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军 陈 琪 高 珺
自体输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当前,随着血液供需矛盾的加剧以及人们对输血风险的关注,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日益彰显[1]。但在临床工作中,部分医生缺乏自体输血意识,使临床自体输血率难以提高[2]。部分医务人员对自体输血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够[3],成为推广此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在自体输血技术培训中一直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每年集中培训1次,培训效果不佳,自体输血率始终在2%~5%。对此,该院于2015年11月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员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方法[4]。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项目教学法整体过程由教学者和实施者共同参与,把所学和所用紧密联系,顺利进行“知识迁移”[5]。应用此方法对临床医师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对象为主要从事自体输血技术临床应用的外科和麻醉科中级及以下职称医师111人及输血科医务人员7人。教学时间为2015年11月20日-12月31日。
1.2.1 项目名称 自体输血技术应用培训。
1.2.2 项目目标 (1)临床外科医师。掌握自体输血相关知识,能根据患者疾病及自身状况,结合手术方案进行自体输血评估,拟定自体输血技术实施计划;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适宜的自体输血方式;掌握相关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等。
表1外科临床医师理论与病例模拟分析考核成绩比较
分组人数(人)理论成绩(分)病例模拟分析成绩(分)培训前8965.39±7.3068.51±5.90培训后8986.82±4.6090.85±4.25
注:外科临床医师培训前后理论(t=22.81)与病例模拟分析考核成绩(t=27.64)比较,二者P=0.000 0<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2麻醉医师理论与操作技术考核成绩比较
分组人数(人)理论成绩(分)回收式、稀释式自体输血操作技术(分)培训前2267.45±9.5070.50±7.54培训后2290.00±3.7093.18±3.73
注:麻醉医师培训前后理论(t=9.47)与操作技术考核成绩(t=12.31)比较,二者P=0.000 0 <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3输血科医务人员理论与操作技术考核成绩比较
分组人数(人)理论成绩(分)贮存式自体输血操作技术(分)培训前774.86±2.0479.85±4.09培训后796.57±2.8297.28±1.97
注:输血科医务人员培训前后理论(t=15.41)与操作技术考核成绩(t=10.15)比较,P=0.000 0<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4培训前后自体输血技术应用效果比较
分组自体输血人数(人)麻醉量(ml)自体输血率(%)培训前95521005.06培训后1519760012.16
注:培训前后自体输血率差异比较X2=38.56,P<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5培训效果评价调查(n=100)
项目满意一般不满意培训内容符合实际9190培训方式(下科室、分类培训)10000培训方法(项目教学法)10000培训效果(知识更新)9640培训针对性、实用性9730培训前知识获得满意度233938培训后知识获得满意度86140总体印象9730
(2)输血科、麻醉科医师。能熟练应用自体输血相关知识与临床医师进行充分沟通,对患者手术前、中、后应用自体输血相应技术方式进行评估,并熟练掌握3种自体输血方式操作规范,能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与事件并处理等。
(3)质量指标。自体输血率增加40%以上;参训者理论和操作成绩最少不得低于80分。
1.2.3 培训步骤 (1)培训前准备。首先,分类制定科室培训计划。通过临床调研分析自体输血技术应用不佳的原因,了解临床医师、麻醉医师、输血科医师不同的培训需求,结合培训前理论和模拟操作考试暴露的知识点缺陷,与各科室员工共同讨论制定培训计划。其次,输血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医院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编印统一的培训教材,下发参训者自学;选任培训老师要由具有丰富自体输血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家担任。再次,制定培训结业理论考试和现场模拟操作演示考核方案,实现培训的标准化、同质化。
(2)培训实施。第一步,理论培训。所有医师集中统一培训理论知识;重点实行开放式教学,由培训者提问,专家集中答疑解惑,交流工作经验。第二步,操作培训。对麻醉科医师进行回收式、释稀式自体输血操作技术培训及演练;对输血科医务人员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操作培训及演练;分科室对临床医师进行分专业案例教学,根据专科疾病特点,筛选合适典型病例,进行全流程培训,并组织临床医师进行3种自体输血方式操作观摩,各科室医师之间进行技术交流。要求3人~5人为1组进行自行模拟演练,老师在旁指导,完成培训任务。第三步,验收培训效果。组织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模拟操作考核,填写培训调查表,开展评估,培训成绩纳入科室和医师年度考核。
