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光伟
(河南省固始县环境监测站 河南信阳 465200)
目前,我国各省市的空气污染预测预报工作通常是由相关环保部门承担。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情况除了与污染源具有直接关系外,也与气象条件有着复杂的关系。气象条件是决定预报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的协作是提高空气污染预测预报准确性的重要举措。
空气质量预报是指根据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气象条件对某一区域未来空气污染情况发出的预报。该预报通常分为两类:第一,空气污染气象预报,也就是所谓的潜势预报。该预报主要是分析未来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或扩散;第二,空气污染浓度预报。该预报主要是参考相关污染资料对某一区域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的主要目的是,当污染指标、污染浓度超过一定限值时,发出预警,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危害事件的发生,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气象预报也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直接关系,每天的任意时段,世界各地的气象观测台都会收集到气象站的天气记录资料,这些资料汇总成了巨大的信息数据库,而气象专家则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当对这些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后,气象学家就可以绘制成天气图,从而制作出气象预报。气象预报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出行产生引导作用,是造福于人类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环保部门以及气象部门来说,遵循“资源共享、通力合作”原则是双方协作的重点。具体实施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双方应以开放、务实的态度对待合作,从合作框架、规划蓝图、制度设计、实施方案、权利义务等方面科学规划、稳步推进、良性运行;另一方面,合作双方在资源和数据方面,拿出最大的诚意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树立空气质量预报强强联手的部门合作典范。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环保和气象两个部门在空气污染预报时各自有所侧重,环保部门更多的侧重于污染预报,而气象部门则侧重于雾霾预报。两个部门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说是分歧,甚至存在现今技术没有达到的空白领域。所以,环保、气象部门要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技术水准,加强预报技术体系建设,提高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水平。第一,两个部门在预报技术体系最高领域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共享消除预报技术方面存在的分歧,统一工作标准;第二,在日常预报工作中,通过研讨、交流、论坛、会商、评估等更加人性化、互动化、分享化的形式,在环保与气象基础监测、典型重污染天气过程安全总结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和科学性。
为了更好的畅通环保、气象两个部门的沟通交流机制,双方应该签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以更好的整合信息资源。以国家牵头、地方跟进的形式,逐步畅通各个交流环节,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进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科学发展、行稳致远。在全国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面,环保部门应尽快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提供地市县级监测数据资料,为精细化预报提供数据支撑,以便兄弟省市、附近区域掌握周边区域污染情况,更好的方便当地开展精细化预报。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预测预报工作技术性强、精细化程度高,这就要求其工作人员是一支能战斗、高水准的队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熟悉环保与气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而气象人才和熟悉空气质量模型的人才严重紧缺。受各种因素所限,培养环保和气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两个部门通力合作,因地制宜,事半功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对环保预报员而言,先掌握本部门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再赴当地气象部门跟班学习气象条件分析方法。同时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安排,把气象专家请进来,对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现场指导,解决环保监测人员未能掌握的重点难点,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准。待熟悉和掌握了基本预报技能以后,再赴环境监测总站跟班实训,接触高精尖的前沿科技领域,了解、熟悉、掌握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实时发展动态,与时俱进促进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向纵深推进。同样的,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也可以在环保监测站交流学习,掌握空气质量变化以及质量检测技术等相关基本知识,指导预报研判。
由于空气污染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通力合作才是构建高效、准确的空气污染预报机制的有效措施。所以,各地区应该充分重视两部门的对接工作,不断完善预报技术体系,加大对预报资料的获取力度,培养高水平预报团队,进而构建高效、精准的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