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欣如
《红楼梦》和扬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曾著书《红楼梦与扬州》,用“三个离不开”作了总结:一是离不开曹家由盛到衰在扬州的事实;二是离不开作者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的这段生活;三是离不开扬州的乡土风情和生活。清代敦诚《寄怀曹雪芹》诗中“扬州旧梦久已觉”的名句也一语道出了曹雪芹与扬州的渊源,不仅如此,曹氏家族、红学都与扬州渊源颇深,书中频繁出现扬州的风俗、方言、园林、饮食,女主林黛玉更是扬州姑娘,与扬州有着不解的缘分。《红楼梦》中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智通寺、扬州黛山林子洞、薛宝琴广陵怀古、惜春他日瓜州渡口等章节无不体现曹雪芹的扬州情结,也反映出曹氏家庭的兴衰和扬州的关系。
曹家寓居扬州数十年,扬州有许多景点、遗迹与曹家有关,有大量与红楼梦相关的历史遗存。冯其庸先生说国内其他地方与曹家有关的建筑遗迹等大多都已被拆毁,而在扬州却保存相对完好。近年来,扬州发现不少散失在民间的红楼梦文化遗迹,如“有凤来仪”石碑、塔湾行宫残碑、塔湾行宫砖石、盐漕察院石狮、“黛玉故居”、醉云石等,特别是2017年重修大虹桥发现的曹寅题石碑更是有力的实证。这些景点、遗迹有的如今尚在,有的却湮没在历史中。
一、扬州两淮盐运使司衙署
扬州两淮盐运使司衙署,位于广陵区国庆路255号,东圈门街西端,占地805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为明清时所设,管辖两淮(淮南、淮北)盐务。衙门前旧有运司街(今国庆路),南北原建有牌楼,对面有照壁。现仅存门厅。门厅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4.4米,悬山结构,盖筒瓦,两侧筑有八字墙,门前有石狮一对,保存完好。盐运使司衙署门厅是扬州盐务经济史上仅存的一处建筑,也是扬州盐商时代兴盛的见证,是扬州盐商历史遗迹申遗、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文化遗产点。2012年经过大修,重新防水、油漆梁柱,修葺一新,现在全天对外开放,但是只能外观。
曹雪芹祖父曹寅在扬州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是八旗世家,做了4年苏州织造,21年江宁织造,同时又兼做了四次两淮巡盐御史。清代盐务管理机构是复杂庞大的政府机构中的一部分,《盐商与扬州》将清代盐务管理机构和盐官作了详尽考证:顺治二年(1647年),清廷在扬州设立两淮巡盐察院署和两淮都转盐运使司。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长官称两淮都转盐运使,或运司使,从三品。这些官员往往兼都察院的盐课御史衔,故又称“巡盐御史”。他们不仅管理盐务,有的还兼为宫廷采办贵重物品,侦察社会情况。
“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在扬州俗称“运司衙门”。附近有很多街巷与“盐运使”和“使司”有关,如“运司公廨”、“运司街”,“通运街”、“东圈门街”等等,组成了一个著名的历史街区,也是明清以来扬州人文荟萃所在,当时的盐运官员及其眷属都居住在运司公廨内,传说中的“黛玉故居”就在运司公廨47-51号,前后两进,大门朝东,正对着两淮盐运使司的西围墙,有专家考证说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原型就是曹寅。虽然经过历史的沧桑,两淮盐运使司全貌已不可见,但幸好现在主体旧迹犹在,仍能从中看出盛称于世的扬州盐业经济与盐务行政,从中找寻旧时两淮盐务和漕运经济的痕迹。
二、扬州天宁寺
扬州天宁寺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在扬州10个遗产点中的一个,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寺门五洞,正门上端嵌砌“敕赐天宁禅寺”石额,山门殿前东西各有一座石狮,寺内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东西有廊房、配殿等,被列为扬州八大古刹之寺的石碑至今镶在山门正上方。天宁寺素有“一庙五门天下少,两廊十殿世间稀”之说,现为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两侧厢房现为扬州古玩市场,寺内的藏书楼,现在有“四库全书”珍藏展开放展出,历史上珍藏七部《四库全书》之一的“文汇阁”也座落于天宁寺内。寺内花木幽深,饶有山林逸趣,寺前城河里画舫停驻,游人如织。
天宁寺在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六次南巡,五次驻跸扬州,其中有两次驻跸天宁寺内,乾隆帝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帝王们从运河而下,抵达扬州登陆之处,也正是天宁寺行宫站外的“御马头”,康熙、乾隆多次南巡,为天宁寺留下了大量题字、诗歌、楹联,成为这座寺庙的特殊财富。康熙四十四年,时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奉旨校刻《全唐诗》,在扬州创办以编校刊刻内府书籍为主的出版机构——“扬州诗局”。“扬州诗局”就设在扬州天宁寺里面。据史料称,曹寅把“扬州诗局”设在天宁寺里,是因为天宁寺内有巡盐御史的行署,属于两淮巡盐御史的房产。曹寅为此專门所刊刻的图书,称“诗局本”,因为字体风格独特、校勘严谨、雕刻印刷精美,在中国版本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
在扬州,除了刊刻《全唐诗》以外,曹寅还领衔刊刻了康熙朝的另一部巨著《佩文韵府》,为了能兼顾刊刻《佩文韵府》与江宁织造两项都很艰巨的皇差,曹寅亲至扬州天宁寺料理刻工,把南京江宁织造的许多事务都搬到了扬州来处理,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奔波于北京、扬州、南京之间,不幸患上疟疾病逝在扬州。
