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跃跃 胡 毅 张丹丹 蔡 辰 郭 浩
1.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 230088;2.合肥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建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也陆续建成了以体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学生活动中心。本文结合清华大学南区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与安徽合肥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比较,深入解析,深层次从功能组成、流线分析、功能用房、公共空间、立面造型及室外环境设计等方面研究并解析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设计手法,为今后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创新性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
20世纪80年代,很多高校选择对学校礼堂或食堂进行重建,令其成为学生活动的中心,部分大学会选择在学校中通过见缝插针的形式建设活动中心。多数的学校会选择在目前已经建成的校园中设置学生活动场所,并根据各种活动类型进行区分。在教育观念改善之后,新校园或新校区进行规划时,会更倾向于建设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以用于提供大学生或学生社团课余活动的场所。但是因为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限,这一时期的活动中心的规模均较小,在其位置以及排布上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建筑类型。
到21世纪初期,对学生活动的重视程度加深,因此学生活动中心的功能也得到了综合提升,规模不断扩展,并通过将其与体院馆或剧场等大型公共活动场地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功能更复杂、空间更多样的“文体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也逐渐由仅供社团开展活动的场所转变为学校师生都能进行活动的场地。于是广大师生选择以此为课外教育的场所,但在生活、社交等方面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活动中心被视作学生课余休闲以及社交的平台,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对新校区进行规划时,会整合学生活动中心与其他场所,并扩大其规模,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重要建筑。在这个角度来看,学生活动中心脱离了过去单一的功能转而拥有更加复合的功能,不仅能够进行文娱活动,同时还能够成为学生社交以及学习的场所。据此,我们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研究,并通过总结分析,提出此类建筑的一般规律和要点,以期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清华大学南区学生活动中心位于清华红砖建筑区,这片建筑区是校园中心地段里最独特的区域。该综合楼集师生食堂、就业指导中心、仓储加工于一体,对于建筑中人流交通的问题以及更好的将建筑周边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是该顶目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项目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保留了原有东、南侧出入口,创造了西、北侧的出入口,并且被控制在原有的建筑与地块中,这种布局方式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区内的重要树木和南侧、东侧的大片绿地。
项目的地上建筑主要分为北段食堂与南段的就业中心,通过东西方向的公共连廊将两部分区域进行有机整合,使得各方向的人流在出入建筑时尽可能的便捷。
为了达到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的效果,采用与周边建筑颜色与质地相近的多孔渣土砖作为建筑外墙饰面的材料,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和谐统一的建筑形象。
清华大学南区学生活动中心通过对客观环境的认知,在环境与传统之间塑造出了更具适应性的舒适感,以及与历史传统对话的场所感。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人心”,坐落于安徽建筑大学易海东南角的安徽建筑大学活动中心,由两部分组成,南半侧为月牙形,北半侧为太阳形状,整体建筑色彩明快,散发着符合当代大学生青春与张扬的气息。从易海的另一边望去,宛如一轮太阳在海面冉冉升起,在夜晚灯亮的时候又如一轮新月。
在地理位置上,它临湖而建,位于校园南区的“半月桥”一侧,毗邻宿舍区,不仅利于学生群体便捷的开展活动,同时景观视野优美,是大学生娱乐休闲的最佳场所。
作为一所以建筑类学科为主的大学,这所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独具一番风格。新颖的屋顶,优雅的造型,趣味的空间,使得该大学充满了浓厚的学院氛围。
安徽大学活动中心坐落于学校新校区西门,作为校园的学生社区中心,该建筑群的功能丰富多样,涵盖了学生艺术俱乐部,超市、医院等校园生活服务设施,满足了校内学生的生活娱乐需求。
