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文
一次,进行学科交流活动,听了几节语文课,其中一位老师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分析“我”第二次流泪的时候,文章这样写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为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当我们正对作者的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深表感慨的时候,该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记住,我们不能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公路和铁路,作品中父亲的做法是违反交通法的。”猛然间,我产生了一种极不舒服的感觉。类似的情况应该说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并不是个别现象。
当前,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已成为一种大的趋势。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做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必将在中小学生心中从小就种下法治文明的种子,从而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奠定基础。但我困惑的是,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教学方向在哪?为什么教师不选准时机,牵强地用法律知识来解读文学艺术呢?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类状态”“生命状态”“生存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敏感应该远远超越对法律的敏感。
艺术思考不是哲学论文式的思考,更不是法律条文式的思考,而是会意、领悟、启迪,是对生命、人生、心灵、生活等有所感悟,而又不必道明的一种境界,是一种进入审美意识的自由思考,艺术作品为这种欣赏与思考提供了一种契机,欣赏者的进入取决于一种审美驱动力,而不必学习什么法律条文,也不必承担什么法律义务。
语文课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应该是对人生意蕴的整体性开发。
《背影》等文学艺术作品就是用一种艺术眼光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不关乎各种权利机构,不关乎各种法律条文,不关乎各种是是非非,只敏感于具体的生命状态,并为这种状态提供直觉的艺术形式。
朱自清对父亲穿过铁道为他买橘子的描写,是作者表现父亲生命状态一种艺术表现。由于这种立意的高远,这篇作品才获得在文学界的巨大艺术价值。
当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是应该的,但是,就文学作品而言,起码应该找准渗透的时机。我们再看一篇文章《斑羚飞渡》:
“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文章并没有表现人们对于生命的无视和冷漠,反而是对生命的敬畏。文章的第一段看似写实,其本质是写虚,表现生命在走投无路的两难情况下的郑重选择。这种选择才能更加显现生命在困境中的决绝。这种生存状态也影射了人类的生存状态,那就是,生命的存在與延续往往是以付出其他生命为代价的,一个个生命的脊背往往是其他生命存活的桥梁。在生命的桥梁上,很多选择都是认真的、负责的、郑重的、甘愿的……
此刻,如果猛然间穿插《野生动物保护法》,其结果会怎样?那一定会伤害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扰乱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眼光,使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走向了颓败和散漫。
当然,语文学科确实要渗透法制教育,而是要有选择性的进行,并非随意的,并非每节课每篇文章都必须的。一些说明文和科普小品文比如《化石吟》《神奇的克隆》等等,不仅可以渗透而且可以贯穿法制教育。
但像《孔乙己》这样的文学作品,如果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刑事诉讼》《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渗透到作品的鉴赏中会怎样?用道德的眼光和法律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具体的生命,结果一定是背离了生命真正的生存状态。艺术眼光并不关心道德和法律本身,而是关心在道德和法律规范下蠕动的生灵,它因生灵才反观道德和法律。用法律的眼光看待孔乙己这一形象,会使得审美变得不自然,变得单一和枯窘,导致了对本来很鲜活的人物形象更大的误读。孔乙己是一个不正常的读书人的形象,却以生命的滑稽形态验证了正常人的价值,试问一个正常的人,谁会认为“窃书不能算偷”?如果文学作品总是普及一种公共常识,宣传一种普片价值,那这种作品即使优秀也绝对不会直通伟大。《孔乙己》这篇作品的伟大就在于它把一种独特的善良而又迂腐的生命形态放置在冷漠与麻木的环境当中,让读者在含着眼泪的讥讽中,在抱着同情的嘲笑中,看着一个柔弱的身影颓然而去,感受生命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如果要渗透法制教育,那也只能放在对人生意蕴的整体性开发之后,也就是对整片文章鉴赏结束之后,这样才不会伤害作品的正确解读。
因此,语文学科要渗透法制教育,对文学作品而言,必须寻找和设计恰当的时机,即不使文学作品在整体意蕴上出现失重、在连续性的情感行为上出现滑坡、在渐进性的思维逻辑上出现断层,否则就会“误入歧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