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芳萍
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与发展趋势
高中新课标中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筛选和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阅读规范的应用文,了解应用文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术语和语言风格。结合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或创设情境,练习写作和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二、目前高中新词新语运用的现状
词汇的变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汉语新词汇。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学校这个独特的环境中自然也出现不少具有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学生精神文化的新词汇和流行语。
新词新语的来源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网络用语风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网上交流的增多,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并向社会各个层面迅速渗透。对某个偶像有极度热爱追求着叫“迷妹”“迷弟”,里约奥运会一句“洪荒之力”顿时火遍网络。
(二)大量运用缩略语。为追求高效、简洁,青少年学生往往愿意使用缩略词,将原来复杂的文字简化。CPU、NBA等。
(三)外来词运用广泛。外来词通过不译、直译和音译等各种方式进入学生语言。“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意思为演出、表演。而现在由它产生出一大批新词在青年中流行,做秀、脱口秀、生活秀、真人秀等。
㈣港台话和强势方言挺进势头强劲。来自香港的“爽”是目前大陆青少年的常用口语,有带劲、好极了、感觉不错等种种含义。
(五)语气词和感叹词大量运用。校园口语中充斥着大量的语气词和感叹词,“吔”“哇噻”“郁闷啊”等感叹词大量出现。
对于我们山区小县的高中生来说,主要的了解渠道就是电视,其次是网络,特别是后者,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年轻人的主要消费对象。也许信息方面相对而言比较落后些,但是这样的新词新语流行文化的风气是不能阻挡的,也是阻挡不了的。
三、顺应汉语发展的特点,让语言生活化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现状,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即如何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把握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关键的一点就是让教学贴近生活,以流行语言带动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品味文化。
教学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学习的意义。现在所流行的新词新语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种新文化,有的有文化品味,有的形象新颖,有的粗俗不雅,有的费解抽象。新词新语可以说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作为我们这样的一个文化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从中吸收借鉴。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希望能把学到的知识在今后有所发挥是最好的,实用性是他们所希望的,而且生活中的东西也是学生熟悉的。如果能在教学中把学生生活中的新词新语引入课堂,学生感觉熟悉,学起来有兴趣,通过已知带动未知的了解,调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让语言运用的教学真正动起来,让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衔接,与时俱进。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今的一个比较,发现他们的差异,以及古代人诸如谦虚、恭谨等好的品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全国卷的语境补写句子题型,往往对新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或者新词语让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很多既是比较新的网络语言,又是学生想了解的新事物,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考查能力,可以让学生考虑词语的变化和社会现象的文化意义。
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来说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汉文字是汉民族的文字,语言和文字自古以来就是沟通的桥梁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其基础性不言而喻。
其一,汉字是世界上為数不多的表意文字之一,主要以符号表示或区别不同的文字的意义,汉字大部分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都由一个或多个符号(如部首和部件)构成,从而得到成千上万形态各异的方块文字系列。汉字是汉文化的基础,基础不稳,语文学习就会障碍重重;基础打好了,语文水平便可望迅速提高,甚至产生飞跃。
其二,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又可称为词根语),语言文字没有形态数格的变化,主要靠意合法和各种语法手段加以区分时态、单复数等现象。
其三,汉语言文字富有艺术表现,讲究美感,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历史。
依据这个特点我们在进行语文教育时,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良好的语感会使得语法规则简易化,语言组合灵活化,意合手段丰富化,易于形象把握。但是文字与语言运用结合题目出现的不多,以前出现过最典型的一个题目是看图写成语,利用汉字、成语的特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人记忆犹新。希望能多出类似的题目,这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途径与方式。但语感并不是瞬间拥有的,必须在实践中通过语法的掌握和文章的阅读感悟逐步培养,结合流行语与传统文化,化“要我学”为“我要学”。结合实际,学练同步,相信能让语言运用真正的动起来,相信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