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克智+胡晓红
摘 要: 本文就小学阶段学生作业拖拉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家庭作业的重要作用及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降低作业难度、建立奖励机制、建立鼓励评比机制、提高家庭教育和针对性布置作业的策略,以改变学生作业拖拉的现象。
关键词: 小学教育 作业拖拉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现如今,我国小学生普遍存在作业拖拉不交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偷懒、贪玩及讨厌作业等,也有家长及老师的原因,如家长不负责任和老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等。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阶段,对学生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为了小学生的未来,教师和家长应当纠正小学生作业拖拉的习惯。本文对现阶段小学生出现作业拖拉情况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
小学教育中学生作业拖拉现象一直是教师苦恼的问题。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事业中,往往教师将作业布置下去之后,总有一部分小学生把作业拖延到最后才完成或者迟迟未完成,不仅使小学生自己着急上火,教师也会耗费很大的心力。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巩固学习效果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做作业能够很好地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巩固记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心理学中,作业拖延这种现象被称作学习拖延,学习拖延较为严重的在国外心理学中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对此广大教师及家长们应当对造成小学生作业拖拉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方法。
一、家庭作业的作用
(一)巩固知识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贪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不在课堂教学之后布置作业,那么小学生很快就会在玩乐的过程中将课堂之上学到的知识忘记了。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布置了作业,那么小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可以将今天上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有效加深他们对学习到的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每天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说通过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可以让学生养成认真、独立及珍惜时间等良好习惯,通过一些开放性作业还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小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学生每天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能从中分析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点有没有做到融会贯通,当教师通过作业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老师不在身边,无法帮助小学生解答问题,这时小学生就会求助家长,家长通过帮助孩子解答问题不仅能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还能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
二、出现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原因
(一)作业题目过于困难
现如今一些小学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可能会布置较难的题目,学生做题目时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当作业中困难题目较多的时候,就会导致小学生对作业出现厌恶、惧怕的心理,导致作业拖延情况的发生。
(二)小学生自控力不够
小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非常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这就对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有小伙伴喊他出去玩,这时小学生就会放下作业选择和小伙伴出去玩,导致作业拖延情况的发生[1]。
(三)学习兴趣不足
在以往教学方法中,部分老师对小学生的教育方针都是监督批评,这种教学方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小学生学习兴趣大减,对于完成作业不够积极,导致出现作业拖拉现象。
(四)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家庭教育不足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家长工作过于忙碌,导致无法对孩子进行充分的家庭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小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沉溺于玩乐之中;第二种情况是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处于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家长甚至会给学生购买课外作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学习和作业出现排斥情绪,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还给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五)教师工作失误
家庭作业是教师用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家庭作业可以对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现阶段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是面向全部学生的,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状况。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学习速度较快,有的较慢,有的完成作业的速度较快,有的完成较慢,但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导致那些完成作业速度较慢的学生对作业的热情不够,发生作业拖沓情况[2]。
三、扭转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对策
(一)针对性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目标要准确,目的性要清晰,一些教師认为课后作业的目的仅仅是巩固,布置了大量抄、写、背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内容单调枯燥,缺乏方法过程、情感态度方面的实践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一些学生惧怕课后作业。实际上,作业的要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因此,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结合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能力及完成作业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为基础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较为轻松地完成作业。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具体学习进度酌情增加作业难度,让学生不出现作业拖拉情况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二)降低作业难度
为了防止作业拖沓情况发生,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人能力,适当调整作业的难度,保证只要听过课堂内容,稍作思考就能解答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使用作业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点的目的,还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难度较大的题目作为一个非强制性的任务交给学生思考,既增加趣味性,又培养小学生独立学习及思考的能力。
(三)建立奖励机制
面对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比如说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老师或者家长规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作业就给予鼓励和小奖品,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还能够有效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儿女之间的交流。
(四)建立鼓励评比机制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摒弃监督批评的教育方针,多采用鼓励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建立一个鼓励评比机制,布置完作业之后于第二天课堂上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嘉奖,同时给其他同学以鼓励,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改变学生作业拖拉的行为,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五)提高家庭教育
面对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用如QQ、微信及微博等平台给家长推送一些关于家庭教育专业权威人士的文章、视频等,借此加深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从而让家长弥补以往家庭教育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效率[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外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必须加以重视,在现行教学与理念的指引下,作业布置应该结合多方面内容,通过提升趣味性,控制难易度,减少数量,让学生乐于接受,通过课外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努力改正学生作业拖沓的习惯,培养小学生认真、独立、珍惜时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生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支金美.浅谈提高语文作业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9):101.
[2]徐聪央.关于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及矫正对策的研究[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4(10).
[3]雒明.谈谈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J].中国科技博览,2010(07).
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791)《农村小学生拖拉作业现象的个案研究》阶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