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8-02-03 16:00何进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现状

何进祥

摘要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有组织、高水平、大规模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其研究及开发利用取得多方面的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事业,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新成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研究亟待加快和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了西双版纳丰富多样的热带雨林植物资源,阐述了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现状;发展对策;云南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 X1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146-02

热带雨林植物是指构成热带雨林的植物。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空气净化能力,故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誉。热带雨林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中国保存比较完整、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大自然留给西双版纳、留给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份珍贵自然遗产。

1.1 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交错分布着多种类型森林,植物种类繁多。保护区内有8个植被类型,高等植物有3 500多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区内药用植物782种,野生水果、花卉134种,纤维植物90多种,树脂、树胶类32种,鞣料植物39种,芳香植物62种,油料植物136种,竹子和编织藤类25种,用材树种816种。人工栽培的高等植物100余种,如红砂仁、野荔枝、野稻等;稀有植物134种,如檀木、紫薇、铁力木等;特有植物153种,如琴叶风吹楠、望天树、细蕊木莲等;天料木、鸡毛松、树蕨等已有逾100万年历史,称为植物的“活化石”。

1.2 常见种类

(1)林中巨人——望天树。望天树属龙脑香科植物,最高可达88 m,胸径60~150 cm。因其挺拔笔直、高耸入云、树形美观,故有“林中巨人”“林中美王子”之美誉,被列为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蕨类之王——桫椤。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因其如乔木一样高大,又称“树蕨”,是目前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有“活化石”“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3)板根之王——四薮木。板根是热带雨林的特有现象。四薮木的板根,具有板块宽、延伸面大、数量多等特点,故有“板根大王”的美称。

(4)毒木之王——见血封喉。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多生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雨林中。

(5)变味神果——神秘果。神秘果含有神秘果蛋白,食用神秘果2 h内,再食用其他酸性水果,会觉得这些酸水果是甜味,故名神秘果。

(6)附生植物。许多不同的藤萝和树干上挂满了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花季时一株树上五彩缤纷、繁花似锦。附生植物是热带雨林中一个奇特美麗的景观。

(7)独木成林——榕树。榕树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形似稠密的丛林,因而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8)绞杀植物。绞杀植物大多是榕树,其果实被小鸟等动物带到寄主植物的树皮裂缝或枝丫上,这些种子便会萌芽成长,长大的树茎会把寄主树越包越紧,寄主树最终由于营养亏缺和负荷过重而枯死,是植物界典型的“慢性杀手”。

(9)藤本植物。藤本植物是指热带雨林中靠缠绕或攀援于其他树木而生长的植物。最突出的藤本有翼核果藤、扁担藤、风车藤等。

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迁地保护

20世纪80代初,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技人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研究,建立了一个面积约800 hm2的迁地保护区,目前已有6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种类、当地特有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除了对本地区受威胁的若干种类进行迁地保存外,还探讨了植物致濒的机制及受威胁评价标准。1993年以来,该园还在世界银行资助的BRM项目支持下,建立起我国第一个野生植物种质库,并系统开展了我国滇南热带植物种子收集保存技术研究。

2.2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成立了生态立州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全州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和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工作;建立乡镇环保机构,基层环保能力得到加强;与县市、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等。二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制定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文件;颁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环境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澜沧江保护条例》《森林资源保护条例》等多部与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的法规规章;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州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三级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2.3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

一是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荣获“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州”称号,景洪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二是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近年来,完成竹原料林基地建设6 600 hm2,改造中低产林约13 933.33 hm2;投资新建和维修各类水利工程1 986项,新增灌溉面积约1 333.33 hm2,改善灌溉面积近3 333.33 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逾40 km2。全力抓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退胶还林工程,使天然林面积增加到105万hm2。勐腊县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孟海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地区”。

2.4 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近年来,以生态用品、生态食品、茶叶、橡胶、傣药南药为主的生物产业快速发展。以林下种植、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利用林地面积近100万hm2,产值近90亿元,占全州林业总产值的75%。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热、傣、水、边”特色城镇化稳步推进,人居环境的质量和品位不断提升。积极推进生态茶园、标准化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完成无公害茶叶基地认证13 333.33 hm2,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环保农业新技术1 333.33 hm2、生物防治面积1.2万hm2;开展友好型生态胶园试点工作;实施胶林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茶园建设示范工程。

