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对策浅探

2018-02-01 05:35:15杜承勇
中国应急救援 2018年5期
关键词:火场综合体商业

杜承勇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集商场、办公、餐饮、娱乐、仓库、汽车库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建筑日益增多。近五年来,全国共接报综合商业市场火灾9255起,死亡114人,直接经济损失10.7亿元,与单一功能建筑相比,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危险性复杂多样,火灾扑救难度增大。2018年6月1日刚刚发生的四川达州“6.1”塔沱商贸城火灾,就是一起重大火灾,火灾荷载之大、过火面积之大(约51100m2)、持续时间之长(近60多个小时)、扑救之艰难,在建筑火灾扑救中是不常见的。因此,及时地总结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消防部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升灭火救援能力十分重要。

1 近年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典型案例

2004年2月15日中午11时20分许,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大火造成51人死亡、70人受伤,过火面积2040m2,直接财产损失约426万元。该建筑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4328m2,一至二层为商场,第三层为洗浴中心,第四层为台球厅,第五层为歌舞厅。起火原因是二层某店铺雇工不慎将烟头掉落在木质地面上,引燃地面可燃物。

2008年1月2日20时25分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发生火灾。大火造成被困于火场内的2名德汇员工死亡,参加抢救被困群众的3名消防官兵牺牲,过火面积约65000m2,起火建筑内的服装、化妆品、玩具和文体用品等商品全部烧毁,直接财产损失约3亿元。该建筑由一期主楼、二期主楼和德汇大酒店连为一体,建筑层数最高十八层,共有1244个摊位,主要经营服装、化妆品、玩具和文体用品。起火部位位于二期A段与B段之间,斜坡通道南侧经营拖把、扫把的临时摊位处,起火原因系外来火源意外引发火灾。

2010年11月5日9时17分许,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商业大厦发生特大火灾。大火造成19人死亡,24人受伤,过火面积约15830m2,直接财产损失约1560万元。该建筑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42000m2,第一层主要为一些个体商户经营的小百货,二至三层为大富豪鞋城,第四层为家具商场,第五层为舞蹈学校和健身馆。起火原因是一层某精品店仓库顶部的电气线路短路所致。

2015年2月5日13时43分许,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颐东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发生特大火灾,造成17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2名群众、4名消防队员,过火面积约3800m2,直接财产损失约1173万元。该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22914m2,地下一层为车库、设备房,地上一层为小商品批发商铺及部分餐饮店,二至三层为小商品批发商铺,第四层为电影院和商铺。起火原因是一名9岁男孩在四层某店铺前用打火机玩火,引起货品燃烧并蔓延。

2018年6月1日17时55分许,四川达州塔沱商贸城发生火灾。经过消防队员持续60多个小时的奋力扑救,大火于6月4日上午11时被扑灭,火灾造成1人死亡,过火面积约51100m2。该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91000m2,地下一层为仓库、市场及冷库,地上一层为服装批发市场和小商品门店,第二层为日用百货商场,第三层为家用电器商场,第四层为库房,第五层为KTV。起火原因是地下一层冷库租户自行拉接照明电线引燃可燃物。

2 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特点

商业综合体建筑因其将购物、娱乐、餐饮、仓储等功能集于一身,建筑面积大、功能复杂,使其在火灾事故中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火灾特点主要为:

2.1 致火因素增多

商业综合体建筑具有经营种类繁多,人员复杂流动性大,难以统一管理等特点。据2010-2014年《中国消防年鉴》数据统计,这五年内全国商业场所的火灾起数增加166.7%。建筑内用电设备种类多、用电负荷大、电气线路复杂,增加了电气引发火灾的风险;厨房、锅炉房等固定用火部位火灾危险性大;商业运营过程中商家更替,内部装修、设备维修时使用明火或进行电焊时违反操作规程等也极易引发火灾。

2.2 火势蔓延迅速

商业综合体建筑内商铺密集,一些用于装修装饰的可燃易燃材料也增大了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电缆井、电梯井等竖向管井和中庭等共享空间使各楼层之间互相连通,如分隔设施不能正常启用,上下空间将连为一个整体,成为高温有毒烟气流动的主要途径,加速了火势的快速发展和迅速蔓延。比如,在2010年吉林“11.5”吉林商厦特大火灾现场勘察中发现,大部分防火卷帘在火灾发生后未能正常动作,高温烟气在火灾初期迅速沿自动扶梯向上蔓延,引燃所遇到的可燃物,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2.3 疏散逃生困难

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布局错综复杂,商铺陈列多样化,疏散路径复杂距离较长,顾客在缺乏有效引导时容易迷失方向,惊慌失措影响疏散逃生。大量装饰在外墙的广告牌、灯箱封闭原有外墙可开启窗户,导致烟雾不能及时排出,当含氧量低于10%时,导致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失去判断方向的能力,晕倒甚至窒息死亡。

