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泉州著名的穆斯林

2018-02-05 03:15
关键词:泉州

陆 芸

(福建社会科学院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泉州在北宋时已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到了南宋时期,泉州港的地位日益上升,逐渐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外贸易港,这与泉州当时有众多的南外宗宗室子弟有着密切关联。在元代,泉州是全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当时泉州的外商除了经商,还积极投身当地的城市建设、战舰修造等,例如,“嘉定四年(1211年),守邹应龙以贾胡薄禄之赀,请于朝而大修之,城始固。”[1]“治泉州晋江县,分造战舰。公曰负郭岂有羡钱耶,何忍敛百姓?将舍去。诸蕃义公之为,助其役。舟先就而民不知。”[2]下面我介绍五位泉州比较有名的穆斯林,分别为蒲啰辛、尸罗围、蒲寿庚、蒲寿晟、佛莲。

蒲啰辛,是一位大食商人,据《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九四》记载:“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提举福建路市舶司上言:大食蕃国蒲啰辛造船一只,般载乳香投授泉州市舶,计抽解价钱三十万贯,委是勤劳,理当优异,诏蒲啰辛特补承信郎,仍赐公服、履笏。”[3]7760蒲啰辛乘着自己造就的船只,满载着乳香,来到泉州,被朝廷封为承信郎。

图1 乳香

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海船,船身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此船现保存在泉州开元寺内“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内。船上出土遗物十分丰富,有香料,药物,铜、铁器,陶器,皮革制品,果核,贝壳,动物骨骼等,计有14类69项,其中香料占第一位,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等。檀香大量产自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的广东、台湾也有少量分布。宋代周去非写的《岭外代答》(成书于1178年)卷三《外国门下》,有“大食诸国”的记载,里面提到麻离拔国产乳香、龙涎、木香、没药、苏合油、蔷薇水等。对于麻离拔国,一些学者有不同意见,我倾向于夏德、柔克义的观点,它是今天阿曼苏丹共和国的米尔巴特(Mirbat)。赵汝适在《诸蕃志》(成书于1225年)中记载了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胡椒、龙涎的产地,根据他的记载,这些香料大都来自东南亚和大食各国。这些香料的引入对唐、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们可用作熏香,也可入药。

蒲啰辛在宋绍兴六年(1136年)因为进献了大量的乳香给宋廷,得以封为承信郎。承信郎是宋代官阶名。徽宗政和(1111~1117年)中,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五十二阶为承信郎。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孙子岳琮、岳琛都曾被授予承信郎。

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对发展海外贸易有巨大贡献的大商人、蕃舶纲首、市舶官员都有奖励。

令说谕蕃商,广行般贩乳香前来。如数目增多,依此推恩余人,除犒设外,更与支给银彩。[3]7760

(绍兴)六年,知泉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大食蕃客啰辛贩乳香直三十万缗,纲首蔡景芳招诱舶货,收息钱九十八万缗,各补承信郎。闽、广舶务监官抽买乳香,每及一百万两者,转一官;又招商入蕃兴贩,舟还在罢任后,亦类此推赏。[5]

为了体现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以致柔远之意,宋廷在广州设立怀远驿,在泉州设立来远驿,在宁波有安远驿,对舶商每年进行犒设。每年犒设的花费不少,朝廷官员对此有不同看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朝廷曾停止犒设,后又恢复。至于外国使节,他们享受的待遇更高,妓人表演音乐、舞蹈迎送他们,他们可以乘轿或乘马。

(政和)五年七月八日,礼部奏:福建提举市舶司状:“昨自兴复市舶,已于泉州置来远驿,与应用家事什物等并足,定犒设、馈送则例,及以置使臣一员监市舶务门,兼充接引,干当来远驿……今照对慕化贡奉诸蕃国人等到来,合用迎接、犒设、津遣、差破当直人从与押伴官等,有合预先措置申明事件。今措度,欲乞诸蕃国贡奉使、副判官、首领所至州军,乞用妓乐迎送,许乘轿或马至知通或监司客位,候相见罢赴客位上马。其余应干约束事件,并乞依蕃蛮入贡修例施行。如更有未尽事件,取自朝旨。”(《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一O》)

