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游戏中的支持促进普特幼儿共融

2018-02-02 18:13范红霞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期
关键词:普特建构儿童

范红霞

学前融合环境中的游戏活动是普特幼儿主要的学习媒介。在课程游戏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在江苏省开展的时候,一些数据也直白地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个班级的户外游戏材料和活动不少于5种;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每个班级有6个左右的游戏区域……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普特幼儿的共同成长,通过多种途径为普特幼儿提供适合的帮助,支持其学习,促进其持续发展并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做适时示范,为幼儿提供学习样板

学前融合教育中,普特幼儿共处同一环境,但是由于先天多种原因,幼儿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动作技能与学习能力差距客观存在。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与参与者,教师应注意留心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需求,确定自己在游戏中的临时角色,通过示范给予幼儿一定指导和帮助。比如,沙池游戏中勺子和榔头的使用、建构游戏中积木的堆积、体育游戏中单脚跳和瑜伽姿势等,这些活动中的一些既定动作是某些幼儿(尤其是特殊儿童)初次无法完成的,那么,示范可以给幼儿提供学习的参考,让其在观察、模仿、实践中不断发展多种学习能力。

二、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发散思维

提问主要有两种方式: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前者答案几近唯一,后者没有固定答案(见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开放式提问能引发交谈,促进思考和问题解决,并且要求儿童分享想法、观点、情感等;而封闭式提问通常要求儿童回忆确凿的信息,用“是或不是”回答问题,或说出喜好,儿童通常用一个或几个词回答这类问题。站在儿童能力发展的角度,开放式提问无疑更适合幼儿。尤其是对于生活经验缺乏、语言贫乏、思维能力较为落后的特殊儿童,需要开放式提问的触发,让其深入问题,跟随提问去发现,去学习,去提高。

三、提供新语言,丰富幼儿词汇

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每个儿童有不同的词汇量。词汇量对儿童后期的学业成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游戏的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环境,插入描述性语言,让幼儿接触新词汇。比如,区域环境中呈现的语言变化:娃娃家——亲亲家园;角色区——创意空间、造型屋;建构区——小小建筑师;阅读区——书海漂流……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在接受信息时有困难,为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到他们,可以适当为其准备颜色鲜艳、醒目的材料,或是其喜欢的某种材质、某种形象,以更好地对其产生视觉冲击,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

在具体区域游戏活动中,融合环境中的儿童又会获得新鲜词汇。比如超市情景游戏中,儿童学到了“营业员”“导购员”“寄存处”“收银台”;在表演区,儿童学到了“T型台”“模特”“化妆”“道具”和“造型”。动态或静态呈现的词汇,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获得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由于儿童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教师要学会与儿童平行对话,描述儿童正在做的事。比如某幼儿说:“我在搭城堡。”教师可以回应幼儿:“你正在搭一座漂亮的蘑菇城堡。”这样,通过信息的增补以及正确的语言示范,提高普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引导,帮助幼儿进入游戏

一是引导儿童观察和反思。在每一个游戏活动区域,教师都投入了很多游戏材料,且定期、及时更换,提供新鲜的可供幼儿学习的材料,以保证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新鲜感。对于全新的游戏材料,教师要善于帮助幼儿进行观察和反思,从而更好地协助幼儿投入游戏活动中。比如在自然角,每天都会有新奇的发现,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盛开的鲜花总会迎来不同的客人,蝴蝶还各色不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蝴蝶的翅膀,让幼儿借助放大镜去观察蝴蝶翅膀的颜色、图案。在充分观察后,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观察,这是一种为儿童提供展示和反思的学习方式。

二是成为儿童伙伴,引导儿童玩游戏。瑞吉欧教学法“哲学之父”马拉古奇将教育环境和活动建立在“儿童形象”的基础之上。儿童被看作是独特的、好奇的、能干的、有潜能的、渴求关系的、活跃的知识建构者、权利的拥有者,而这些“儿童形象”影响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方式。马拉古奇提倡,教师要将自己视为儿童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伙伴。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花时间成功介入儿童的游戲,成为儿童玩的同伴。但教师还要成为儿童玩的引导者,在不露声色的玩的过程中,用正确的言语、行为,帮助儿童进入游戏,让儿童在旁观时能有机会理解游戏、角色和情节,能进一步与同龄儿童平行游戏,让儿童体验到平等环境中的归属感,学会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掌握规则、发展互助技能。

五、巧妙鼓励,帮助幼儿树立学习自信

普特幼儿经常精神活跃地探究周围的世界。而表扬与鼓励,是维持精神活跃的重要媒介,能让幼儿感受到被认可,激发出内心的正向能力。表2为表扬和鼓励的言语举例。

与鼓励相比,表扬更注重结果以及成人对结果的评价。但没有具体内容的表扬会让儿童感到被“有条件地接受”,并且频繁地使用表扬,会让儿童过度依赖外部的认可,而不是肯定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因而,教师在表扬与鼓励之间,要谨慎选择。教师对儿童的鼓励,要能突出儿童所做的事,包含非常具体的信息,这样才能让儿童感受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在鼓励中学会对自己的正确评价。特别是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恰如其分的鼓励能增进其完成游戏每一个环节工作的自信,并能帮助其走进其他儿童的世界,不断接受自己,接受他人,并能被他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特建构儿童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探索小日历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杰普特谋求转板风险大
建构游戏玩不够
人生七年,又七年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马来西亚举行普特拉贾亚花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