2.5 深化了各族群众的生态保护理念

一方面,西双版纳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传统和保护方式,爱水惜水、绿化庭院、栽花种树、保护森林等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延续;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得到传承。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新思想、新理念被普遍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得到西双版纳各族群众的普遍认可,保护热带雨林资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建设“美丽西双版纳”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景。

2.6 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

先后与老挝的一些省(区)共建森林联合保护区,在中老边境形成了面积约20万hm2、长逾200 km、连片连线的绿色生态长廊和国际生物廊道。与老挝北部5个省建立了中老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和生物产业基地。

3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西双版纳地处边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经济发展与热带雨林植物资源保护的矛盾日渐凸现。

3.2 违纪违法行为仍在发生

破坏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仍在发生。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毁林开垦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大面积毁林开荒等行为屡禁不止,例如勐海县布朗山乡的毁林事件等。

3.3 保护合力有待加强

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合力有待加强。如乡镇一级尚无专门的生态保护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行政村还没有环境监督员,这些都导致环保工作难度大。

3.4 民族生态文化保护有待加强

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森林文化逐渐消失、手工制作工艺后继乏人、民居民俗逐渐汉化等。

3.5 跨边界保护问题

边界地区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仍很猖獗,跨边界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4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一是加大各民族传统生态理念的挖掘、传承、宣传和普及工作,使全州各民族群进一步加深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觉性,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中的先进生态观,使之在各少数民族中世代相传、发扬光大。二是完善生态教育机制,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将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三是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开展宣传教育,如在各级党校、行政学校设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课程;在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热带雨林植物资源保护的基础知识课程,“从娃娃抓起”;在各公共场所、旅游景点增设热带雨林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长廊等设施[1]。

4.2 加强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体制机制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各项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二是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生态建设职责,如经济部门负责工业发展和节能降耗;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负责动植物资源管理;水利部门负责水土保持环境管理等。三是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人大监督、环保监管、部门上下协调联动”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2]。

4.3 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做强生态产业

一是对传统农业产业进行轉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促使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二是发展清洁型生态工业,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负荷,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小型企业,积极扶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大环保设施建设的力度[3]。三是发展生态型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合理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项目,培育特色旅游村镇,打造强势旅游区点等。

4.4 强化依法治理,完善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一是建立社会监督和激励机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对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4]。二是建立政绩考核体系与科学决策机制,把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目标任务,列入各级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健全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保障体系,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5]。

4.5 增加资金投入,积极探索保护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根据市场规律,制订鼓励企业参与生态州建设的政策,使企业从参与项目中获得经济回报。二是设立州级专项资金,用于规划编制和论证带有导向性的示范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实施、生态州能力建设、生态州建设的奖励基金等[6]。三是将每年各部门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资金统筹投入到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中。

4.6 加强保护和整治,改善环境条件

一是继续实施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严格控制经济作物的发展地域和发展面积,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力度[7]。二是以糖厂和胶厂为重点,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污染治理,努力实现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调整农田肥料施用结构,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五是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气代柴、以电代柴,改变以薪柴为主的农村能源结构,减少对森林的砍伐[8]。

5 参考文献

[1] 杨清,韩蕾,陈进,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25(4):341-348.

[2] 朱华.云南热带季雨林及其与热带雨林植被的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11,35(4):463-470.

[3] 高程达,杨克仁,张超,等.热带雨林的生态特点和保护对策[J].热带地理,2011,31(1):113-118.

[4] 魏作东,杨大荣,彭艳琼,等.榕树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生态学杂志,2005,24(3):233-237.

[5] 杨大荣,彭艳琼,张光明,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榕树种群变化与环境的关系[J].环境科学,2002(5):29-35.

[6] 朱华,周虹霞.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与海南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2(1):1-13.

[7] 朱华,许再富,王洪,等.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的结构、物种组成及其变化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0(5):560-568.

[8] 谭正洪,张一平,宋清海,等.落叶作为热带雨林水分亏缺适应对策的研究: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2):273-280.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现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