七月八日,诏两浙路市舶司:以降指挥,减省冗费。每遇海商住舶,依旧例支送酒食,罢每年燕犒。其上供细色物货并遵旧制团纲起发,罢步檐雇人。广南、福建路市舶司准此。(《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一二》)

(绍兴)六月二十一日,广南东路经略安抚提举市舶司言:广州自祖宗以来兴置市舶,收课入倍于他路。每年发舶月分,支破官钱管设津遣,其蕃汉纲首、作头、梢工等人各令与坐,无不得其欢心,非特营办课利,盖欲招徕外夷,以致柔远之意。旧来或遇发船众多及进贡之国并至,量增添钱数,亦不满二百余贯,费用不多,所说者众。今准建炎二年七月敕,备坐前提举两浙市舶吴说札子,每年宴犒诸州所费不下三千余贯,委是枉费。缘吴说即不曾取会本路设蕃所费数目,例蒙指挥寝罢,窃虑无以招怀远人,有违祖宗故事。欲乞依旧犒设。从之。(《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一五》)

尸罗围岳珂在《桯史》结尾处曾说:“泉亦有舶獠,曰尸罗围,赀乙于蒲,近家亦荡析。”[6]赵汝适在《诸蕃志》记载:“有蕃商曰施那帏,大食人也。侨寓泉南,轻财乐施,有西土气习,作丛冢于城外东南隅,又掩胡贾之遗骸。提舶林之奇记其实。”[4]91施那帏、尸罗围、撒那威都是Siraf的音译,意思为西拉夫人。Siraf(西拉夫)是伊朗波斯湾北边的一个古代城市,早在公元185年它与中国就有往来。Siraf作为一个港口始建于公元9世纪。公元10世纪阿布·赛德·哈散(Abu Zaid Hassan)曾记载:“依宾瓦哈伯初居巴斯拉港,及巴斯拉被掠后,乃来居西拉甫港(Siraf)。在港中见有船一艘,将拔锭航向中国,瓦哈伯忽立意登舟,远游中国。”“中国之事变波及于海外万里之西拉甫港(Siraf)及瓮蛮省(Oman)。”[7]直到11世纪初,Siraf都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后由于连续地震和竞争对手Kish岛的兴起,Siraf衰落了。现在Siraf有一些遗迹留下,例如清真寺和坟……大卫·怀特豪斯(David Whitehouse)认为Siraf最早的清真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

穆斯林的名字中一般包含了本名、父名、祖父名,乃至地名。尸罗围的全名应为纳只卜·穆兹喜鲁丁·尸罗围。在泉州《重立清净寺碑》中曾记载:“宋绍兴元年,有纳只卜穆兹喜鲁丁者,自撒那威从商舶来泉,创兹寺于泉州之南城。造银灯香炉以供天,买土地房屋以给……”[8]纳只卜·穆兹喜鲁离开Siraf时,应该是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统治伊朗时期。宋代交往的国家中,出现了层檀国的名……它曾三次遣使入贡,我赞同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的观点,层檀国是塞尔柱帝国。纳只卜·穆兹喜鲁丁乘船从海路来到泉州,沿途经过了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南海等。他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在泉州修建了清净寺,如此说来,泉州与古代伊朗不仅有贸易往来,还有伊斯兰教上的联系。

