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霞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重型颅脑外伤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分或以下的患者属严重危急重症疾病,发病后患者死亡率及伤残率均较高,存在并发症可能性较大,包括脑水肿等;病理发展过程复杂且恶化可能性较高,需接受临床急救处理,治疗措施复杂且预后效果较差,患者需接受长期康复治疗[1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选择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接受早期高压氧治疗,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接受早期高压氧治疗,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3±7.1)岁,疾病类型:脑挫裂伤21例、脑干损伤21例、脑疝形成32例。
纳入标准:合并明确颅脑外伤史,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患者均接受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氧气中毒病史患者;排除颅内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排除病情恶化患者;排除中途退出治疗患者。
高压氧治疗前护士负责告知患者高压氧舱治疗原理及时间,治疗注意事项,舱内压力保持在0.2MPa,使用面罩吸氧装置,待压力稳定后开始间断吸氧,时间多在20 min,后休息5 min,继续吸氧20 min。吸氧完毕后减压出舱,治疗3个周期,一个周期为10天。
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治疗前带领患者参观高压氧舱室,熟悉环境,介绍面罩吸氧过程,告知患者吸氧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如何与外界取得联系。进舱前护士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咽鼓管开张动作,要求患者根据舱外指令正确配合。护士应严格按照不同阶段观察患者表现,发布佩戴吸氧面罩口令后,患者开始吸氧,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严格掌握减压速度。出舱后主动关心患者,询问患者身体状况,适当休息后护送患者离开科室,给予家庭休养指导意见,提供饮食指导,加强护患交流,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疏导不良情绪[3]。
治疗显效:患者意识状态恢复,疾病相关症状消失,可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自理行为;有效:神志清醒,病情存在明显好转,疾病症状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日常生活部分自理行为需要他人协助;无效:神志状态无明显改善,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4]。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指标包括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81~89分)、不满意(<8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率。
7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均接受1个月的高压氧治疗,治疗显效51例(68.92%)、有效23例(31.08%);74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主诉非常满意64例(86.49%)、一般7例(9.46%)、不满意3例(4.05%),满意度为71例(95.95%)。
高压氧治疗是指患者在高压氧舱内呼吸纯氧气的治疗过程,氧舱内环境超过一个大气压,高压氧治疗作为脑外伤治疗的辅助疗法,可帮助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致残率,同时治疗期间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脑外伤发生后治疗原则为尽快恢复脑部梗阻部位血液供应,促进脑部供氧,减轻神经障碍表现,而通过高压氧治疗,可快速增高血氧,促进机体有氧活动,加快新陈代谢速度,改善脑细胞供氧量,促进预后。而高压氧治疗期间良好的护理干预及病情观察是十分重要,要求专业护士取得高压氧舱操作证书,熟练掌握操舱技巧,掌握高压氧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对患者加强病情观察。护士在操舱期间,正确加压、减压,及时在准确时机向舱内患者发布指令,早期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加强护患沟通。护士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满意度,保证有效吸氧,促进病情恢复[5]。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期间提供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