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2018-02-01 03:33陆婷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全日制应用型

陆婷婷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1100)

当今世界,随着“新工业革命”思潮的产生,产业的升级转型,“大工程”的发展态势日益显著。为了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对于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的需要,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师作为一种培养目标也受到重视[1]。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提出:“应依据特定的学科背景和专业领域的任职资格要求,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2]因此,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是新型经济背景下,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发展新型经济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深入开展,各国间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此形式,中央相继推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等战略,构筑取得未来国际竞争优势[3],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支撑。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普遍存在应用能力欠缺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工程教育是与国家产业发展相互联系的,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工程人才的支撑。着力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不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可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提供人才的支撑。

(二)有利于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

工科硕士按学位划分可为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由于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上仅仅只是对工学硕士的“简单移植”,传统重知识轻实践的教育理念,导致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新需求。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发展背景下,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是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自觉行动,是贯彻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

高素质、新型的工程应用人才是推进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基础与前提,仅仅具有高深理论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对工程硕士的要求。未来的工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高等院校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变化,相应的改革培养目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

(三)有利于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竞争能力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于2009年设立全日制工程硕士。工程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招生对象是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相比缺少实践经验,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依靠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树立新型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培养面向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职业竞争力,满足行业单位的用人需求。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构成要素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按学习方式不同,又分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招收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经验的在职人员,培养过程注重学术实践能力的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主要招收应届毕业生,实行脱产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则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4]。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

工程硕士作为一种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人才。牛建会认为,工程实践能力则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活动,解决现实工程问题的能力[5]。浙江大学余晓认为,工程实践能力应该是工程人才在新的工程背景下,从事与工程有关工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其有效参与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但同时必须面向实践,且与工程活动紧密联系[6]。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是与工程活动相关,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服务于行业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在新的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实践能力应该具有多维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复合交叉理论知识的运用,有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二是参与技术研发设计、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

(三)构成要素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殊性,应提出满足新型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构成要素。关于工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已有相关的研究,侯红玲提出从仪器使用、科研训练、工程锻炼等几个方面加强工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7];曾兴雯提出,加强实践环节是提升工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构建专业实验室、建立产学研培养基地、优选典型项目等措施落实实践能力培养环节[8]。已有的研究显示,操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则是工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工程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学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教育的归宿。缪文财从工程师能力探讨出发[9],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工程认知能力和设计能力、团队管理及协作能力、工程沟通及运用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和学习能力等四个维度实践能力的框架[10]。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能力之外,工程硕士在参与项目时,沟通协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此,在新型产业革命背景下,“大工程观”已成为当今工程教育的主流理念。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勤勉的职业素养以及跨文化的交流沟通,是培养工程师的核心要素。此外,工程硕士是应用型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面向行业、引领经济发展是其重要特征。笔者基于上文的相关阐述,进而提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主要的构成要素:构造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处理能力、知识转化能力、领导协作能力等(如下图所示)。

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图

1.构造问题能力。工程硕士的设立,是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是脱产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一些工程专业知识,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相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在现实环境下,工程项目通常以复杂、未知形式出现,使得学生难以厘清事物的本质问题。我们在强调问题的解决时,往往忽视了事物的起因。于高校而言,培养合格的工程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问题情境中构建出可处理关键问题的能力,即强调构造问题能力的培养。

2.科学研究能力。舍恩曾指出:“研究的功能不应使人从实践中剥离,研究应即是实践之发展。”[11]科研能力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部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科研能力,主要是参与实践项目,行业技术难题的攻克,进一步了解行业背景,获得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参与导师项目,在进行实践调研、实验过程中,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有利于提高自主研究能力。

3.知识转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是一种是面向社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全日制工程硕士通过系统地学习,已经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如何有效的将生产的知识及科研成果向社会输出,服务于行业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在于知识成果有效的运用于社会生产。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要求缩短新项目的研发周期,抢占时机投入市场,完成成果转化。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发挥人才和科研力量,实现资源整合、协同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工程硕士知识运用于社会的能力,促进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性作用。

4.工程处理能力。当前产业革命的背景下,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高层次工程应用人才而言仅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则应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工程处理能力即通过依托培养基地、项目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以多学科融合为特点的新经济,要求未来的工程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才能和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领导协作能力。领导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是当今新型工程教育的一个主要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更要注重培养一种领导协作能力。在当今动态发展的新产业背景下,仅仅依靠个人是难以完成项目的,更多是依靠工程人才之间的领导协作,即通过参与来引导项目的进程,并且不断地加强各方沟通交流,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领导协作不是单方的指挥,而是相互之间的学习,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会不断地完善。

三、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困境

实践能力是工程硕士培养的核心,各高校也开始重视其能力的培养。但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培养现状可看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构造问题能力缺失。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其培养质量对于人才队伍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目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侧重于原理性知识,仅以掌握知识为目标;教学方式中缺失实践教学环节,则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构建问题的能力。

第二,知识转化能力不足。与“再工业化”浪潮相适应,大工程、大科学成为这一时期的教育主流,欧美各国纷纷开始进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通过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形势经济发展的需求。比较而言,我国由于全日制工程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仅仅是对工学硕士的简单移植,未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当前以动态发展为特点的新经济,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仍然偏重单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知识与技术结合能力的训练,培养人才与生产实践相脱节,难以发挥对行业技术发展引领作用。

第三,领导协作能力欠缺。随着项目工程的复杂化,越来越重视工程师之间的交流协作能力。目前,由于我国陈旧的教育理念,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工程素养、行业价值的塑造。此外,实践环节落后,平台稀缺,导致学生难以深入一线,参与项目的改进,缺少团队协作意识。

四、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第一,建立实用性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应注重导向性及实用性,而不仅仅以掌握知识为目标。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推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实践环节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验室和实验平台等操作场所,开设课堂实验操作课程,增加学生在学校的实践环节;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以课程为基础,自行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既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也利于学生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二,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工程实践是工程硕士重要的实践环节,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工程硕士的知识转化能力,即是工程硕士将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实际能力,是一种面向社会的能力培养。依托产学研合作,由政府协调推动,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形成高等院校、行业与企业联合机制,培养参与企业经济技术研发的人才,带动行业、产业与高校的全面合作;通过重点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整合行业与社会的资源,完善合作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机会,切实参与科技研发创新。通过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形成了资源共享、利益互赢的培养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培养区域经济所需的适用性人才。

第三,树立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各高校加快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步伐,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提出的12条素质要求中,不仅要求工程知识,还强调品德伦理和通用能力。高校以“大工程观”为指导思想,开设选修课程,推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注重工程师的人格塑造,明确行业领导角色。

[1]董廷旭.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绵阳师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2]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关于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

[3]徐雷.关于综合性高校开展新型工程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

[4]徐亚萍.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6.

[5]牛建会.地方高校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

[6]余晓.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7]侯红玲.工科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8]曾兴雯.加强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9]缪文财.加强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10]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1]姚纬明.产学研理论的创新与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全日制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孙思扬作品
《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导论》教学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笑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