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效用水平测度及优化评价

2018-02-01 11:16刘妍吴远远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贸易结构柯布东盟

刘妍 吴远远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结构的角度,利用2005-2014年贸易数据研究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优化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 贸易结构 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 贸易效用 产业内贸易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资源和要素条件上具有相似的比较优势,不同行业的贸易呈现互补和竞争并存的局面。整体上,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呈现较高的互补性和较低的竞争性。具体来看,中国的出口贸易与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的进口贸易存在较小的互补性,而中国的进口贸易与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贸易存在较明显的互补性。虽然双方在大多数行业并无明显竞争关系,但在某些资本/技术或劳动密集型行业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出口竞争性,如电子机械、办公器械、服装类等行业。随着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结构的逐步趋同,双方的竞争关系会越加显著,贸易结构的调整对双方贸易关系的长期发展举足轻重。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的调整需要建立在优化彼此贸易效用的基础上,然而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其贸易效用水平的评价。贸易流量对贸易效用水平的影响如何,是否利于双边贸易效用的提升,亟需运用经济学理论的支撑进行探讨。因此,对中国-东盟贸易结构调整的效用水平和失衡的偏差程度进行测算,进而提出双方贸易效用最优调整参数尤为重要,贸易效用优化方案的提出可以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的调整指明方向,对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意义重大。

中国-东盟贸易效用优化的理论模型

(一)模型构建

1.基本假设。该模型的构建遵循以下基本假设:第一,中国和东盟是双边贸易,不涉及第三方国家;第二,中国和东盟可贸易产品分为第I类、第II类和第III类三大类,中国相对富裕第III类产品,东盟相对富裕第I类和第II类产品;第三,中国和东盟的三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均未饱和;第四,中国和东盟的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可自由流动,无任何交易费用。

(二)数据来源

为保证样本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2005-2014年间,四个国家商品进出口贸易占东盟总额的平均比重约83%,也是东盟国家中货物进出口贸易进入世界前30名的国家,因此选取这四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东盟贸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从中国商务部网站搜集整理了2005年-2014年中国-东盟四国的双边贸易HS编码数据,参照林桂军(2012)的产品分类标准,将第1类活动物、动物产品,第2类植物产品,第4类食品、饮料和烟草及第5类矿产品,划分为第I类-资源密集型产品;将第7类塑料、橡胶,第8类皮革制品、箱包,第9类木及制品,第10类纤维素浆、纸张,第11类纺织品及原料,第12类鞋靴、伞等轻工产品,第13类陶瓷、玻璃,第14类贵金属及制品,第15类贱金属及制品,第18类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第20类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及第22类文物制品,划分为第II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将第6类化工产品、第16类机电产品和第17类运输设备,划分为第III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以2005年为基期,分别按照不同商品的价格指数进行折算,双方贸易额的变化即可反映贸易数量的变化程度。具体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三)实证结果

本文运用Eviews7.2软件,将2005-2014年的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数据对贸易效用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 R2=0.9582,模型拟合较好;t检验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表明X和Y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以估算出(9)式中的参数关系 k/k′=1.1847,当k=1时,k=1.1847。将k和k值以及处理过的中国-东盟双边进口贸易额代入公式(6),即可求得效用弹性参数 α1=0.20、 α2=0.32、 α3=0.66、 β1=0.04、 β2=0.29、 β3=0.67,则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Cobb-Douglas效用函数为:

可见,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的最大贡献值均来自第III类产品贸易,其次是第II类产品。中国自东盟进口第I类产品的比重远大于东盟自中国进口的规模,中国进口第II类产品的规模也相对较大,东盟自中国进口第III类产品的规模相对较大,但是与出口至中国的差距很小,说明中国和东盟在第III类产品领域存在产业内贸易,且东盟向中国出口该类产品的规模日渐扩大。

将2005-2014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进口贸易额数据带入效用函数,可得中国东盟的贸易效用函数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将效用弹性参数代入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最优方程组,可得:

公式(11)即为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效用最优点。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实际数据分别代入方程组(11)中的x1y2/x2y1、x1y3/x3y1和x2y3/x3y2,然后将算出的数据分别与4.53、5.08和1.12比较,得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效用与最优点的差距变动率,越接近0则说明贸易效用越接近最优化。具体效用差距变动率的演变见图3所示。可见,中国和东盟三类产品的贸易效用呈波动变化。总体上,2005-2008年双边贸易效用与最优目标值的差距较大,2009年之后向最优效用集中较为明显,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贸易效用相对更接近最优化目标。

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

基本结论。第一,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总体呈提升趋势。2005-2008年双边贸易效用与最优目标值的差距较大,2009年之后有所提升,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贸易效用最接近优化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2010年CAFTA全面创建,带来了区域间贸易的便利化,为双边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区域内零关税覆盖范围的扩大,降低了贸易成本,促使了区域外贸易向区域内贸易的转移,为双边贸易效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2013年中国提出与东南亚国家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进一步改善了双边贸易的整体环境,对提高双边贸易效率、降低成本、扩大规模,进而提升贸易效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第III类产品贸易对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的贡献程度最大。尤其是东盟效用的提升,相对于中国更加依赖第III类产品自中国的进口。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制造业日渐兴盛,面向东盟的出口结构变化很大,第I类产品的出口大幅下降,第II类产品出口有所上升,第III类产品的出口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中国与东盟在第III类产品贸易领域存在产业内贸易。通过比较中国与东盟各自的贸易效用发现,中国自东盟进口资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效用弹性为0.66,出口该类产品至东盟的效用弹性为0.67,资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对两地的效用弹性相当。可见,该类产品领域存在很大的产业内贸易。随着东盟经济实力的提升,势必在技术生产领域对中国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政策含义。第一,增强竞争意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和东盟产业结构类似、竞争性日渐凸显的局势下,中国应提高竞争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上推进产业升级,从加工大国积极向制造大国、技术创新大国转型。第二,加深产业合作,实现贸易效用双赢。中国和东盟在国际分工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在CAFTA和“一带一路”的良好发展环境下,双方应加深在农业、能源、运输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提升合作水平,促进双方贸易效用的共同优化。

参考文献:

1.叶刘刚,白福臣,尹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变迁:1992-2012[J].東南亚研究,2015 (1)

2.侯铁珊,宋岩.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3.沈国兵,张鑫.美元弱势调整会造成中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偏转吗?[J].南开经济研究,2015 (3).

4.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

5.史智宇.出口相似度与贸易竞争:中国与东盟的比较研究[J]. 财贸经济,2003(9)endprint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柯布东盟
本期焦点人物: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 小约翰 •柯布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寻求超越西方现代文明的新途径——美国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家柯布教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