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开智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在进行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疗时需要辅助采用留置尿管进行导尿的情况。如今,随着气囊导尿管在临床上表现出的操作便捷以及固定稳妥刺激性小,并且引流通畅等特点,在临床护理服务中通常将其提供给老年患者使用[1]。但是,随着气囊导尿管的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并发症也逐渐产生,尤其是在为老年患者使用导尿管时出现的留置尿管漏尿的情况,给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带来了较大的不便也加剧了患者的痛苦[2]。现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病区进行治疗的64例危重老年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中23例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同时根据原因探讨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急诊病区进行治疗的64例危重老年患者,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61~91岁,平均年龄(66.2±0.7)岁,发生漏尿23例,占总数的35.74%,均进行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次数为1~4次,均采用统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尿管留置时间3~30天,漏尿发生时间通常为置管后1~40天。
本次观察中对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的判定方法为:患者处于安静情况下其膀胱充盈但未夹闭尿管或是患者在夹尿管后尿液仍然从尿道口处渗出,发生“尿裤”或者是“尿床”的情况[3]。
选用的导尿管过细不能够与患者的尿道完全吻合,仍然留有空隙容易造成漏尿。在本次研究中,有9例患者在使用相同导尿管时发生漏尿情况,在更换导尿管后渗尿情况降低。
留置尿管的侧孔出被堵或者是气囊固定液不可以保障气囊的充盈,仍然有某些部位粘连留下空腔,甚至是气囊畸形都会造成尿液外渗。本次观察中仅有2例因为质量问题产生漏尿情况,在更换留置尿管后,尿液外渗减少2例。
患者体位不恰当或者是放置引流袋不合理均会造成尿管扭曲以及受压、折叠甚至是产生急性细菌性感染,而患者的尿液混浊以及尿液沉淀或者是血凝块将导尿管阻塞、将导尿管长期留置并未进行定期的冲洗更换会产生钙盐堆积从而造成导尿管阻塞引发引流不畅,进而发生尿液外渗情况。本次研究中仅有2例患者因为此类原因造成尿液外渗,其中1例患者是由于其体位不合理造成的引流袋位置放置不恰当造成引流不畅。
老年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以及长期卧病在床、昏迷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通常会因为其会阴处肌肉弹性变差,尿道括约肌与其盆底肌肉出现松弛;男性患者则由于其前列腺肥大造成尿道口狭小,所以在为其选择导尿管时需要选用型号较小的,并且导尿管与尿道内口不可以过于紧贴否则容易产生尿道周围尿液外渗情况。本次观察研究中,出现5例由于尿道松弛造成漏尿的情况。
第一次进行留置尿管的患者,对于导尿管的了解不够全面,并且由于不适应,容易出现紧张甚至是恐惧等不良心理,偶尔用力排尿会使残留在膀胱内部的尿液溢出。本次研究发生2例。
在导尿管气囊内注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容易使气囊漂浮在尿道口上引起尿液外渗,而气囊内注水量过高则会出现由于压力过大压迫尿管造成引流不畅同时对双输尿管开口造成压迫,促使患者产生想要用力排尿的感觉。本次观察研究中仅1例。
患者的尿道紧张程度与尿道失禁密切相关,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其尿道紧张程度会降低,同时由于其夹管的时间较长会造成膀胱内部尿液沉积,压力上升导致尿液外渗。本次研究中2例。
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护理。帮助患者全面认识留置导尿管以消除其紧张甚至是恐惧等心理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恰当的体位,并引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4]。
为患者选用合适的导尿管,对于初次使用导尿管的患者不建议采用过粗或是过细的导尿管,在为患者选择导尿管的时候应考虑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此外,对于留置导尿管的选择,应在使用前检查其质量问题,应该进行气囊注水,观察是否有漏水或是漏气、检验气囊大小以及形状是否存在畸形等检验操作。
在为老年患者使用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应该要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指导患者使用,依据留置导尿管上标明的气囊容量想气囊中注入适宜的水或是溶液,在注入生理盐水过程中需要用力适中并且均匀,关注压力变化情况与患者的主诉以防止球囊破裂或者是发生尿管置入时损伤尿道的情况。
在为危重老年患者提供留置尿管时应检查留置尿管的选用是否恰当并检查其质量,能够导致尿管漏尿的原因很多,因此通过对原因分析探讨应对措施并灵活掌握,在临床上面对不用情况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能够防治并且减低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及患者出现感染或压疮率,缓解老年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便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