹏, 张 倩, 周宏丽, 等. 夜食症的相关特征及心理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 3(23): 498-502.
[4]Yang SH, Dou KF, Song WJ.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0, 362(25): 2425-6.
[5]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J]. 糖尿病临床, 2014,8(11): 499-504.
[6]Allison KC, Lundgren JD, O'reardon JP, et al.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night eating syndrome[J]. Int J Eat Disord, 2010, 43(3):241-7.
[7]Allison KC, Lundgren JD, O'reardon JP, et al. The night eating questionnaire(NEQ):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measure of severity of the night eating syndrome[J]. Eat Behav, 2007, 9(1):62-72.
[8]刘 奕, 张 弢. 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9, 18(9): 964-6.
[9]Buchwald H, Avidor Y, Braunwald E. Bariatr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2005, 14(1): 13-7.
[10]Akinnusi ME, Saliba R, Porhomayon J, et al. Sleep disorders in morbid obesity[J]. Eur J Intern Med, 2012, 23(3): 219-26.
[11]Allison KC, Wadden TA, Sarwer DB, et al. Night eating syndrome and binge eating disorder. among persons seeking bariatric surgery:Prevalence and related features[J]. Surg Obes Relat Dis, 2006,14(2): 77S-82S.
[12]Hsu LK, Betancourt, Sullivan SP. Eating disturbances before and after vertical banded gastroplasty:a pilot study[J]. Int J Eat Disord,1996, 19(1): 23-34.
[13]Lundgren JD, Allison KC, Crow S,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night eating syndrome in a psychiatric population[J]. Am J Psychiatry,2006, 163(1): 156-8.
[14]Rand CS, Macgregor AM, Stunkard AJ. The night eating syndrom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among postoperative obesity surgery patients[J]. Int J Eat Disord, 1997, 22(1): 65-9.
[15]Striegel RH, Dohm FA, Hook JM, et al. Night eating syndrome in young adult women: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J]. Int J Eat Disord,2005, 37(3): 200-6.
[16]Hood MM, Reutrakul S, Crowley SJ. Night eating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ssociations with glycemic control,eating patterns,sleep,and mood[J]. Appetite, 2014, 79(12): 91-6.
[17]Schwandt B, Dw ZM, Jager B. Co-morbidity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night eating[J]. Psychother Psychosom Med Psychol, 2012, 62(12): 463-8.
[18]Ceru-Bjork C, Andersson I, Rossner S. Night eating and nocturnal eating - two different or similar syndromes among obese patients[J].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1, 25(3): 365-72.
[19]Aronoff NJ, Geliebter A, Zammit G. Gender and body mass index as related to the night-eating syndrome in obese outpatients[J]. J Am Diet Assoc, 2001, 101(1): 102-4.
[20]Mitchell JE, King WC, Courcoulas A, et al. Eating behavior and eating disorders in adults before bariatric surgery[J]. Int J Eat Disord, 2015, 48(2): 215-22.
[21]Palmese LB, Ratliff JC, Reutenauer EL, et al. Prevalence of night eating in obese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 Compr Psychiatry, 2013, 54(3): 276-81.
[22]Lundgren DJ, Allison, Crow S,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night eating syndrome in a psychiatric population[J]. American J Psychiatry,2006, 163(1): 156-8.
[23]Marshall MH, Allison KC, Reardon J, et al. Internat J Eat Disorders[J]. 2004, 35(2): 217-22.
[24]Calugi S, Grave D, Marchesini G, et al. Night eating syndrome in class II-III obesity: Metabolic and psychopathological features[J].Internat J Obesity, 2009, 33(8): 899-904.
[25]Gluck ME, Venti CA, Salbe , et al. Higher 24-h respiratory quotient and higher spontaneous physical activity in night-time eaters[J].Obesity, 2011, 19(2): 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