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琴
湖南省浏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南浏阳 410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能够使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品质得到保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中,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占有非常大比重。项目环保竣工验收主要是为了有效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制度,为环境保护建立管理工作以及日后审批提供技术方面支撑。当前我国项目竣工验收程序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工程验收正在向着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与建设单位利益存在密切联系,因此,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握好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尺度,建设单位应该提高自身环境管理与技术监测水平,使工程竣工验收效率得到提高,当前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要寻找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本文就此展开研究与分析。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过程中,部分环境管理部门在监测单位的监测报告审查方面并未按照验收检查项目相关环保标准和法规展开,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未把握好政策,有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受到监测单位误导,建设单位监测以及环境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对于监测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有非常大影响,环境保护及相关制度的执行以及效果将受到非常大影响。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中,需要结合工程管理部门实际情况,给予一些监测报告以及验收监测方面的问题,判断整个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内容是否符合验收监测管理要求,找到竣工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程项目的监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分析考虑:(1)做好工程验收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充分全面把握竣工验收监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科学性;(2)加强与环境管理部门的交流,获取共识;(3)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监测程序,并将监测程序及时上报,做好备案;(4)在监测和验收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对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监测工作的宣传,加大宣传力度;(5)如果管理部门在政策把握方面出现较大差异,需要与环境管理部门、监测单位等讨论协商。
个别审批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相关经验不是十分丰富,无法实现对环境影响的准确、全面评价,部分建设项目在批复和环评方面没有足够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增加整个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与相同类型项目比较,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针对存在明显问题的项目批复和环评时,需要在验收监测报告中详细备注,对于无法在现场解决的问题,监测人员需要积极与环保行政管理等部门取得联系,协商处理。问题的汇报选择专项报告,集中向环境管理部门反映,为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审批提供参考,保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批复工作顺利开展。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均衡情况,部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方面的制度不是十分严格,各项验收监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整个验收监测工作与实际情况存在非常大差异,对整个监测工作的监测结果有严重影响。部分建设项目验收过程中,存在环评检查与要求不到位情况,对于环境管理和学习重视度不是很高,有重发展轻环保思想,未能对验收监测技术有充分把握,没能认识到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性,受到这些因素影响,整个验收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问题在处理过程中,环保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明确验收监测技术,验收监测工作开展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相关要求。监测部门在开展验收监测工作时,需要以建设项目技术以及环境管理作为主要服务宗旨,从技术、程序以及政策等方面出发综合分析考虑,优化现有的验收监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展开。第三方监测公司在进行项目验收时,需要培养和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尤其在建设难度较大项目方面,项目监测时必须要有审核机构开具的报告证明,使工程监测部门技术水平和作用得到充分全面的发挥。
部门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因为建设位置以及污染排放等问题,非常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针对未能落实批复和环评建设的项目,必须要重视社会方面反应,这类项目建设往往较为敏感。这一问题的出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2)设备过于陈旧;(3)环评部门以及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因素;(4)附近单位及居民未能充分了解环境管理相关要求而提出的一些意见和看法等。
针对这一情况,敏感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选择政策把握准确、技术水平高、综合素养卓越的负责人,负责人要对整个项目建设问题有全面清楚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增强整个建设项目的社会安全意识,制定应急事件对策以及公众意见调查表,降低各类群体事件发生率,同时还需要对环境保护措施以及设施建设问题有所明确,给予针对性意见,做好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协商。监测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各项工作的细化,使验收监测质量得到保证。建设单位还需要结合环评和批复方面要求,做好审核上报工作,明确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要求,使整个验收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得到保证。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标现象,建设单位未及时明确超标原因,没有结合整改,直接给出复测要求。超标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工程建设单位虽然设置了环境保护方面设施,但是如果没能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未能对环保设施匹配运行条件以及生产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没有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执行;(2)环评相关要求未能在建设项目中落实,为了更好地满足项目建设需要,最终使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环境方面问题;(3)建设单位在展开环评和批复时,因为相关要求以及程序严格,会存在非常大抵触情绪,最终使整个工程项目未经过验收,直接施工,导致各类超标现象出现。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充分发挥出验收监测工作的作用,为整个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服务,建立完善的验收监测体系,从现场监测准备、受理监测、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等方面出发,同时涵盖实验室分析、复测等方面内容,在验收监测工作开展前,与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做好各项工作的沟通,验收监测和复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提供相关委托书和证明,对正常监测和复测有严格区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使环境管理工作有效性得到提高。
项目验收监测工作在管理与监测技术方面一直有非常高的重视度,监测技术会很大程度上受到监测管理工作影响,监测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质量控制和保证等方面,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能够使监测单位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得到保证。不同单位在监测管理、监测技术方面工作存在较大的区别,非常容易增大监测单位验收工作监测技术以及监测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单位,在监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监测机构在监测工作中,未纳入质量控制和保证方面工作,将质量控制视为增加负担,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使用样品考核替代,缺乏对技术审核相关人员培养重视度,工作安排方面,部门监测计划和方案未能满足相关要求。
工程项目管理与验收监测技术问题解决方面,首先要增强验收人员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认识,结合相关要求制定完善的验收监测程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贯彻并落实。不断提高自身监测水平,结合环境管理实际情况,完善检测制度和优化程序。在监测规划工作方面,尽量争取多方面经费和装备保障,保证监测技术以及管理水平满足环境管理方面实际需要。
建设企业项目类型与生产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竣工验收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问题。在验收监测工作时,必须要准确把握相关细节和要点工作,按照相关标准制定规范性监测程序,使项目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全面性得到保证,符合环保要求,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满足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