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绿色防控技术

2018-02-01 21:07李云龙卢彩鸽郑建秋
中国蔬菜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韭蛆防虫网图版

胡 彬 李云龙 卢彩鸽 郑建秋

(1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

生产上防治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易造成韭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菜田农药面源污染。针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特点,提出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又称韭蛆、韭菜蛆、根蛆等。其为杂食性害虫,可为害7科30多种蔬菜和多种食用菌,以韭菜、洋葱、大蒜、韭葱、香葱为主,尤其喜食韭菜。该虫为我国特有的害虫种类,几乎全国都有发生,已成为限制韭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绿色防控是通过防治技术的选择和组装配套,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为害,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作物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重要靶标病虫害为主线,组装绿色防控技术或产品,是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重要模式,有利于植保技术加速推广。针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特点,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以期为韭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韭菜产业健康发展。

1 发生现状

韭菜迟眼蕈蚊无滞育特性,只要温、湿度适合,可终年繁殖为害。在北京郊区露地韭菜田,1 a(年)能够发生4代,世代重叠明显,3月下旬越冬代幼虫开始为害,10月下旬第4代幼虫陆续入土越冬。春季和秋季是主要的为害季节,分别为4~6月和9~10月,其中5月中上旬和9月中上旬为幼虫常年为害高峰期;7~8月田间为害显著下降。拱棚生产发生普遍,春季扣棚为害提前,秋季扣棚后幼虫为害加重,发生延后。温室韭菜田可周年发生,冬季扣棚后会逐渐加重,3月中下旬出现幼虫为害高峰,去除棚膜后发生特点与露地基本相同。新韭菜田发生普遍较轻,2 a(年)以上的韭菜田有韭蛆的超过85%,严重田块有虫丛率达到95%以上。韭蛆造成的损失普遍较大,一般情况能导致减产20%~30%,重者减产超过50%,防治不力可导致毁种绝收。

2 为害特点

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幼虫在韭菜叶鞘基部、鳞茎内和韭根周围土壤越冬,多在韭株根茎周围的土缝内、土块下和叶鞘缝隙等隐蔽地方产卵(彩色图版1)。初孵幼虫向下爬行,啃食韭菜新芽、嫩茎,或者聚集取食韭株的叶鞘下部、鳞茎上部(彩色图版2),刺破表皮后蛀食内部组织,随着取食伤口腐烂不断深入(彩色图版3)。新芽和嫩茎受害,轻者叶片畸形(彩色图版4),长势纤弱;重者伤害生长点,导致不能发棵(彩色图版5)。叶鞘受害,外层叶片首先表现症状,初期叶尖或者叶片单侧条状黄化萎蔫(彩色图版6),接着整株黄化、叶片萎蔫,最后韭株黄萎倒伏(彩色图版7)。鳞茎受害,除了能引起植株萎蔫倒伏外,严重时整个鳞茎腐烂,韭丛彻底死亡。田间一般呈点片发生,重受害田呈现缺苗断垄状(彩色图版8)。

3 主要防控难点

笔者调查发现,不少菜农缺乏预防韭蛆发生的意识,对韭蛆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认识模糊,不清楚如何去避免或者减少韭蛆发生。加之韭蛆是地下害虫,初始为害难以察觉,不易及时发现,往往发现之后虫量已经较大,田间受害严重,以至于不得不使用化学杀虫剂。目前在韭菜上针对该虫登记药剂施用方法主要为灌根和拌土撒施,用药量普遍较大,安全间隔期普遍较长。韭蛆的为害特点决定了其难以被彻底防治,农户极易超量用药,无法保证足够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导致韭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超量用药还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致使防效降低,甚至防治失败,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甚者会滥用高毒违禁农药防控韭蛆。化学杀虫剂使用不当导致的韭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成虫和幼虫防控并举,做好种群数量控制。其中预防工作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天敌释放;防治工作应以化学药剂为主,需重视生态调控技术。

4.1 农业防治

4.1.1 清洁田园 避免前茬为百合科作物,实行3 a(年)以上轮作。韭菜育苗和定植地块宜选用排灌方便、质地肥沃的壤土,与葱、韭、蒜等百合科作物种植地块以及食用菌种植棚距离100 m以上为宜。田间的韭菜残体可吸引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应避免在韭菜田内及四周堆放韭菜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播种前或定植前深耕土壤,清理各类残体,晒土风干7 d(天)左右,可以使土中的各虫态韭菜迟眼蕈蚊死亡,减少虫源量。

4.1.2 栽植模式 韭蛆对韭菜的侵害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虫量较低时,由于韭菜自身具备分蘖特性,会产生补偿效应。因此,应选用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和直立性好的品种,合理密植,利于韭蛆轻度为害后补偿产量和增强田间通风。移栽时尽量不要单株密植,以小丛密植和小垄丛植为宜。

