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忙
摘要:随着农村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被提出以来,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开展思路更为明确。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纵观贫困的原因,与制度缺失、管理不科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开展扶贫工作时,更需要从政策及制度方面入手来保障农村贫困群体获得机会的权利。民族地区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社会上都具备其特点,在进行农村扶贫工作时,扶贫工作更为艰巨,应当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认识到农村扶贫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地区;扶贫项目;农村社区
一、开展民族地区农村扶贫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影响研究的背景
1.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
纵观我国的发展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题的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真正地实现了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也逐步形成了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划分,这种区别存在于生产发展、物资供应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体制的形式加以固定,最终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发在不断的加快,综合国力以及经济实力也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未获得缓解。从基础设施、就业机会到各类生活保障上,城乡居民所享受到的权利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2.农村社区的概念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方面都与自然村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是一个更为完善的社会结构。
同其他社会生活共同体相比较,农村社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其主体是农村居民。没有农村居民存在的社区并不能称之为农村社区;第二,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这里是对比传统的行政村而言的,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第三,公共服务相对比较全面,这也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而言,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第四,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合理,居民有着较为强烈的环保意识,社区内部绿化较好;第五,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并且还存在其他的生产方式,社区内部即可实现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工作。
3.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从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社区发展情况分析,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的小城镇化道路,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已经抢先一步,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特别是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原本的农民经过统一规划迁入了规划好的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以及医疗水平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在社区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交通条件有限的边远民族地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发展水平极低,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与之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医疗水平及就业机会方面都是存在一定的欠缺的,可以说是远远落后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严重地制约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民族地区内,往往农村人口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对民族地区的农村进行开发,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地区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加强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中各项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提升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水平和各项福利政策,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还能够有效的缩小我国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也是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二、扶贫项目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进行扶贫项目开发的重点区域,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扶贫帮助,有效地提升了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发展,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改变了民族地区农村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1.扶贫工作开展前的民族地区农村
近年来,民族地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原有落后的生活方式并未获得太大的改变,再加上地质、地貌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的发展困难重重,这种生活方式过分的依赖于自然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过大的不确定性。虽然近两年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并未从本质上改变民族地区农民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并未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在与外界进行交流时非常不方便,各类生产生活物资的运送也是极大的困难。再有,民族地区的农村在开展扶贫工作前,民族地区农村的医疗水平也比较落后,农民看病难、教育水平低下,村民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培训,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村民民主意识较差。
2.扶贫工作落实后的民族地区农村
(1)农民的安居计划
在民族地区,村民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对该区域进行扶贫,实现由“输血”转化为“造血”的扶贫方式转变。在这套新的扶贫模式中,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交由政府进行投入,而村民新建以及改建住房则由村民进行自主处理,做好连接公路、输电线路及卫生医疗、学校教育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民族地区农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2)教育扶贫计划
民族地区农村在教育方面比较落后,水平比较低下,导致了这些地区农民观念落后,技术能力缺失,进而成了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扶贫工作特别是以教育公平为主旨的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扶贫工作开战后,民族地区的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已经逐步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免费教育计划和义务教育的开展,民族地区广大贫困农村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获得了更为高等教育的機会。对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观念上的提升。固定的学校校舍建立,使民族地区广大村民居住更为聚集,无论是进行经济建设还是思想宣传变得更为便利,对民族地区的农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endprint
(3)医疗扶贫计划
医疗问题始终是民族地区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当地农民的医疗卫生水平普遍比较差,村民生病难以获得有效的治疗。在近些年的扶贫项目工程中,已经把医疗扶贫计划纳入到扶贫内容中,成立了大批的医院以及卫生所,医疗机构建设快速发展,并且引进了并自主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医疗人才,使民族地区农村的医疗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卫生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农民因病致伤致残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工作开展后,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在这一方面缩小了城乡差距。
(4)产业扶贫计划
产业化扶贫计划,是解决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扶贫模式。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需要充分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重点项目开发,做好特色农业生产,以此来解决农民就业的现实问题。民族地区一般都具备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将闲散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将种植与销售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这样有利于民族地区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此外,民族地区也可以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充分利用广阔的草地资源,进行土地的改良,草种的选择,建设打贮草基地,解决牲畜的饲养问题,并将其与旅游业进行结合,发展生态绿色食品,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三、扶贫项目开展后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在经过长久以来的建设后,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社区建设依然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现有的民族地区农村社区仅仅是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并不能够完美的契合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民族地区的农村已经初步达成了既定目标,特别是在公路通车历程上,基本上可以满足农村社区对于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农民的日常出现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与外界的交流也更为便利,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公共服务方面
在公共服务方面,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都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各类院校及医疗机构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变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也在不断地加入,但同区域内城市相比较,教学质量以及医疗设施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这一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民族地区的农村教师已经开始享受了新的补贴政策,但是在总体待遇上与城市教师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职教师的离职以及调转情况较为普遍,甚至一些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主要是来源于其他地区的支教团队。农村社区中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城市各级医院相比也是有一定的差距,专职的医护人员所占比重较低。
3.社会保障方面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区域内“五保”人员的集中供养,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此外,民族地区农村对于农业的发展有限,农村剩余的大量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利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较大。
四、扶贫项目与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的出路
在原有的社区建设过程中,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于农村社区建设并未有过多的交集,只是在进行扶贫工作时,兴建的各类基础设施以及对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带动了农村社区的经一部发展,二者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关联。想要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就一定要借助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从扶贫过程中统筹城乡公共资源的分配,促进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进步。
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上,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公路基础设施的规模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以便利的交通来加强当地与广阔的外部市场的联系,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带动民族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进步。
在公共服务方面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给予愿意到民族地区工作的人才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对于本区域内自主培养的医疗人才也要予以大力的帮助和支持,开展全面健康生活行动,提升农村居民的身体水平。在教育扶贫方面也是一样,兴建校舍,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工作条件,在招生上对民族地区学生进行政策倾斜,对于回到民族地区投身建设的学生给予优惠政策。做好民族地区农村师范生的定向培养,减少教师的流失和对支教团队的依赖性。
在社会保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参保农民的规模,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加大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方面的建设,加快农村社区的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拓宽就业渠道,并成立专业的机构给农村居民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升其创业或者再就业的能力。
结语
民族地区的农村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会给当地农村社区建设带来巨大影响的工作。民族低于已经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现在更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充分利用农村扶贫项目,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明银.浅析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東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03)
[2]赵晓霞,杨丽萍.新世纪藏区扶贫政策目标达成研究[J].农村经济,2012(02)
[3]张曦,陈赤平.我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分析[J].现代交际,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