3 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难点分析

从近年来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的实践看,其灭火救援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火情侦察困难

多起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实例中,虽然首战中队到场迅速,但因报警晚、消防设施失效、消防通道堵塞等原因,消防队抵达火场时,火灾多已猛烈燃烧,多点燃烧增加火情侦察难度。例如2004年吉林“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当第一批消防力量到达现场时,火势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大量人员被烟火围困,而且不少人员因跳楼而摔死摔伤。而且,由于建筑纵深较大内部结构复杂,火场侦察员如不熟悉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情况,在高温且视线较差的情况下很容易迷路,也会影响救援行动的顺利展开。

3.2 内攻实施不易

一方面商业综合体建筑体量庞大、进攻纵深长,火灾持续时间长,结构坍塌风险高,对消防队员个人防护装备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建筑内部功能分区和防火分区复杂,短时间易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消防力量到场后难以有效部署力量进行堵截和控制。

3.3 外攻展开受限

商业综合体建筑外墙多采用大面积的实体墙或固定的玻璃幕墙,一些原设计可以开启的外窗,在使用过程中也逐渐被室内沿墙布置的货架或室外大型广告牌遮挡,无法进行有效的自然排烟,严重妨碍消防队员外攻进入。2010年“11.5”吉林商厦特大火灾中,因建筑外墙大部分用实体墙和铝塑板封堵,加之防排烟设施人为断电停用,严重影响灭火救援工作,导致大量人员因吸入高温烟气窒息死亡。

3.4 消防设施失效

商业综合体建筑在建设期间,虽然都能按照规范规定安装了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但因疏于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火灾发生时这些设施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2008年新疆乌鲁木齐“1.2”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火灾后续调查中发现,自动报警系统因部分楼层施工,屏蔽了6个子站区域,使其处于基本瘫痪状态;而室内消火栓系统环管部分阀门被关闭,水流极小且没有压力,使得水枪阵地时刻处于被火势包夹之势,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内攻人员无法得到安全保证。

4 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对策浅探

4.1 细化灭火救援专项设计

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在2014版修订时,专门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章节,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设施的设置要求。在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从源头上细化灭火救援专项设计细节,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4.1.1 构建灭火救援通道体系

遵循“内攻为主,外攻为辅”的原则,考虑预留设计,以疏散楼梯间为基础,优化消防电梯、疏散内走道布置,形成能覆盖整个平面的内部灭火救援通道体系;以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登高作业面为基础,构建立体、多朝向、完整的外部灭火救援通道体系,消除内攻难点和外攻限制。

4.1.2 优化建筑消防设施布局

遵循“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原则,立足消防队员到场救援需要,充分利用和优先使用各种固定消防设施,改进消防设施布局。如每个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不少于一组的水泵接合器,便于开展高喷作业、紧急供水和灭火救援行动。

4.1.3 完善救援辅助措施设置

遵循“以疏为主,救人为辅”的原则,将提高建筑疏散能力的重要性放在救人之前,增设避难层(间)、避难走道、下沉式广场等临时避难区域,合理考虑预留进攻阵地,对进攻通道结构耐火能力进一步加强,如设置结构坍塌预警装置等,严防火情侦察和火灾扑救过程中人员伤亡。

4.2 攻克火场救援关键难点

通常,建筑火灾灭火救援的程序一般为,接警出动到达火场后迅速展开战斗,即火场侦察、警戒、疏散群众、抢救遇困人员、排烟、照明、通信、破拆、内攻灭火、供水和后援保障等。只有攻克灭火救援重点环节的难点,把握好重点,才能成功扑救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

4.2.1 火场侦察

商业综合体建筑火场侦察的难点在于,发生火灾后建筑内充满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能见度极低,侦察员若对环境不熟悉容易迷失方向等。针对侦察中的困难,可采取以下对策:

(1)在接到报警赶赴现场的途中,指挥员尽早确定侦察人员。实践证明一般非强化训练的战斗员在浓烟下行动能力不超过50m,超过50m时心理上会胆怯,行动能力降低。因此,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纵深较长,火场浓烟高温能见度极低的特点,应选择火场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战斗员担任侦察员。

(2)尽快研究深入火场内部侦查的方案,到达火场后,救援人员迅速与商业综合体建筑负责人碰头,并询问工作人员或知情者,掌握火灾发展趋势及被困人员大概位置,查看建筑平面图快速记忆重要部位和侦查线路,在熟悉内部消防设施的工作人员协助下进入内部侦察。侦察小组每组不少于3人,进入火场前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荧光安全导向绳,特别是供气设备要保证气压充足。在侦察过程中,侦察人员应将侦察情况及时报告给指挥员,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4.2.2 火场排烟

