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导图应用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2018-01-31 08:31李莉
科技视界 2018年30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维导图阅读

李莉

【摘 要】思维导图既是呈现文本思路的表征工具,又是促进阅读理解的辅助手段,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新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思维导图的实践意义,结合思维导图的应用实例,探讨了在高职院校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以期对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大学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0-020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89

A Tentative Analysis on the Feasibility of Mindmapping i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Practice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Fundamental Education,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028, China)

【Abstract】Mindmapping makes it possible to identify what is intended by the author in a text and helps the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xt. Therefore, it is beneficial to use mindmapping to improve reading effectiveness so that the new ai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an be achieved. With an analysi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practical use of mindmapping, this essay uses examples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mindmapping in the reading practices of college English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Mindmapping;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0 序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作为重要的输入环节,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实施改革的前沿阵地,也是学者研究的聚焦之处。2017年,教育部修订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对单项能力阅读的描述中,《指南》分别对应三级教学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指标,提出“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理解中心大意、关键信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等”和“理解主旨大意及细节……较好地理解其中的逻辑结构和隐含意义……能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三种教学目标定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按照传统的“自下而上”(单词——句式——段落——语篇)模式[1]开展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阅读教学过程演变为词汇含义和语法规则的讲解,学生对文本的建构基于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点,限制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由此导致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投入产出比例严重失衡,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成为客观事实。因此,寻找适应教学新目标的教学模式顯得尤为迫切。作为一种整理、加工、管理信息知识的科学方法和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适时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解了围。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Mind Map)即思维地图,同时又被称为脑图、心智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脑科学研究成果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可视性和多维性,其本质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描述和表达,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无限传递性:正如大脑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过程,思维导图从中心信息出发,向四周延伸出分支信息,可以发散形成无限的节点,而每一个节点又延伸出相应的次级关联,由无限的节点构成无限延伸的组织网;二是阶梯层次性:和人脑的联想模式相同,思维导图的聚焦点是中心主题或中央图形,主干作为分支由中央向四周逐级放射,离中心越近,分支级别越高,关联越密切,所有分支、层级最终形成统一的、相互连接的稳态节点结构;三是图文同步性:思维导图借助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将文字信息凝练成关键词,并配合图形,呈现为高度概括、组织有序的图示[2],调动了擅长语言、逻辑分析的左脑和偏重颜色、图像识别等功能的右脑,可以实现全脑对信息的综合处理。[3]

2 思维导图的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和教学辅助工具。国内外学者对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也验证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的意义。

2.1 对学生而言

思维导图对开展大学英语阅读的积极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可以增加文本信息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在呈现阅读文本的思路和层次时,思维导图结合了颜色、线条、符号、图像等元素,表现手法比较丰富,表达形式更为直观,比起纯文字的描述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多元素、多维度的表现形式有助于营造情境、引起共情,有助于师生、生生在阅读情境中的交互,也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二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在语篇教学的前提下,英语文本中海量的信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考验。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将通篇文本信息浓缩为有关联的关键词,同时,关注和文章主旨联系紧密的主要信息,忽略细枝末节的次要信息。思维导图以关键词呈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排除阅读障碍,缩短阅读时间。三是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推动知识建构。在进行文本回顾时,思维导图将零散、无序的知识点归纳、整合为有序、系统的英语知识体系,不但理顺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文本的内在层次,减轻了认知负荷,也便于学生对照以前的记忆图示,对文本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和表征,从而形成新旧知识的横向联系和正向迁移,建构深层次的理解图示,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创新。

2.2 对教师而言

思维导图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裨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一种相对灵活的教学模式。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控可以收放自如[4]。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阅读训练时既可以聚焦某个局部,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落实在细节,又能将细节折叠,从而清晰地呈现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知识关联的自由度使得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把握更得心应手,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展示也更层次分明。二是提供了一种相对轻便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其实是很多信息的高度浓缩和简化表征。浓缩版的信息以关键词的形式提示阅读知识点,可以加速知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有利于挖掘教师的记忆潜能,不失为一种减少教师备课工作量的人性化工具。三是提供了一种教学创新的技术手段。思维导图的应用有赖于教师的技术敏感度和自我驱动力。将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教师其实是在自主开展教学创新,而新兴技术的采纳,在使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呈现信息化特点的同时,也将丰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经验,使其成为教学创新的领跑者。[5]

3 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3.1 思维导图与文本的匹配

思维导图的图表结构包括节点、连线和关键词三个部分。按照不同的排布结构,思维导图可以分为层级型、概念型、顺序型和循环型等。层级型呈现了一个主概念与从属概念间意义上的层次关系(如蛛状图),概念型呈现不同概念间的比较和对比(如T形表),顺序型则按顺序体现概念间时间前后或因果间的关联(如鱼骨图),而循环型呈现了概念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连续的循环(如循环图)[6]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于不同体裁的阅读文本。以《捷径英语》2为例,第1单元的阅读材料剖析了人们虚拟角色和盲目自信产生的三个来源,即社交媒体、在线游戏、真人秀节目。文本内容的组织建立在三个平行的层面上,由分论点延伸出支撑的细节,因此,可以采用蛛网图或树状图等层级型思维导图。第4单元的阅读材料探讨的是实现人生理想、登顶人生高峰的两种不同的选择,并分别讲述了坚持到底者和急流勇退者的人生境遇,前者以瑞奇·蘭伯特和迈克尔·乔丹为代表,后者如杨紫琼和王薇薇。两派人物的故事处于平行的叙述空间,代表的是对立的两种态度,因此,可以采用T形表式概念型思维导图。第3单元的阅读材料围绕冰桶挑战这个公益项目的由来展开,以皮特?弗雷茨诊断出渐冻症为文本起始,以冰桶挑战风靡全球为叙述终结,文本遵循了时间常态发展的顺序,时间线索清晰可见,故事有起因、经过、结果,因此,可以采用顺序型思维导图呈现文本的发展脉络。当然,思维导图应用相对灵活,不同的文本可能采用相同的图示类型,同一个文本也未必只限于一种图示类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时,需要把握好思维导图和文本的适配原则。

3.2 思维导图模型的修正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思维导图对文本进行语篇阅读。在阅读前,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制成思维导图。由于过分关注词汇含义和语法规则等细节,或是对语篇整体的把握能力不足,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此时的思维导图呈现的是学生的直觉思维,属于原始模型。课程中,随着阅读层次的加深,学生逐渐理顺了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思路。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恰当运用了一些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对语篇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以此为前提,学生对最初制成的思维导图模型做出修正和改进,使之更贴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后,学生对阅读前的预设和课程中的思考进行梳理和整合,结合教师的启发和自己的所学,进一步做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并基于修正后的思维导图模型延伸出新的分支、描述新的次主题,从而创建新的理解图示。

4 结语

目前,语篇教学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流。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根据既有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经验对全文做总体把握,使得阅读教学避开了“先词汇、后语法、再阅读”的传统套路,实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有效的阅读工具和教学手段,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改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宁建花,苗莉珺.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2):75.

[2]丁际群.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法与学法,2016,37(23):33.

[3]贺婷.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6):91.

[4]罗水贞.基于思维导图的大学英语闲读探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17(2):86.

[5]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122.

[6]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1):37.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思维导图阅读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