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龙佑玲 熊霖 张伟 黄雯
(昆明市中医医院电生理科 云南 昆明 650011)
冠心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伴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发病率也将会有所升高。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以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为主[1]。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也可能不会产生典型性症状表现,但同样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情况,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在诊断冠心病时,多以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为主。本文探讨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情况,现总结如下。
本组研究所选取的83例对象,均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57.6±4.5)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病程(3.5±1.4)年;合并高血压46例,合并高脂血症21例,合并糖尿病16例。本组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性治疗措施,并利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使患者取仰卧位,记录心电图基线,整个检查过程要尽可能降低外部环境干扰,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心肌缺血: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同一导联T波低于R波1/10亦或是ST段水平下垂型下移程度超过0.05mV。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满足以下任意一项条件,即可确诊为心肌缺血:①ST段下移时间超过1min;②ST段时间间隔超过1min出现两次或以上;③ST段表现出水平或下移情况,下移程度超过0.1mV;对于ST段的测量将J点后80ms作为主要参考标准。
心律失常:记录患者的心率及心跳情况与持续时间,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判断出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2]。
对各项研究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治疗,通过卡方值χ2开展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研究所选的83例患者中,采用常规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阳性例数43例(51.81%);采用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阳性例数74例(89.16%)。对比两种方法的显示心肌缺血阳性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6,P<0.05)。
对比两种方法在显示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方面的差异性,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情况比较[n(%)]
冠心病患者出现冠状动脉性病变以及心肌缺血现象,很有可能会造成患者进一步出现心肌梗死现象,并且还可能会同时出现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上在诊断冠心病时,多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其具有操作便捷、无创伤,且费用相对低廉等优势特点,且在初步筛查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可靠性[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阳性率为89.16%,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1.81%,差异显著(P<0.05);并且同时在显示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方面动态心电图的显示情况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心电图能够显著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帮助,可予以推广应用。
[1]贺常萍.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30-4831.
[2]魏彤.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18):5310-5311.
[3]王楠,王高频.静息心电图T波倒置对冠心病诊断临床意义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7,38(10):37-40.
[4]吴霞英,吴建祥.非典型性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4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