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18-02-01 17:32王乾光张文悦
山东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信息化

王乾光+张文悦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通过计算机代替手工账,从而大大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账中逐渐解放出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财务软件中增加了财务管理的一些功能,比如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控制等功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方面的需求。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入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此阶段以ERP软件为代表。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会计专业学生在走向会计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熟练的会计信息化操作能力。其次,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综合能力,不仅要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还要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使得学生成为熟悉会计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和会计信息化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最后,信息化仍在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领域已有一些成果应用于会计,从而会计专业学生能够迅速的掌握和解读最新信息和技术来应对新事物新情况。

一、会计专业现状

信息化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现实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不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会计专业开设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财税信息化》等信息化课程,往往以某一主流财务软件为主进行学生单机式学习,内容包括系统初始化、财务链以及供应链等,相对缺乏网络财务软件的实战演练,同时这些课程基本局限于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角色,其他角色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往往得不到拓展。课程体系中对会计信息化课程集中在财务软件的使用上,信息技术类课程开设较少,比如数据库应用技术以及办公软件的专门应用缺乏开设。课程体系中偏重传统财务类课程,对其他经济管理如经济、金融、法律、税务等课程缺乏关注,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存在陈旧问题。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经常会发生重大变动,会计专业面临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对教材的要求也应该及时更新,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修改后的内容。但由于一些学校习惯采用一些“经典”的教材,而教材的修订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够得到有效更新,另外也存在一些教材编著者不关注行业最新动向,因循守旧,能不改尽量不改,使得更新时间进一步拖长,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受书本陈旧知识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潮流的发展。近年,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政策变更尤为迅速,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迫切需要在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中做相应变动。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观念陈旧问题。高职与其他本科研究生教育存在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更侧重于技能操作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校三年较短时间的培养过程中掌握能够在社会中顺利从事相关工作的技能,一线会计工作由于信息化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客观上要求高职会计教育也应顺应潮流调整,但由于教师观念上等问题,使得调整变得不明显或者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高职教师观念的落后与教师的出身有关,高职教师绝大多数来自各大学研究生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一线行业的最新变化缺乏一手资料,在教学上只顾按教材把内容讲好,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关注不够。

(四)高职会计学生思想观念问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的选择,很大一部分不是自己做出的,很有可能来源于父母、亲戚、朋友的意见,自己本身缺乏对会计专业的了解,有些对会计专业还不是很感兴趣,进校后,对会计专业的看法,往往受同学的影响,而同学的观念可能存在不少偏见,而任课老师往往只顾自己所上课程的讲授,班主任有些还不是专业老师,而且更倾向关注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表现,缺乏对学生在专业上引导的相关知识和激励。在这种情况下,高职会计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趋势漠视也就容易理解了,经常可以发现高职会计学生对专业技能不关注,以为略懂一点,就心满意足了,以后在社会中再进行学习也不迟。另外,对某些不是会计类课程但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必备的课程比如以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为内容课程更不重视,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潮流。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为适应信息化环境,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针对相关问题作出相应教学改革措施,才能培养出符合信息化环境要求的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设置是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的关键,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更新培养方式,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使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存在随意设置課程设置的现象,除去会计类核心课程之外,有些课程缺乏实质内容,仅仅存在为了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而设置一些课程,因此,有必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注重从基础到拓展深化的顺序。具体来说,课程体系中应该增加信息化以及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应用技术》、《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以增强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深刻理解信息化的涵义。在拓展课程中应开设会计综合实验课,使得学生将会计专业知识进一步延伸,会计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及时更新教授内容

由于一些“经典”教材存在更新慢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要求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可以在选择教材时候,可以选择更新最好的相关教材。在一定情况下,在有些课程中,可以自己编写符合各个学校实际需要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在学校中选择有资深教学经验了解学生也熟悉理论的老师,在企业中选择有丰富的会计实际工作的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编委会,编写相关教材。编好教材使用过程中,如果存在错误和过时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编委会应该定期开会,讨论教材修订问题。在没有条件自编教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组织相关课程组集体编写在一些“经典”中存在不当内容的补充或者改正内容。

(三)优化高职会计教师队伍

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会计领域专家针对会计信息课程与实际需求结合的内容做面向高职会计教师的专门讲座,引导教师关注行业前沿问题,也可以定期派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去顶岗实习,使教师真正了解企业中一线会计岗位的真正的能力需求。只有让教师真正知道高职会计专业所存在的缺陷,教师才会意识改进现状的迫切。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应注重教师备课,在备课中交流教学心得,共享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另外,高校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向在企业中有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倾斜。这些教师相对来说在教学中更能够根据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最新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授课。

(四)引导学生关注会计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应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其中之一就是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应拓展会计学生的视野,关注会计信息化。首先,应鼓励学生思考会计行业的变化和趋势,并养成主动学习新知识和获取新信息的习惯。其次,会计信息化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会计知识,还必须掌握计算机以及与会计相关的经济、金融、管理等知识。最后,为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可以在校园内组织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优秀学生选拔出来可以参加省赛,甚至国赛,在准备比赛和在激烈比赛中,激发学习会计知识的热情,促进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祝兰 丁金平.高职信息化会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2]冯巍.基于信息化背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1).

[3]王洪涛.信息化时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时代报告.2016(48).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信息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