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杰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
云南省是生态大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我国境内属于生态环境保存度较好的一个地区。云南省具有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各种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各类珍稀动物,和云南地区独有的亚热带、热带珍贵植物,有很好的发展加之。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云南一些地区在开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和问题,本文即此展开分析,并对解决办法进行探究,希望能真正实现人、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农业发展相比,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这不仅符合国内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增长。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局限性不断显现出来,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阻碍。而引用现代生态发展的概念,与云南地区特色的农业发展县长相结合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策略,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能保护生态环境,更好的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从宏观角度展开对生态农业旅游展开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生态农业一方面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落实,同时更加倾向于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有效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时,我们能发现,生态农业旅游有助于构建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同时有利于完善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体系[1]。
云南省是一个旅游大省,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相当数量的景区分布。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现实运营当中,丽江、西双版纳地球的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然景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部分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如普洱地区新开发的茶园旅游区在游客的认知中并不熟悉,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农业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农业发展和旅游行业发展相比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某个方面来说,农业生态旅游更像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其在环境保护、科研、宣传和教育方面对景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要求标准也更高。由于现阶段有部分负责人对环保认知度较低,因而过度重视利益而忽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农业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地区的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减税等调控手段对云南当地农业生态旅游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者和经营者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强大的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理念,同时聘请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加强在公共媒体上对环保概念和方法的推广宣传,强化云南地区生态旅游的意识分为,以此来对生态旅游经营者和参与者生态保护观念的全面提升。
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总注重量与质的平衡,需要对旅游人数、环境承受能力和生态旅游的品质方面入手。这一系列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这一口号上,还需要建立起与生态旅游内容相配套的、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在这一考核机制中,需要将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游客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同时兼顾到负担农业生态旅游景区运营和保护职责的开发者和管理者的利益,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持续有效的考评,切实落实环保工作的监管措施,减少影响生态熊失衡情况的发生。
从某个角度而言,农业生态旅游的展开是人与自然的一个近距离交互过程,游客是否具备应有的生态环保意识是生态农业旅游最终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人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循环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政策出台后,云南地区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农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