4.1.3 肥水管理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韭蛆发生加重,考虑到韭菜生育期长,养分需求量大,定植前需施足底肥,但不可过多。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肥,有条件的可测土配方施肥。夏季养根期间控水控肥,及时排涝。幼虫喜食腐殖质,在韭菜行间撒布秸秆、椰糠等基质可促使韭蛆加重发生(彩色图版9),宜避免。控制地表湿度有利于减轻韭蛆的发生。设施韭菜生产使用滴灌有利于降低韭蛆的虫口密度。

4.1.4 收割管理 收割次数多、频率高的韭菜田易被韭菜迟眼蕈蚊侵害,韭蛆易重发生。从防控韭蛆的角度考虑,结合韭菜养根需要,韭菜种植和收获需加强计划性,全年收割总次数不宜过多,以连续收割2~3次为宜。收割后及时清理畦面的残体,还可在地表撒施草木灰,能够起到减少韭蛆为害的作用。

4.2 生态调控

4.2.1 剔韭晒根 两年生以上的露地丛植韭菜,可在春季土壤开始解冻、韭菜萌发前扒土晒根,能够显著降低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选晴好天气,扒开韭丛周围的表层土,露出鳞茎上端,并剔去韭株之间的表层土,晾晒3~5 d(天)后拢合韭丛并培土。冬季设施生产田可在扣棚之前进行剔韭晒根,晾晒7 d(天)左右为宜。

4.2.2 日晒高温覆膜 韭菜收割以后,在地面铺上透明保温的无滴膜或者架矮拱棚,利用晴好天气日光直晒,使土壤温度超过40 ℃,并持续3 h(小时)以上,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韭蛆。该技术对于蓟马、蚜虫、葱寡黄毛跳甲等害虫也有非常理想的防效。综合考虑光照要求和韭菜养根需要,在高温季节进行生产的韭菜田较为适宜采用该技术。

4.2.3 高温闷棚 温室韭菜夏季养根期间,不撤去棚膜,各风口适当打开,控制浇水,使田间维持在一个高温干旱的状态,能够显著降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数量。

4.2.4 低温杀虫 冬春保护地生产的韭菜可以利用秋冬室外低温压低生产初期虫量。主要做法是:去除棚膜或者完全敞开所有风口,也可以在南侧做风障,使韭菜地上部充分干枯,并及时清理畦间枯黄残体;然后根据预期上市时间确定扣棚提温时间。露地韭菜(翌年待播田)应在田间夜冻日消的时节浇封冻水,北京地区一般在11月下旬前后进行。翌年春季解冻后,视墒情进行春灌,也能杀死部分越冬幼虫。

4.3 物理防治

4.3.1 设置防虫网 在韭菜棚的通风口、出入口处设置防虫网,能够显著降低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设置的防虫网尺寸应将风口、出入口完全覆盖。综合考虑透光率、通风透气和阻隔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需要,以40~50目的防虫网为宜,夏季栽培可选用深色防虫网,其他季节栽培可选用无色防虫网。在防虫网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用力拉扯,以防孔径变形或者破损,受损后要及时修补漏洞。

4.3.2 臭氧消毒 臭氧为强氧化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成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还有较好地兼防灰霉病的效果,宜在保护地韭菜田使用。韭菜收割后1~2 d(天),清除畦面残体,密闭棚室,利用BT2010-Ⅰ自控臭氧消毒常温烟雾施药机释放臭氧消毒4~6 h(小时)。深秋至早春季节的7:00~11:00以及15:00~20:00为理想的操作时间。为保证臭氧的杀灭效果,应确保棚室密闭,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

4.4 理化诱控

4.4.1 色板诱杀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颜色具有一定趋性,黑色粘虫板诱虫效果较好,黄色粘虫板次之(彩色图版10)。露地生产每667 m2韭菜田放置黄色粘虫板3~5块,对成虫发生能起到监测作用,以便及时开展化学防治。保护地条件下,每667 m2放置25~30块诱虫板可以起到一定的杀灭成虫效果。韭菜迟眼蕈蚊成虫一般活动距离较小,且喜在地面爬行,因此诱虫板不宜放置过高,色板下缘在植株顶部以上5~10 cm处即可。使用过程中注意定期更换粘虫板,便于及时掌握成虫发生动态。保护地使用时应与防虫网结合使用。

4.4.2 灯光诱杀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光线有趋性。可选用杀菇蝇蚊的食用菌杀虫灯,根据灯光功率选择布放密度。露地生产应结合田间监测使用,粘虫板上有少量成虫时开始使用,傍晚至凌晨开灯。

