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欢度佳节应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上)

2018-02-01 06:57编辑一帆
科学生活 2018年1期
关键词:无糖控制目标饮酒

编辑/一帆

春节话饮食:告诫糖友几件事

文/刘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各种节日的过法,概括起来实际上是各种“吃”,以致诸多朋友以成为一个“吃货”为荣。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到了,春节更是一年美食之“大荟萃”,庆贺一年的成功与加深亲情和友情的主要方式就是“团团而坐,觥筹交错”。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却是雪上加霜的事情,一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血糖的失控,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作为内分泌科医生和糖尿病患者的朋友,这是个少不得的话题。

那么,为了不致大幅度升高血糖,安然度过元旦春节,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1.控制主食:尽量以粗、杂粮和薯蓣类代替精、细粮。如用红薯、土豆、玉米或杂粮饭、麦片、稠杂粮粥等作为主食,避免食用由精细米面加工的年糕、汤团、元宵等。每天的主食量(按白米饭算)应该控制在250~300克,粗粮可适当增加50~100克。

2.适量副食:鸡鸭鱼肉等副食富含蛋白质,食用过多在体内同样能转变成糖,所以也要控制量。一般每千克体重吃1克,建议少吃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类,多吃白肉类(鱼、虾、蟹肉,鸡肉和鸭肉的瘦肉),以及豆腐、百叶等豆制品。

3.尽量少油:中国菜最大的缺点是浓油赤酱,特别是春节,喜欢做油炸、红烧的菜肴,这类菜热量高,对血糖控制很不利。所以,糖尿病患者过年烧菜的油不宜多,宜选择清蒸、清炖、凉拌、热拌等烹调方法。

4.少量饮酒:在春节聚会这样特殊的情况下,酒能增添节日气氛。实在推不掉的话,偶尔、少量喝点酒也是允许的,少量的概念:红酒50~100m1;啤酒200m1。即便如此也应相应减少25克主食摄入。

5.一个水果:面对亲戚朋友带来的水果,糖尿病患者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想吃就吃,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在两餐之间能少量食用,同时水果热量必须计入总的热量之中,并尽量选择血糖指数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柚子、橙子、苹果、梨、火龙果等;而不吃血糖指数高的水果,如桂圆、香蕉、蜜橘、鲜枣等。水果应直接食用,如果榨成果汁食用,虽然方便了没牙的老年病友,但果汁的升血糖作用显著高于水果,故应避免。水果类的加工产品,如水果罐头、干果、果脯,一般加糖制作,不能与新鲜水果等同看待,亦应避免。

6.无糖食品抵扣主食:无糖食品的确给喜欢吃甜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加之这类食品往往冠以“无糖”或“降糖”食品的美名,所以,不少患者觉得这类食品可以随意吃。实际上,所谓的无糖食品,是没有蔗糖,比如大家常听说的无糖糕点,虽没有添加蔗糖,但糕点是粮食做的,是多糖,同样会产生热量,若摄入过量,还会产生更大的危害。所以,节日期间,亲朋好友馈赠的无糖食品不能随便多吃,若进食,要扣除相当量的主食。

春节话饮酒:喝酒怎样影响血糖

文/殷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春节将至,又到了酒桌上论英雄的时刻。中国有源远流长的酒文化,特色就是“拼酒量”。说来有趣,华夏的饮食文化同样举世闻名,然而从没人拼饭量或者拼菜量,但一沾到酒就一定要将亲朋好友甚至领导喝醉为止。酒席上不喝酒是很没面子的一桩事情,于是糖尿病患者都惴惴不安起来,这酒到底能不能喝,喝多少?所有患者都知道,糖尿病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可是通常所谓的饮食控制并不包括饮酒,那么饮酒到底该怎么算?

先说两个与临床相关的研究。一个是我同事做的,他们发现有饮酒习惯的人群中喝酒不上头的人更容易发胖,原因在于酒精是高热量的饮品,喝酒上头的人即使每喝必醉也喝不了多少,而喝酒不上头的人往往一杯接一杯由着性子喝,很容易因为大量的热卡摄入而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另一个研究是国外学者所做,他们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嗜酒之人的血糖控制比较差,原因在于嗜酒者一般都有不听劝、恣意妄为的倾向,很少规律地服药、打胰岛素,导致血糖失控,寿命大大缩短。

那么饮酒本身对血糖有什么影响?

