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华丽+纪祥+魏文静
摘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与榜样示范及自我效能理论。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了主体的能动意识增强、环境更加广阔、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内容和资源多元化等新特点。本文在对社会学习理论之要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对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作用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心理学方面的重要理论,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尤其是学习理论方面引起学术界重要关注的一派理论。尽管社会学习理论没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道德教育观点和方法,但其核心思想为学校道德教育构建了一种新的思维框架,对我们今天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今网络环境复杂,高校中的德育工作更加复杂和不容乐观,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本文拟从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分析这一理论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从社会学习理论观点来看,心理的机能就是人、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要求我们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理解行为,行为受到内外环境和个人的认知及需要的影响,反过来人的行为又会改变、创造环境,影响人的认知和需要。个人能感知环境的许多方面,但个人并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刺激,有时候,环境因素能对行为产生强大的制约作用,而在另一些时候,人的行为和认知又会成为环境事态发展的重要调节者。
2、观察学习与榜样示范
班杜拉认为,个体不必经过亲身体验,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动作的模拟,语言的掌握,态度的习得,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观察来完成。观察学习可以缩短学习过程,迅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技能,并且能够避免由于自身尝试的错误和失败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
班杜拉认为凡是能够成为学习者观察学习对象的,就可以称之为榜样或示范者。榜样可以是活生生的人,也可以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人或物。
3、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与感受。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胜任感及其自信等方面的感受。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做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和努力程度,还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从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表现。同时指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他们的期望值高,善于显示成绩,遇事能理智处理,能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进而在需要时能发挥智慧和技能。
二、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一)高校德育工作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意识增强
主体意识即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高校德育工作对象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处于家长和学校的双重管控之下,无法完全实现自身的自主和自由。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基本远离父母,高校的管理也比较民主和自由,因此他们的自主和自由意识极具膨胀,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所以,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需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才能使高校学生缺失的主体意识得到补充,使积极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和固化,使消极的主体意识得到糾正和转化。
(二)高校德育工作环境更加广阔
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环境主要集中在教室、办公室等场所,高校德育工作者通过口头说教和书面材料的宣传进行工作。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也导致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而在网络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和环境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一方面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挖掘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一对一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高校德育工作者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主动、快速地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三)高校德育工作方式和途径多样化
传统德育工作一般采取言传与身教、正面教育与反面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这些教育方式多数呈现平面化的状态,缺乏感染力,且对教育对象的感官刺激不深。而在网络时代,网络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网络文化的载体包括手机短信、QQ、微信、博客、网络论坛等,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载体,可以提供文本与超文本,具体与抽象的知识技术和声、像、文字的结合,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德育工作方式,它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观、更深入。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增强德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高校德育工作内容和资源多元化
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资源主要来源于书本和教材,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传播。而网络信息时代,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传输声音和动态画面。学生只要拥有一部有联网功能的手机,既可方便地获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种信息。高校德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想要的各种教育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将德育的内容传输给学生,与学生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由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主体。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德育工作的具体借鉴
(一) 交互决定论对网络时代高校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endprint
1.优化网络环境,开展网络文明教育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外部环境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相互作用,又是相互决定的。因此,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内部认识和外在行为都会与外在网络环境相互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德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去满足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德育工作的需要。把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德育工作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的教育和引导,指导他们在网络使用中文明言语和行为,只有在文明健康的的网络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发挥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2.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师生互动
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出发,他特别强调社会环境和社会学习以及个人内部因素这三者在处于社会化进程中的品德形成和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外部因素只有被个体认可,并且个体的能动活动表现出来,才能够发展其作用。
因此个人内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高校德育教师要注重学生认知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既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面对面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和说教。又要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从网络环境中获取素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网络形式和语言去传播给其他学生。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才能够使其道德水平在环境和认知因素的动态影响下得到提高。
(二)观察学习与榜样示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1.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做到言行一致
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包括教师、行政管理者,还包括学校后勤服务人员等。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日常中注重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素质。儒学大师孔子亦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课后的日常生活和网络平台上也要注意自身素质和形象,做到言行一致,如果教育者言行不一,会使受教育者受到不良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直接影响受教育者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2.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人物、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社会环境特别是大众传媒中的优秀人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特别是学生同辈群体中的优秀典型,都是教育学生的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可信性和感染性。因此,学校必须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还要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去宣传和号召学生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德。运用榜样示范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仰之情,增强其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使其把榜样与自己的道德认识、情感、行为联系起来,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自我效能论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1.正确运用评价,合理奖惩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严格制定相应奖惩制度,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学金奖励,思想品德高尚的学生进行表扬,科技竞赛、文艺活动积极参加的学生进行奖励等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班级风气,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一些违规违纪的学生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罚,本着教育为先的态度对一些有违纪行为的同学进行教育,使其改正不良行为,提高其整体思想觉悟。
2.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对于职业学校德育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使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及时肯定的评价。对于道德表现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行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激励其他学生的观察行为,获得替代性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对于品行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其获得成功的经验,以逐渐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从而使他们改变错误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结论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理论以及自我效能理论等都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如今网络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信息获取渠道过多,资源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通过总结这些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我们实践中,我们就可以将挑战转为机遇,让大数据和网络新媒体技术为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服务,让理论成为我们实践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辽宁人民出版,1989:7.
[2]莉萍.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道德发展观[J].教育探索,2001(1)
[3]任朝霞.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4]陈 茜.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J]. 中國教育信息化 (高教职教) ,2013,(9):46-48.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