蒲寿晟、蒲寿庚兄弟关于蒲寿庚,许多学者都曾写文章介绍过,如桑原骘藏、罗香林、苏基朗、李玉昆等。对于他担任泉州提举市舶使的时间,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桑原骘藏认为蒲寿庚于淳祐年间(1241~1252年)上任,在任约30年[9]。罗香林与桑原骘藏的观点大致相同[10]。苏基朗认为蒲寿庚担任泉州提举市舶使的时间仅有一年多[11]。《泉州府志·拾遗》引《大明舆地名胜志》的记载:“宋末,西域人蒲寿晟与其弟寿庚以互市,至咸淳末击海寇有功,寿庚历官至招抚使,寿晟授吉州,不赴。”[12]蒲寿晟与其弟寿庚因为抗击海寇有功而被授予官职,有关资料显示,咸淳十年(1274年)海寇侵犯泉州,蒲寿晟、蒲寿庚率领私人武装力量击退海寇,蒲寿庚在“景炎年授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13]这段记载中并没有提到蒲寿庚担任提举市舶使,可能蒲寿庚因为击退海寇而被授予泉州提举市舶使,从咸淳十年到景炎元年蒲寿庚降元,在宋代蒲寿庚担任泉州提举市舶使的时间大约为三年。蒲寿庚在泉州亦官亦商,他曾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拥有海舶几千艘、家僮数千,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当元军大举南下,宋军的残余部队退到泉州城外法石寨时,蒲寿庚闭门不纳宋军及宋主,与州司马田真子一起献城降元,参与屠杀泉州南外宗子。事后,元廷授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事,改镇国上将军、参知政事”[14]。蒲寿庚的子孙在元朝亦颇得志。蒲寿庚的儿子蒲师文在元初是“正奉大夫、工部尚书、海外诸蕃宣慰使”[15]224-225。蒲师斯在至元甲申(1284年)“擢为翰林太史院官”。孙子蒲崇谟,“以明经中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历任行平章政事[15]224-225。

蒲寿晟亦作寿崴、寿宬,是蒲寿庚之兄,他在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任广东梅州知州,著有《心泉学诗稿》,里面收录了他写的260多首诗歌。蒲寿晟对瀑布、心泉、明月不吝笔墨,对灯蛾、蜜蜂、蜘蛛等动物也情有独种,赠诗、送别诗更是占据了其诗歌的绝对多数,如《送使君给事常东轩先生》《送淮东田制干回司》《送使君右司赵是斋》《赠无庵道人风鉴》《神骏歌送赵委顺就漕》《送刘童子试艺天京》《赠日者冯鼎山》等[16]。我注意到,寿晟的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记载了他与泉州各级官员的游玩、友情的事迹。其中常挺、赵希佗、赵是斋先后担任泉州知州,赵天锡、刘克庄是退役的朝廷官员。

刘克庄(1187~1269年)是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在景定三年(1262年)被授予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年)因眼疾离职。咸淳四年(1268年)特授龙图阁学士。刘克庄在其著作《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有两封信是写给蒲寿晟的,第一封为《乙丑生日回启蒲领卫寿宬》,第二封为《戍辰生日回启蒲领卫》,鉴于刘克庄在公元1264年才回到家乡,我认为蒲寿晟在刘克庄返乡之后,才有机会结识刘克庄,基于此,乙丑是公元1265年,戍辰是1268年。这两封信说明了刘克庄两次过生日时,蒲寿晟都曾前去祝贺。从刘克庄称呼蒲寿晟为“蒲领卫”来说,蒲寿晟在1265~1269年是个领卫(领卫无实职,只授给宗室或有战功之人),蒲寿晟应该是因为战功而被授予领卫。即便如此,这虚职为咸淳十年蒲寿晟、蒲寿庚带领私人武装,击退海寇打下了基础。

蒲寿晟在《心泉学诗稿》里有一首诗是《投后村先生刘尚书》,仔细研读其文字,我认为这是蒲寿晟写给刘克庄的祝寿诗:

采松北山下,日与樵者亲。寸尺拾遗坠,时以供炊薪。朝跻白云冈,暮宿芳草滨。疏泉溉其本,镜心澄尔神。上有千岁鹤,羽仪何振振。清唳返华表,感时怀凤麟。下有千年苓,剥落惟本真。久乃莹雪玉,服之祛凡尘。清风发万籁,天窍鸣惊人。严霜肃四宇,玉立古柏身。桃李众自托,六合惟一根。梅竹亦有性,岁寒争卜邻。茑萝尔微彙,愿乞青云津。逡巡不敢止,百年在兹辰。