经常看科普文章或节目的人都知道,饮酒会造成低血糖,其实,这个问题被夸大了。饮酒只有在营养缺乏或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条件下才会造成低血糖,正常情况下饮酒对血糖事实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酒精的确能够抑制肝糖异生,而肝糖异生是空腹血糖的主要来源,因此理论上空腹饮酒容易发生低血糖。然而,酒的种类很多,啤酒和葡萄酒均由粮食或水果发酵而成,酒精含量较低,同时含有糖类等营养物质,饮用后对血糖的影响很复杂,但总体不会有大的波动;白酒的酒精度数较高,且属蒸馏酒,不含糖,因此饮用后造成低血糖的几率较大。不过,国人极少单纯喝酒,都是边喝边吃,并且往往在酒桌上摄入过量的食物,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喝酒时同样要饮食控制,防止血糖飙升。

总之,糖尿病患者偶尔小酌一下还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饮食过量,也不要养成嗜酒的习惯,避免空腹饮酒,那样对血糖控制是很不利的。

糖尿病人春节如何安排好作息

文/李鸣(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新春佳节是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日子,人们平时正常的生活作息时间会改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造成血糖明显的波动。节日期间,在临床上常常看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增高,血脂、血压控制也不良,因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在节日期间要注意保持适当规律的生活作息节奏。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起居作息习惯。有研究发现,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空腹血糖会有所升高。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这可能是导致血糖明显波动的一种潜在因素。凌晨4时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从而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希望糖尿病患者在节假日期间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晚上电视不要看得太晚,不要过度疲劳。

其次,要保持身心愉快,避免情绪大波动。在一些娱乐活动中比如唱歌、打牌时不要过于激动,也不要时间太久,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节日期间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促进血液循环,如慢跑、骑自行车等低负荷的有氧运动,天冷外出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手脚、耳朵等末梢部位更要注意。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因为许多疾病都是从呼吸道传染的,更要预防感冒。

最后,要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每天要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饮食及药量,防止血糖波动过大。外出前要做好准备,清点平时常服的降糖药物,携带胰岛素要做好必要的保存,防止胰岛素瓶破损。在外旅游要告知导游或身边的人自己有糖尿病,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可以及时获得帮助。

总之,春节期间对于每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病情轻重,无论何种类型,都要注意好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坚持用药治疗,经常监测血糖。希望糖尿病患者能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春节谈达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个体化目标

文/周健 贾伟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目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管理也已进入了个体化时代。医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并发症、伴发病、患者的个人意愿及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量降糖的获益与风险,为其设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那么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在春节期间面对各种美食和活动的诱惑时,你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什么吗?

一、2型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2型糖尿病血糖综合控制目标为空腹4.4~7.0 mmo1/L,餐后2小时<10.0 mmo1/L,糖化血红蛋白<7.0%,并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血糖控制目标。中青年、病程较短、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血糖控制目标应更严格:空腹4.4~6.0 mmo1/L,餐后两小时6.0~8.0 mmo1/L,糖化血红蛋白<6.5 %;病程较长、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严重合并症、严重低血糖史、多种方式仍难以使血糖达标、年纪较大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稍放宽:空腹8.0~10.0 mmo1/L,餐后两小时8.0~12.0 mmo1/L,糖化血红蛋白<8.0 %。

二、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具有与2型糖尿病不同的特殊性,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血糖波动大,加上自我管理能力差,低血糖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高。《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建议我国1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在避免低血糖的基础上,儿童及青少年空腹5.0~8.0 mmo1/L,餐后两小时5.0~10.0 mmo1/L,睡前6.7~10.0 mmo1/L,糖化血红蛋白<7.5 %。成人空腹3.9~7.2 mmo1/L,餐后两小时5.0~10.0 mmo1/L,睡前6.7~10.0 mmo1/L,糖化血红蛋白<7.0 %;老年人控制目标可稍放宽,糖化血红蛋白<7.5%即可。

另外,由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日常活动量变化较大,且缺乏对低血糖的认知及应对措施,可在不影响正常营养摄入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其血糖控制目标。

三、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期间高血糖的主要危害是围产期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巨大胎儿、新生儿畸形、产伤、母亲发展为糖尿病等。春节期间,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应该管住嘴、迈开腿、按时用药,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餐前或睡前3.3~5.3 mmo1/L,餐后1 小时≤7.8 mmo1/L,或餐后2 小时≤6.7 mmo1/L,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四、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前已经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由于不同的老年患者临床疾病和功能状态的差异较大,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身体状况良好、无认知障碍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稍严格:空腹5.0~7.2 mmo1/L,睡前5.0~8.3 mmo1/L,糖化血红蛋白<7.5 %;身体状况一般、有轻中度认知障碍、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可稍放宽,空腹5.0~8.3mmo1/L,睡前5.6~10mmo1/L,糖化血红蛋白<8%;身体状况很差、中重度认知障碍、伴终末期慢性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则无需过度严格:空腹5.6~10.0 mmo1/L,睡前6.1~11.1 mmo1/L,糖化血红蛋白<8.5 %即可。

总之,控制血糖达标是防止血糖波动、稳定病情的根本,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血糖目标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无糖控制目标饮酒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全方位管理方法
喝“无糖饮料”也会胖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哪罐可乐会漂浮呢?
无糖饮料加剧老年人腹部肥胖
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综合控制目标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