在此设计中、由超市、银行、邮政等商业服务设施合并成的生活服务中心,与门诊、学生活动中心共同形成校内公共生活中心。此活动中心内的多功能厅,采用平地设计形式以满足多种功能的要求,不仅可以举行艺术表演,还可以兼作展厅。活动中心的一层布置了创业指导、工作学习等活动室,二层设有书法、音乐、绘画等普通教室,在三层布置了广播电台,编辑办公这类辅助性用房。将活动中心与服务中心相结合的空间布局,不仅利于营造社区中心的聚集效应,并且丰富了校园生活氛围。
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临湖修建、环境宜人,该设计与安徽建筑大学的有所相似。建筑立面主要以白灰色块的瓷砖贴面,这使得整个建筑看上去大气沉稳。建筑整体造型为筒状,具有文化感,内部天井兼做储藏,同时建筑三层有可上人平台,空间丰富有趣。该活动中心的一层主要为学生食堂,不仅提高了建筑的使用率和实用性,也体现了建筑经济的特点。
因为建筑整体规模较小,故在建筑内部相应的功能用房也相对较少,例如,缺少观演厅等大型的功能型空间,但是各个存在的功能空间也基本满足功能需求。建筑内部设计中有明确的动静分区与功能分区,但采光不佳,一些服务用房过于隐蔽,而且室外公共活动场所相对较少,导致在进行室外活动时并不方便。总体来说,合肥师范学院活动中心的空间设计比较注重建筑的实用性,缺乏创新。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研究,针对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的使用现状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调研案例,归纳出改善现状问题的有效设计手法,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设计建议:
(1)建筑选址布局: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的选址直接影响着校内师生的活动积极性,合理的选址能够更大程度的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等行为。即使由于当今各大高校发展前景的差异,活动中心的选址布局也千变万化,但秉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可以归纳为:高校活动中心最好处于学生人流量聚集,可达性好的地段;所处地段景观视野宽敞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并且能够很好的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对教学区与生活区的正常运转不造成干扰。
(2)建筑的外立面材质与色彩:因为活动中心所处的地区和区域不同,导致其在立面材质与色彩上会有变化与差异,但是需与当地高校的文脉相统一,外观色彩仍要考虑到其所处高校的文化性与传统性。
(3)建筑的造型设计:作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学生活动中心应该更具活力性与创新性。随着近几年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这类建筑不仅应在建筑形态与空间结构上形成统一,在造型处理上还应充分反映现代建筑的本质,体现大学生人群的性格特征——青春与活力。
(4)建筑的功能布局: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丰富学生日常生活、体现高校氛围与大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校园建筑,是师生更进一步沟通交往的场所与桥梁。故在设计过程中,其功能布局不仅应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还应该更多的展现其场所精神。
(5)建筑的流线组织: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不但要求功能设置合理,即各个房间自身具备独立且合理的空间形式,而且要求同类型房间之间必须保持有机且紧密的联系,如功能相近或功能相继的房间,设计原则上宜集中布置,这样才能保证流线最短且顺畅。此外,活动中心在校园建筑中属于功能较为复杂的建筑类型,需要通过主次出入口和交通设施的设置,合理分散不同类型的人员,使得不同性质的人员流线既有联系,又不互相重叠冲突,达到使用便利又不互相干扰的目的。流线的组织形式同样也要与功能和空间的需求相吻合。
(6)建筑的空间形态:淡化功能空间与交通空间的界限,着重体现空间的可变性与多样性。对部分走廊进行加宽处理,使其成为休息场所,将公共楼梯与看台以及展览等功能相结合,成为多功能的空间。增强空间的开放性,使用具有透明感的玻璃维护加强空间的开阔度。
(7)建筑细节:在选取材料时以材料带来的感观为主,注重建筑本身的特质,注重功能性空间的物理性能,在对细节进行构造时,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来处理室内外高差,遮阳、排水构件的设计,植物景观元素的营造等使建筑的使用者更加舒适。
另外,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活动中心在运营方面依旧存在不足,如在管理的开放性、日常养护成本的投入以及专业器材等方面依旧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随着各大高校素质教育各项活动的逐步开展,文化娱乐、科技创新等各种类型的社团日益增多,学生课余活动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大学生活动中心在校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活动中心建筑本身在造型上也逐渐成为校园建筑中的一个亮点。本文通过对省内外部分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并对该类型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乃至校园建筑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