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才会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贵州 都匀 558000)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需及时救治,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方案[1]。本研究分析了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植入预见性服务的方式及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1~79岁,平均(62.24±2.71)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2~79岁,平均(62.21±2.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急性期护理中采用常规性服务,实验组急性期护理中采用植入预见性服务。(1)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密切监测,并详细记录,若有异常现象需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处理。(2)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口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排痰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以稀释痰液。(3)消化道护理。给予清淡、丰富蛋白、易消化食物,昏迷患者给予鼻饲营养液。(4)皮肤护理。需保持被褥床单整齐,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发生。(5)尿道感染预防。每天消毒尿道口,嘱咐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预防泌尿感染的发生。(6)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护理全程需注意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对各项操作目的的认知,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和治疗。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7)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先从被动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并以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2]。
比较两组脑出血急性期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身心应激指标;并发症。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脑出血急性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满意有18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14例,总满意度为72.00%;实验组满意有39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8.00%。
护理前两组S A S、S D S、心率相近,对照组分别为(5 6.3 1±5.2 1)分和(5 7.1 4±6.5 1)分、(124.24±2.21)次/min,实验组分别为(56.31±5.21)分和(57.55±6.52)分、(124.31±2.26)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心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45.25±5.01)分和(45.21±6.11)分、(95.31±2.21)次/min,实验组分别为(30.51±1.15)分和(37.52±2.13)分、(86.31±2.2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64.50±2.13)min、(12.50±3.57)d短于对照组(86.61±2.59)min和(17.50±2.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心衰、泌尿系感染、肺炎等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心衰、泌尿系感染、肺炎各有1例,肌肉痉挛1例,关节畸形1例。而对照组心衰、泌尿系感染、肺炎各有4例,肌肉痉挛5例,关节畸形3例,压疮4例。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措施,是通过疾病发展规律和变化的掌握,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通过防范措施的应用有效规避或减少风险发生的护理过程[3]。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采取饮食、呼吸道管理、皮肤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各项措施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早进行康复护理加速功能恢复[4-5]。本研究中,对照组急性期护理中采用常规性服务,实验组急性期护理中采用植入预见性服务。结果显示,实验组脑出血急性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身心应激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身心应激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衰、泌尿系感染、肺炎等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植入预见性服务的方式及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身心应激,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和康复时间,提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