4.4.3 气味诱杀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气味有趋性。将糖、醋、酒、水按体积比为3∶3∶1∶10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糖醋液,然后按照2%的用量添加90%敌百虫原药或10%噻虫胺悬浮剂等化学农药,还可以在糖醋液里添加大蒜素等气味引诱剂,用以诱杀成虫(彩色图版11)。保护地使用应注意结合防虫网。

4.5 生物防治

4.5.1 保护田间天敌 生产中要注意避免或者减少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天敌利于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种群。韭菜田连片面积不宜过大,与其他田块交替存在有利于维护田块生物多样性,避免种群猛增。

4.5.2 释放天敌 昆虫病原线虫施入田间后能够主动搜寻韭蛆,通过韭蛆的肛门、气孔等处进入韭蛆体内,随后释放出共生细菌,使韭蛆患败血病死亡(彩色图版12)。该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持效性良好,病原线虫能够主动追踪害虫,持续控害。选择对韭蛆寄生效果好的病原线虫品系,在幼虫为害期释放,应注意地温和湿度要适合病原线虫大量繁殖。露地、拱棚、大棚和温室的韭菜田均可以使用,昆虫病原线虫也可以与目前登记的化学杀虫剂结合使用。

4.5.3 生物农药 目前登记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只有含孢子150亿个·g-1的球孢白僵菌颗粒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微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邢建安等,2007;王萍 等,2011)、苏云金杆菌(成学美等,1998;张强 等,2002)和荧光假单胞杆菌(吴艳兵 等,2003),植物源杀虫剂天然除虫菊素(王萍 等,2011)、藜芦碱和蓖麻油酸烟碱(臧君彩 等,2000)、苦参碱(郑方强 等,2002)、印楝素和高渗烟碱(陈栋 等,2005)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但目前还未见登记产品。

4.6 科学用药 应从合法、合规、合理3个方面加强农药的科学使用,这是避免或减轻韭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4.6.1 选择登记药剂 应因地制宜,坚持从正规渠道购买登记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或者“韭蛆”的合法农药产品,避免使用非登记农药,以及坚决杜绝使用高毒违禁农药防治韭蛆。目前登记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制剂只有1个,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登记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制剂有18个,分别是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含量包括10%、20%、25%、50%和70%)、2%吡虫啉颗粒剂、5%吡虫啉颗粒剂、20%吡虫·辛硫磷乳油、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70%辛硫磷乳油、21%噻虫嗪悬浮剂、10%噻虫胺悬浮剂、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20%灭蝇·噻虫胺悬浮剂、28%虫螨·噻虫胺悬浮剂、30%氟铃·噻虫胺悬浮剂、50 g·L-1氟啶脲乳油和10%氟铃脲悬浮剂。选用药剂时需考虑抗药性问题,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4.6.2 按照农药标签用药 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准确测算用药量。配备农药的用量和浓度要精准,有条件的菜农可使用精准用药量具准确配药,切勿随意增减用量和浓度。严格执行单季使用次数和农药安全间隔期,充分考虑药剂防治与韭菜收割时间的关系,若韭菜即将达到收割标准,可适当提前收割或者在收割后再行防治。

4.6.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① 移栽苗处理。移栽韭菜定植前精细理苗,去除弱苗、病苗和带虫的韭苗,然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辛硫磷乳油500~600倍液蘸根1 min(分),能够减少韭菜迟眼蕈蚊在生产期为害。

② 田间用药。要做到尽早防治,成虫防治和幼虫防治并重。成虫防治应根据田间监测,在成虫发生始盛期,即诱集成虫数量显著上升时尽快防治。尽量在9:00之前或16:00之后喷雾,应前进施药,注意药液要覆盖到韭株、土表和棚室隐蔽处,最好覆盖整个过道、架材和棚室内表面。

化学药剂防治幼虫应避开韭菜生长期,主张冬季生产夏季施药,春季生产冬前施药。生长期用药的最佳时期是幼虫为害初期,即田间零星出现韭菜叶尖发黄变软逐步倒伏,挖根可见少量幼虫的时候,若此时距离收获时间能够充分保证农药安全间隔期,应立即施药防治。结合冬灌、春灌和剔韭晒根施药,效果更佳。灌根和撒施农药时,不要通过加大用量来提升防效,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提升农药的利用率。尽量以小范围为单位施药,如无畦则隔离成小块区域,若畦长则适当分段施药。灌根时宜先浇水后施药,可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地面或者逐畦、逐块定点喷淋,有助于提升农药利用率,用药时应酌情将药剂稀释成一定量母液,每667 m2韭田不少于15 L母液;撒施前可将药剂与细沙或细土拌匀,每667 m2韭田不少于30 kg毒土。

猜你喜欢
韭蛆防虫网图版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华南地区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改进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邯郸地区噻虫胺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韭蛆综合治理研究及应用
韭蛆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