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救援人员疏散抢救、内攻灭火的最大阻碍就是建筑内的浓烟高温,根据灭火战斗的需要,必须在很短时间内进行火场排烟,可采取以下对策:

(1)遵循“固移结合,以固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建筑内部通风空调系统、机械排烟设施进行排烟;利用消防部队的移动排烟设施(移动排烟机、排烟车)进行辅助排烟;在内攻灭火时,沿内攻路线辅以开花或喷雾水枪驱赶烟雾进行排烟、降温。尤其是对大跨度建筑,应采用移动水炮对准上部破拆点洞口进行降温排烟。

(2)破拆建筑构件强行排烟。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因外立面被玻璃幕墙、广告牌、灯箱所包围,“自然排烟”能力严重不足的缺陷,应第一时间调集举高车辆、强臂破拆车等大型破拆机械,选择可破拆建筑构件,如中庭顶部封闭玻璃顶、步行街采光侧窗、非承重外墙等,尤其是遮挡外窗的广告牌、装饰板等,以便在短时间内排出火场高温烟气。

4.2.3 人员疏散

据资料分析,人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步行速度不超过0.3m/s,远远慢于烟和热气流的扩散速度。商业综合体建筑疏散距离长,火灾时人员恐慌和行动混乱,极易造成踩踏事件。根据救人第一的原则,针对疏散和救援,可采取以下对策:

(1)疏散。利用建筑内应急广播消除被困人员恐慌心理,指导疏散方向提示行动要点。

利用喷雾水流降温消烟掩护疏散,沿疏散路线放置发光导向指示标识[3],在可能迷失方向的部位留人接应,指引群众沿正确路线撤离。

(2)救援。使用热成像仪或雷达生命探测仪等器材深入建筑内部搜寻遇险人员,明确各小组搜救范围、行进路线,做到一处不漏。对受火势围困的遇险人员,可使用水枪驱散烟火,掩护救人,宜组织梯队接力救人减少往返疲劳。

4.2.4 扑灭火灾

商业综合体建筑火场浓烟高温,战斗员无法深入内部,水枪射流接触不到着火点,给扑灭火灾带来较大困难。要彻底扑灭火灾,必须坚持“内堵外控,近战快攻”的原则,可采取以下对策:

(1)正确设置外部水枪(炮)阵地。在着火建筑外部利用登高车、高喷车、车载水炮,选择合适的窗口、破拆口作为水枪(炮)阵地控制火势。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水炮高速射流产生的空气压力与火场排烟方向相向后影响排烟效果和内攻开展。

(2)组织精干的内攻参战力量。参战人员应详细了解着火建筑的平面布置、着火大致部位、燃烧物等,通过组织开花或喷雾水枪并排推进或交替掩护前进。根据着火部位和火势进展,采取堵截、夹攻等战术方法,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4.3 打造灭火救援拳头部队

依托特勤队打造灭火救援拳头部队,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人员密集、空间大、燃烧猛、蔓延快、内攻困难等特殊复杂的火灾课题开展研究,完善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增加高层、地下建筑、烟热等模拟设施,满足消防队员在浓烟、毒气、高温等复杂环境下战术训练要求。有针对性开展体能、技能、战术合成训练及心理、避险等科目训练,加强对新装备熟悉和演练,提高队伍合成作战能力。强化熟悉意识、科学预判意识、攻防结合意识、有效破拆意识和效率意识等“五个意识”的培养,提高消防部队攻坚克难、灭火制胜的能力。

4.4 构建战勤保障联动体系

火灾扑救中,通信、供水、安全防护是成功救援的重要保障。为满足商业综合体建筑“灭大火、救大灾”的特殊需要,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三级战勤保障体系。具体为:一级省级战勤保障体系,对区域作战实施物资保障;二级市级战勤保障体系,主要保障本地区作战所需灭火剂、生活物资、维修资源等;三级中队级战勤保障体系,在中队建立物资备品库。同时,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特点,加强高倍数泡沫灭火剂、快速破拆清障的器材装备、能长时间使用的空气呼吸器、导向绳、红外线热视仪等特种器材的配置。

5 结语

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消防队员一方面要重视火场灭火救援战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重视加强平时对建筑及周边环境的“六熟悉”,通过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预案,定期会同建筑管理、使用者开展联合灭火演习,重点对力量调集、车辆编成、战斗小组分工等进行经常性演练,最大限度地降低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猜你喜欢
火场综合体商业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3:28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现代装饰(2021年3期)2021-07-22 07:09:04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 07:06:16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0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交通建筑综合体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