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2018-02-03 21:40石玲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蔺相如屈原庄子

石玲萍

时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极度匮乏。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捧起课外书非功利地阅读,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种奢望。阅读的匮乏使得学生往往言之无物,每逢作文,痛苦万端。怎样走出无话可说的困窘,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笔者以为充分利用语文课本,挖掘其中可以挖掘的资源不失为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抓手。前些年借语文课“发财”的考生不少,看似极其功利,其实恰恰是充分利用了有限资源,学以致用,课本中也蕴含着丰富宝藏,它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以读促写的具体做法:

一、以文为源,巧妙定点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看到的精彩之处、疑惑之处、深思之处是让学生颇有兴致、激情投入的地方。文本中的聚焦点也正是让学生反复玩味、酝酿感情、学习借鉴、感悟探讨的地方,抓住这些关键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穿插写作训练,是一个不错的读写结合的方法。新教材的选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贴近生活、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美,并让学生以此为鉴,尝试表达自己由此引发的联想和感悟。

如教授《史记记选读·屈原列传》,根据模块的主题,探讨关于生死的抉择。司马迁以生践志、屈原以死明志,凭着屈原的才能,何国不容,可屈原却毅然赴死,死对于屈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于是就以“死对于屈原的意义”为话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

语言是思想的外化,将思考转化成为语言,也是一个去粗存精、不断提升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讲,写比读,比说更有利于提高能力。

二、以生为本,合理延伸

“文章是生命折射的光辉,是性灵之物,而不是无情之物,有感而发,文因情生,才能达到自然成文,自由为文的境界。没有融入真情和智慧的作文是贫乏的。忽视心理需求而进行的作文训练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刘九洲言)。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除了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亮点、难点和重点选择聚点之外,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疑难点和探究点。选择那些学生探究欲望强烈,跃跃欲试,有话可说又值得挖掘的点,充分激发写作兴趣。

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有疑问,虽然是合传,司马迁对廉蔺两人并未平均笔墨,而是偏向于蔺相如。针对这个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让学生再重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并结合文章谈谈自己对两个历史人物的看法,再探究司马迁到底有没有失偏颇。因为抓住了学生的疑點和兴趣点,学生有话可说,学生的见解出乎我的预料,既丰富了认识,也深刻了思考。

三、内外兼修,丰富思路

独木不成林,仅仅限于一篇文章,视野狭小、思路偏狭。如何从有限的阅读中获取思想,提高认识,深入思考,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这样尝试:课内外有效链接,互为补充,丰富认知,开阔思路。如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根据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并介绍鲍鹏山的著作《先秦诸子散文十二讲》中有关庄子的篇目《庄子守望月亮的孤树》之一、二、三,并联系所学的庄子的《秋水》,介绍有条件的同学周末可在线观看《百家讲坛》中关于庄子的专题。在学生对庄子文章的思想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布置一篇小练笔:《逍遥游——另一只眼看庄子》。有了这些材料作为补充,课内课外兼修相辅,丰富了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增强了阅读兴趣,提高了认知水平,思考也就广泛而深刻了。自然也就没有了无米下炊的尴尬和苦恼。相反他们的思考会给我们意外和惊喜。

四、丰富样式,规范章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写作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有创新地表达。”我们可以把阅读中的创造性和写作的创意结合起来。高中生的写作不是专属于课堂或眼下的学习生活,作文课应是与社会、生活沟通的。写作也应该关注人生,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顺应社会的发展。在写作实践中将写与课文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结合,拉近书本和现实及实用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学与用的关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作能力。

自由写作,并不是毫无约束和限制,自由写作也是要有规矩的。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常见文体的章法,同时也要注意特定文体的特定要求。如海报、广告、书信、墓志铭等。

五、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由读促写,是趁热打铁,趁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钻研有激情、有兴致和有趣味时候跟进。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要及时跟进,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学生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优点和亮点,也要适时提出改进之处。作文评价绝不是压抑学生的写作欲望,而是应该是学生感受到“我表达了,我受到了尊重,也使别人受到了启发”,这就是所谓的享受写作。

当学生有抑制不住的表达欲望,当学生对写作还有一点小小的期待,写作就不再是一件万分痛苦的事了。

如上所述,巧用课文,在阅读文本中找寻聚点,以读促写,如果能够坚持实践、不断地反思探索,相信这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一双隐形的翅膀。endprint

猜你喜欢
蔺相如屈原庄子
负荆请罪
将相和
屈原之死
负荆请罪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屈原送米
《庄子说》(十五)
负荆请罪
屈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