刘克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曾提到他与蒲寿晟的交往,“心泉蒲君示余诗百三十,古赋三。前此二十年,君家有陶猗之名,余未之识也。后君家资益落,诛茅泉上。余始诗为赋。又十年,乃见君诗。”[17]陶猗是古代富商陶朱公(范蠡)和猗顿的合称。后用来泛指富人。诛茅亦作“诛茆”,是结庐安居的意思。刘克庄告诉我蒲寿晟家族是从外地迁居泉州的,当时蒲家的财富已经不能和繁盛时期相比。蒲寿晟曾将自己写的诗、赋请刘克庄点评,从“诗百三十,古赋三”来说,蒲寿晟应该将自己的作品大都展示给了刘克庄,因为我今天看到的《心泉学诗稿》里收录了诗词260多首,赋三篇。刘克庄看到了蒲寿晟的绝大多数作品,在刘克庄死后,蒲寿晟应该还有诗词问世。刘克庄曾评论蒲寿晟的诗词道:“今江湖诸人竟为四灵体,君卷中时有三数句似四灵古体,如九日跫菊,送杜生归田、闺意、投所知、师岩见大阅、蚁叹诸篇,皆冥搜苦想,变现光怪,脱换骚雅,使退之见之必引而进之卢孟之间矣。”[17]我认为刘克庄的点评是拔高了蒲寿晟的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蒲寿晟的评论更为恰当:“今观其诗,颇有冲澹闲远之致,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足以备一家”[18]。

常挺是另一位与蒲寿晟有结交的官员。常挺,字方淑,号东轩,福建连江县人,生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是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大约在1254年知漳州、改泉州。蒲寿晟写过一首《送使君给事常东轩先生》,内容如下:

锋车洛阳道,秋日旌胜光。松阴父老语,何计举夕郎。南泉昔乐土,画戟深凝香,今为雕瘵区,盐米忧仓皇。一食不遑暇,众哺安能忘。时哉异直倪,心乎爱龚黄。报政未期年,丹诏飞十行。正阳初继离,化瑟方再张。岂无兰蕙丛,所思在孤芳。履声到星辰,泰阶列寒芒。睠怀赤子情,启齿玉帝旁。唐相有遗烈,至今留甘棠。

常挺在咸淳元年(1265年)召为权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此诗应是常挺离开泉州时,蒲寿晟写的送别诗。蒲寿晟还写过《舶使王会溪太守赵见泰九日领客枉顾山中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韵十首》,此诗歌提到了两位官员的名字,一为王会溪,字悦茂,当时是泉州的上舶使监丞,二为赵希佗,号见泰,他当时是泉州知州。蒲寿晟另外写有《上舶使监丞王会溪》《送使君右司赵是斋》,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蒲寿晟不同于一般的文人,他结交的朋友中达官显贵居多,我想这与他家族庞大的海上势力相关。

佛莲周密(1232~1298年)在《癸辛杂识》续集《佛莲家赀》记载:“泉南有巨贾南蕃回回佛莲者,蒲氏之婿也,其家富甚,凡发海舶八十艘。癸巳岁殂,女少无子,官没其家赀,见在真珠一百三十石,他物称是。省中有榜,许人告首隐、寄债负等。”[19]我想介绍一下元代的继承法。

元代实行“各依本俗”的治国策略,各民族的法律和习惯都得到承认。佛莲来自今天的巴林王国,巴林王国是邻近波斯湾西岸的岛国。佛莲是蒲氏的女婿,他和妻子都是穆斯林,最大可能是依据伊斯兰教的继承法,按照伊斯兰教继承法,佛莲死后,他的妻子、父母、兄弟等都有权继承遗产。