采集培训前(2015年7月-12月)和培训后(2016年1月-6月)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从表1、表2、表3可知,学员培训后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都有明显提高,说明采用项目教学法能促使医师主动掌握自体输血知识与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从表4来看,自体输血率明显提升,达到了培训目的,推动了自体输血工作的深入开展。从表5来看,项目教学法针对性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知识交流互动方便,教学质量受到普遍好评,开放、互动、主动学习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项目教学法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并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消化吸收和探索创新中获得比较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技能的教学方法[6]。选用自体输血技术项目开展项目教学,符合项目教学法特点要求[7]。项目教学法的开放、灵活、互动、实践式教学,更注重完成项目过程,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能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在教学目标上以自主学习新知识为主,教学形式为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随时互动,主动参与培训实践活动,提高了培训效率和质量,适合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中推广。
Eputem等[8]提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等,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依据此要求,围绕提高医师临床胜任力,针对临床医师,重点培训如何把握适应征筛选自体输血病例,结合手术方案选用适宜的自身输血方式;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如何规范书写相关医疗文书。针对麻醉医师,重点进行回收式和稀释式自体输血操作规范培训,特别是对特殊病种如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肿瘤患者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各技术环节处理,以及大量回输自体血后凝血因子补充、不良反应等临床实际问题处理及术中用血管理,确保患者利益最大化。针对输血科医师,重点培训贮存式自体输血操作流程,血液保存质量与安全标识,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处理方案,保持与临床医师和家属良好沟通,及时解答自体输血技术相关疑问等。通过以临床胜任能力为导向的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对自体输血知识掌握更加全面,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升,服务、沟通、技术得到患者认可,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首先,项目的选择要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职业能力,以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为主,实现培养应用型能力目标。其次,要从教材、师资上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学员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能力为主,重实践,老师要转变角色,站在引导者角度,帮助学员提高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鼓励学员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分享彼此观点和经验,解疑答惑,从而更好地发挥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有效地进行项目教学准备工作,对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第三,应注重学员项目的完成度,每个课时或学习模块中要有目标任务,不应只注重学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更应注重实际工作中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医护、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从而构建完整的项目知识框架。第四,要重视项目完成后综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学员综合评价要以项目完成情况为依据,评价结果与年度继续教育考核挂钩,同时对实际工作中该项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延伸评价,每季度通报1次临床科室自体输血率,促进该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对效果评价要认真分析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以便持续改进。
[1] 周 俊,张艳春.自体输血的应用探索与创新[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3):231-233.
[2] 文爱清,张 燕,藤 芳,等.浅谈输血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性[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612-614.
[3] 陈 玲,朱小东,龚由伟,等.广西肿瘤专科医院相关人群自体输血知识认识度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3):315-317.
[4] Chase L A,Barney C C.Developing a project-oriented in troduction to neuroscience lab at hope college[J].J Undergrad Neurosci Educ,2009,8(1):37-43.
[5] 毛 琼,张 燕,李晓玲,等.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药教育,2013,20(7):132-133.
[6] 胡庆芳,程 可.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8):28-30.
[7] 陈凡红,牛玉玲,任宁宁.项目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6(3):152-154.
[8] Epstein RM,Hundert EM.Defining and asses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J].J Am Med Assoc,2002,287(2):226-235.
[9] 王郑矜,王素贞,林斌松,等.高职护理专业应用项目教学法构建身体评估考核评价体系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