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2018-02-03 07:31潘建华
考试周刊 2017年96期
关键词:中学生活化数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而被称作思维的体操。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学科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生活化,将生活数学化,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以及习题设计当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育应该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但是,我国传统教育是教师对教材的照本宣科,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死板的,面对生活实际当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他们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新课改全面实施以后,我国数学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清楚地指出了应注重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培养以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并且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了降低中学数学学习的难度,教师要善于将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将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入自己的教学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学科是源于生活实践并可以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当中的。那么,具体来说生活化数学教学有什么必要性,中学数学教师又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实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 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 生活化的中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是中学数学学科的主要特征,而一方面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理解数学知识过程当中会有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而数学学科的枯燥乏味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厌倦心理。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最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师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引入中学数学课堂,既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建立已有知识体系和新知的联系,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能够顺利激发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生活化的中学数学教学有利于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相比而言,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他们的生活范围也有限,因此他们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一定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的教学应该立足于中学生的实际,教师应该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发现数学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通过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本金、利率等概念,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带去银行参观,学生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或零花钱模拟储蓄、取钱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银行的利率进行记录,这一行为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真观察习惯的养成,还能够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对新课的顺利实施有极大的助益。

(三) 生活化的中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让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当中发现教学素材,并通过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例如在教学“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内容更加直观,教师就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寻找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纸盒,并带剪刀过来,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让每名学生沿着棱边将纸盒剪开,将其平铺来,学生就顺利建立起了对直棱柱表面展开图的直观认识,这对他们对直棱柱表面展开图的知识内涵的领悟是极为有利的,也符合他们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探究当中还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日后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活性。

二、 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 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的本领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唤醒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究,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要不断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在课堂开始阶段就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感受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用生活化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比如为了在“勾股定理”一部分教学时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将这个定理的相关故事讲述给中学生听: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为了找到外星人,让他们了解地球上是存在智慧生命的,提出了一个“在原苏联西伯利亚森林砍伐出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空地,在空地种麦子,然后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分别种上正方形的松树林”的设想,在情境创设当中,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成为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又成功建立起了抽象概念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 教师要实现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我国传统教学运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只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为了让学习不再是少数优等生的专利,而是以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收获、发展,教师要通过具体生动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鼓励并引导他们不断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使得现实问题数学化,在探究学习过程当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比如在画圆的时候,我特意没有带圆规,而是用脚上取来一根鞋带、或者用随身携带的钥匙链来画圆,学生感到很惊讶,我顺势告诉他们其实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知识的眼睛。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学习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再如进行长方体的再认识以及平行线、相交线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对于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学生不能正确判断,我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室当中随处可见的实物,让学生试着举例,学生们纷纷展开自己的思维,将教室当中相关物品一一列举出来,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学习动力也更强烈。

(三) 教师要让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

习题是加深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巩固以及促进他们形成技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数学习题被誉为“题山题海”,习题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性训练,很难引发中学生的兴趣,习题过程当中出现大量的抄袭现象。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除了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问题涉及的生活化。教师要充分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不断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科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转化成为生动的事例、真实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完黄金分割定律之后,教师可以设計这样一道问题:在当前高房价的压力下,许多年轻的上班族(刚需一族)很渴望成为有房一族,但是他们对房子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到是否能方便上班,另一方面他们的财力有限。今房地产市场也有一套黄金分割论。最可能热卖的小区往往位于工作和社区之间的黄金分割点上面,而最有购买潜力的户型则是30至80平方米之间黄金分割点上的户型。假如你是地产开发商,在工厂密集的地区,你会将小区建在离工厂多远的地方,又会设计多大面积的房子作为主力户型呢?中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顺利完成了练习题。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为了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生活化,通过生活化的导入、教学过程以及习题设计引导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叶德富.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外交流,2016,(1):265.

[2]刘守福.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5):465.

[3]罗声剑.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界,2015,(16):142.

作者简介:

潘建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民族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生活化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在多解中学创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