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还应注重其核心素养以及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在传播美术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对初中美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加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一、 引言
美术的核心素养教育是初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升,进行初中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育能够与当前的时代潮流相符合。
二、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 有利于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开阔自身的文化视野,提高自身对于文艺精神的吸纳和享受能力,从而做到充分的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这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将艺术美的感受内化,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能够帮助自己从凡俗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感悟生命在生存之山中自由呼吸,在辽阔的大地上纵横驰骋。这样的美感不庸俗、不平凡,能够感受到生命最优美的姿态。此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还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进而达到人格上的健全。
(二) 有利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美术中的鉴赏教学是通过专业的指导后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能够使学生对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素质。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应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增强其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整体学科素养的提升,对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
对初中生进行的美术核心素质培养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能够实现美术学科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在教育中渗透德育功能,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并改造生活。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能够起到净化灵魂、启迪心灵的作用。同时,丰富多彩的美术知识和艺术感染力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初中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来看,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内容较少,忽视对美术作品内涵的介绍,没有正确认识到美术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例如,部分美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思想上故步自封,不考虑新课程标准中的新要求,循规蹈矩地编写教案,因此使美术课程的宽度和深度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 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不足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师应改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其能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部分美术教学活动中,依然有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控制课堂、满堂灌的讲授艺术鉴赏的方式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况不多,在课堂中进行师生合作探究的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教与学分离的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获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四、 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 加强临摹和欣赏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临摹和欣赏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加善于观察,提升绘画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在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优秀的美术作品导入到电脑当中,然后利用其放大功能,向学生展示作品中的每个细节。例如,在欣赏《开国大典》这幅作品时,首先对学生进行作品作者和创造背景的介绍,并且从这些信息中揣摩出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情和思想动态,让学生不但了解开国大典当时的场面,同时也能够对历史跨时代再现,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力和鉴赏力得到显著提升,而且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激发。
在进行临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学重点,即以形式美为主,以作者情感为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临摹,一方面学生可以采用坐标格的形式进行,这样做能够使临摹更加精准;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自由临摹的形式,能够为作品的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例如,在对写实范本的临摹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注重学生的心理动态,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对学生的全面掌握,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在教学中与学生的心理相结合,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升。在新时期背景下,美术的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女生头像,但是个别同学却主动要求改成动物头像,究其原因,因为人物头像是其短板,对于不熟悉的内容缺乏自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若是对其进行严加指责,则势必会有损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如果教师改成让学生自由创作,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绘画则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给学生足够的自信和成就感,这时再鼓励其尝试陌生内容的绘画,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心理,积极突破自己。在探索新领域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对其进行引导与讲解,这样做既能够使学生的绘画兴趣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得到显著的增强。
此外,由于部分美术作品经过多次印刷,对其本身的色彩效果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难以对其进行良好的鉴赏。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资源库找到相关信息,并利用幻灯片等形式表现出来,弥补这一不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三) 加强视觉感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美术作为一种活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艺术性以及人性意味,它既包括感性层面又包括理性层面,既是人类的心理表达,又是一种生理反应。在人类的活动中,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从视觉中获得,因此在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视觉感知教学,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对此,教师应除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美术相关知识的讲解之外,还应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艺术的力量去感知美、追求美。例如,教师在核心素养教学中,可以设置相关的课题让学生课下完成,如“劳动之美”“学习之美”“家人之美”以及“自然之美”等等,这样做既能够提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美的认知,增强其观察能力,同时也与义务教育中对美术核心素养方面要求相符合。
综上所述,初中生受年龄的影响,其思想观念与素养都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其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要对核心素养具有深刻的认识,清楚的了解其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及视觉感知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力以及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认知与追求,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振雷.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劉雅倩.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陈群.我国初中美术教科书中欣赏教学内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吴丽琴,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