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2-01 10:10苗嵘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输液导管住院

王 婷,苗嵘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儿科中心;2.超声科,山东 青岛 266035)

静脉留置针通常也被称为套管针,由于管壁光滑、柔韧性好,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刺激小的优势,并且能够进行长时间的保留。小儿患者在临床输液治疗中,需要对患儿的静脉营养治疗和输血治疗等采用有效的护理手段,减少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儿在输液治疗中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1]。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操作方法和应用价值等均需要展开实践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2±0.7)岁,住院时间4~10 d,平均住院时间(5.8±2.0)d。全部患儿病情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或复杂合并症,排出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1±0.5)岁,住院时间5~10 d,平均住院时间(5.6±1.6)d;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2.4±0.4)岁,住院时间4~9 d,平均住院时间(6.2±1.5)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性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儿穿刺输液中使用钢针。观察组患儿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对其输液位置进行皮肤消毒处理,并将导管针去除,此时拿掉患儿的枕套,针芯转动后要使针头保持斜面朝上[2]。在肝素帽内将头皮针刺入,并同时将输液器关掉,排出空气。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求针头和患儿皮肤呈15°~30°的角,准确刺入患儿的静脉,待回血后降低针头和患儿皮肤的角度,继续将穿刺针向患儿的血管内推0.2~0.5 cm左右,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用右手对导管针进行固定,用左手将针芯拔出0.5~1.0 cm左右。外套管推进后将针芯抽出,用敷贴将肝素帽和导管针进行固定,同时拿掉压脉带,对输液速度进行适当的调节,最后进行封管处理[3]。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穿刺输液之后出现的堵塞导管、药液渗出、皮肤红肿以及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根据患儿的输液感受,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常规护理发生堵塞导管3例、药液渗出2例、皮肤红肿4例以及静脉炎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患儿疼痛评分(3.8±0.5)分。观察组45例患儿在静脉留置针护理模式下:发生不良事件堵塞导管1例、药液渗出0例、皮肤红肿2例以及静脉炎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8.9%;患儿疼痛评分(1.2±0.2)分。观察组患儿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患儿疼痛评分,本次实验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年龄较小的患儿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进行输液治疗,输液穿刺之后,考虑到患儿的血管较细,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寻找血管较费时,容易出错,患儿在疼痛刺激下苦恼,也会导致护理人员分心,导致一次穿刺不成功。多次穿刺或反复穿刺会导致患儿的输液疼痛程度明显加大,浅表的静脉也会破坏,给患儿的下次输液带来不便[4]。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方法,由于留置针材质柔软,可以长时间留置,不会对患儿的血管造成破坏,在小儿患儿输液治疗中较为适用。临床实践研究发现,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相较于常规输液护理,能够更加有效减少患儿在穿刺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堵塞导管、药液渗出、皮肤红肿和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降低患儿疼痛度明显,在临床实践中的总体护理效果良好,应用价值高[5]。

猜你喜欢
输液导管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颈枕输液袋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