三、高旻寺
高旻寺位于扬州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国家重点保护寺院,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
1703年康熙皇帝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赐名为“高旻寺”,次年又御制《高旻寺碑记》。现在寺庙山门嵌有康熙手书“敕建高旻寺”,汉白玉石额。寺内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架凉亭等,1990年后又新建禅堂一座。寺内楼阁精巧山光好,梵音晨钟点人心;寺外运河水波荡漾,蓝天殿宇倒映,风景灵秀。
曹寅和扬州的盐商们在高旻寺的西侧创建行宫,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曹寅以巡盐御史的身份在扬州接驾,并请康熙皇帝驻跸高旻寺塔湾行宫。康熙皇帝见到新建的高旻寺行宫非常高兴,便书写了“萸湾胜览”、“晴川远适”、“水月禅心”等匾额和对联。当时的盛况正如书中赵嬷嬷所说“……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而这次南巡便为曹雪芹后来笔下的“元妃省亲”提供了灵感。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具体在什么地方,有很多说法,其中之一便是大观园就在高旻寺这里,红楼文化学者朱善文先生认为《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就是以曹寅等人为康熙南巡修建高旻寺塔湾行宫为背景和原型的。扬州大运河博物馆里有一块刻着“有凤来仪”图案的门墩石,据考证这是一塊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在扬州接驾时的行宫遗物,这与《红楼梦》里的情节是相吻合的。脂批也有云:“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只是为了这行宫,花出去的银子如淌海似的,正是曹雪芹家由盛及衰所在,现在很多红学家提出,曹雪芹祖父曹寅在扬州为康熙南巡修建高旻寺行宫,是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契机。
四、禅智寺(智通寺)
《红楼梦》第二回记载:“贾雨村……信步至一座庙宇,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有不少学者经过考证认为书中所提到的智通寺,就是以扬州东北郊的千年名刹禅智寺为原型的。
唐诗人杜牧有名诗《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又名上方禅智寺、上方寺、竹西寺,故址在扬州东门外月明桥北,禅智寺是隋唐时期扬州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名声远播全国。因为古禅智寺早已毁于兵火,所以,在曹雪芹笔下只有倾颓的门巷、朽败的墙垣和龙钟老僧了。
如今的禅智寺已是古运河边的一个景点,在古运河边有一排黄色围墙,中间圆顶门洞上方有“禅智寺”三个字,门洞前另有一个仿古建筑,上面书写着“禅智码头”字样,有台阶直通河边,在“禅智码头”不远的竹西公园内,已经恢复了月明桥、蜀井、竹西亭等景观。
五、瓜洲古渡
“京口瓜洲一水间”,“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一首首千古传诵的古诗,使天下人尽知瓜洲。红楼梦中有好几处提到瓜州,如第一百零二回“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刘姥姥两下瓜州救巧姐等。
瓜洲位于古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自古到今都是渡口,古时是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起航地,现在还是扬州到镇江的汽渡渡口。瓜洲作为南北交通枢纽,曾繁华一时,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之称,曾有锦春园、瓜洲古渡、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早莺、芦汀新雁、雪水钓艇、金山塔灯等著名景点,更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观楼,登楼远眺,对岸镇江的金山寺清晰可见,大江滚滚东流气势磅礴,历史上的瓜洲大观楼,曾与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并称长江四大名楼。
有资料显示,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风雪大观楼”,描写的就是扬州瓜洲古镇的大观楼,清代康熙、乾隆南巡,均曾驻跸瓜洲,并在锦春园设有行宫,昔日乾隆皇帝赞美锦春园而题诗的御碑,至今尚保存完好。
扬州还有许多景点和遗迹与曹家和红楼梦有关,但很多已无踪迹可寻,如两淮盐漕察院、瘦西湖小金山月观人曹寅画像碑石、小东门街太平坊曹公祠、贾宝玉怡红院原型水竹居等,这也正是红楼梦独具的神奇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人的关注和研究。
正因为红楼梦与扬州景点的渊源,1987年和2007年两版《红楼梦》电视剧都在扬州多处取景,如:“元妃省亲”、“宝玉挨打”、“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凹晶馆联诗”、“柳叶清边镇葱叱燕“、“刘姥姥赎巧姐”、“探春理家”、“赵姨娘闹事”、“宝钗蘅芜院”、“妙玉走火入邪魔”等都是在扬州的瘦西湖、徐园、何园等处拍摄的,通过扬州的风景再现红楼梦中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