按照伊斯兰继承法,亡夫无子女而有父母,那么妻子作为配偶,可继承遗产的1/4,剩下的3/4由亡夫的父母继承;如果亡夫无子女也无父母,而有兄弟姐妹,那么妻子可继承遗产的2/3,剩下的1/3由亡夫的兄弟姐妹继承。即使不依据伊斯兰教继承法,我仍觉得此条记录有问题。佛莲死于癸巳(1293年),当时是元初,元代虽然没有制定统一的法典,但曾颁布过成文法,以条格、断例为主,条格是元代政府颁布的法律规范,断例是皇帝或司法官员处理案件的例子。元代法律规定“寡妇无子,承夫分”[20]71,寡妇有继承权。在《新元史》卷246《列女下》中介绍衣氏的情况:“孟志刚妻衣氏,汴梁人。志刚卒,贫而无子……衣氏祭其夫,毕家之所有,悉散之邻里及同居王媪,曰:‘吾闻一马不被两鞍,吾夫既死,与之同棺共穴可也。’遂自刭死。”[21]衣氏在丈夫死后无子的情况下,将财产赠与邻居和王媪,具有完全的财产处分权。佛莲的妻子有权继承佛莲的遗产。

另外,元代户绝继承上还规定户绝在室女拥有完全继承权,如果没有在室女,出嫁女拥有部分继承权,兄弟、侄子也有继承权。“兄弟另籍,许令承继。同户另居,侄许令承继。户绝资产,同宗弟侄虽系军民别籍。许令承继。”[20]71-72只有当没有女儿、寡妻、兄弟、侄子时,国家才是最后的继承人。“若有户绝,别无承继之人,谓子侄弟兄之类,其田宅、浮财、人口、头疋、尽数拘收入官,召人立租承佃。”[20]71-20佛莲虽死,其妻犹在(从“女少无子”看出),且未知佛莲是否有兄弟、侄子,官府不可能“没其家赀”。在元代,泉州蒲氏家族一直十分显赫,上文我提到蒲寿庚和他的儿子、孙子都是元朝的官员,直到元末泉州亦思巴奚战乱(1357~1366年)时,蒲氏的女婿那(口加兀)纳还是率领军队的将领,所以我对周密的这条记载存疑。同样是蒲氏家族的女婿,一个显赫,一个家产被充公,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清源金氏族谱》中记载道:“蒲贼死,其婿那(口加兀)呐自立据土,擅赋,大肆惨夷。遣骑袭劫,寇挠莆阳。”*《清源金氏族谱》,《元武略将军——庵金公传赞》,嘉靖三十四年修,现为泉州金氏家族珍藏,本文引用的是刘志诚的抄本。在《福建通志》《晋江县志》《泉州府志》《闽书》中都记载了那(口加兀)纳元末占据泉州叛乱的事件,内容大致相同。

[1]周学曾.晋江县志(道光本)卷之九-城池志[Z].

[2]叶适.水心集(卷十九)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Z]//四库别集(08集).

[3]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九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赵汝适.诸蕃志校释[M].杨博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0.

[5]脱脱.宋史:卷185《食货志·香》[M].北京:中华书局,1977:4537-4538.

[6]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M]//岳珂.桯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280.

[7]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208-210.

[8]泉州宗教石刻[M]//吴鉴.重立清净寺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

[9]桑原骘藏.蒲寿庚考[M].陈裕青,译.北京:中华书局,1957:149-150.

[10]罗香林.蒲寿庚传[M].北京: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38.

[11]苏基朗.论蒲寿庚降元与泉州地方势力的关系[C]//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史论文集,1992:193-195.

[12]泉州府志:卷75[Z]//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57.

[13]何乔远.闽书:卷152《蓄德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4496.

[14]汪大渊.岛夷志略校释[Z].苏继庼,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1:5.

[15]张玉光,金德宝.报告发见蒲寿庚家谱经过[C]//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论文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224-225.

[16]李伟,吴建伟.回族文献丛刊(第四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671-1747.

[17]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11)[Z].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旧钞本.

[1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5[Z].北京:中华书局,1965.

[19]外国人在泉州与泉州人在海外[C]//周密.癸辛杂识(续集).泉州:海风出版社,2007:40.

[20]大元通制[C]//黄时鉴.元代法律资料辑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21]柯邵忞.新元史:卷246[Z].1922.

猜你喜欢
泉州
泉州
泉州大剧院结构设计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夜游泉州西湖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泉州打造孕产全周期健康保障服务
泉州巾帼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作品《有酒皆浮世》
吴其萃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