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王光嗣,龚 蕾 ,党丽娜
(1.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2.十堰房县城关镇卫生院,湖北 十堰 442100)
1.1.1 工作责任:心内科护士服务对象是各种心血管病患者,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而准确的处理各种突发的危急事件。护士在这种高风险的环境中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精神高度紧张。低年资护士由于步入工作岗位时间较短,临床经验不丰富,对病情的发展缺乏预见性,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1.1.2 工作环境:病区拥挤,心内科护士每天接触各种监护仪器及微量泵,身体受到辐射及噪声的刺激,在这种拥挤嘈杂的环境中如果护士抵抗力较低,在接触危重病人时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容易产生疾病,因而护士容易烦躁、恐惧[2]。低年资护士在这种环境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1.1.3 工作模式:“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的正常规律,加之医院护士的严重缺编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工作量大,上班人数少,上夜班的护士更少,心内科护士单独值夜班时,危重患者较多,各种治疗护理由夜班护士单独完成,护士的体力消耗很大,与此同时还要收治急诊的心血管患者,造成护士心理高度紧张。低年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过硬的实战经验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单独上夜班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1.1.4 护患关系: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对医疗行业越来越高的要求,护患纠纷时常发生,护士的压力也随之增加[3]。低年资护士由于工作年限较短,缺乏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导致患者的反感、误解,更易引起护患纠纷,因此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1.2.1 个人工作能力:低年资护士由于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沟通技巧,当其行为无法满足患者和医生的期望值时,患者的不满及医生的批评使其工作积极性受挫,会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
1.2.2 个人业务需求:心内科护士超负荷及烦重紧张的工作使大部分护士工作之余无法抽出时间学习。
1.2.3 个人性格情操:面对繁重的工作、嘈杂的环境、紧张的护患关系,低年资护士由于生活阅历不足,如不能及时疏导、排泄消极情绪,更会加重自身压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医轻护的观念,认为治好病主要靠医生,护士只是打针发药而已,护士的社会价值无法得到患者的认可,甚至会有患者因对医疗费用及治疗效果不满而迁怒于护士的现象发生,这无疑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降低室内噪音,各种仪器的报警声音尽量柔和,保持病区清洁整齐,优化办公条件,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标识明确,便于护士查找。(2)丰富业余生活,组织医护人员外出旅游,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增加人文知识。(3)科室定期召开座谈会,促进护士,医生、领导间的沟通及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协商解决,创造良好融洽的工作环境。
(1)提高业务能力,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低年资护士因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在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对突发的病情变化有综合的分析能力和抢救应急能力,能默契的与医生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2)良好的护患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与病人及家属间的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患者的需求,关心、理解尊重患者,同时以宽容、大度、冷静、平和的心态来处理护患纠纷。(3)提高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4)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按需调配,合理排班,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排班,同时做到新老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1)学会自我调节及自我激励,当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及生活时,我们要提高及时排泄和转化它的能力。(2)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培养轻松健康的兴趣爱好,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收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礼仪、沟通等人文及社会知识,因此要合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的学习知识、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3)管理者应多关心低年资护士,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其心理变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解决工作上的的困难,疏导其工作中的压力。
2.4提高社会地位(1)加强宣传,护理是医疗的基石,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借助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护士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让公众对护理工作及其社会价值有实质性的了解。提高护士的物质待遇及精神奖励,创造和谐文明的工作环境。(2)低年资护士自身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懂得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心内科的低年资护士应在管理者的带领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专业、人文及社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急救应急能力、缓解应对压力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