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摘要:以炼油厂催化车间、硫磺车间作为典型作业区,在分析了其范围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基础上,针对硫化氢等9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布点监测,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典型作业区作业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从单因子指数看,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处于达标状态,作业环境安全;从综合指数看,9种有毒有害物质综合毒性对人体伤害的潜在可能性为40%,应当给予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关键词: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炼油厂;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X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2-0085-02
1 引言
炼油厂作为以原油为原料,以汽柴油、石油芳烃、各类润滑油等为主要产品的重要石油化工企业[1],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体现在生产原料与主要产品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和生产设备作业压力、温度变化巨大的特征两个方面。而相对于生产设备显而易见的危险性而言,生产物料及产品的毒性则具有明显的潜伏性,因而容易在各类安全检查中被忽视,最终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持久的累积性伤害。
因此,科学而准确地评价生产物料及产品在作业环境中的毒性强度是有效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鉴于此,笔者作为国内大型炼油厂高级安全管理人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用于典型作业区的作业安全评价中,以期为炼油厂作业安全的科学评价提供指导。
2 炼油厂典型作业区物料毒性分析
2.1 典型作业区有毒有害物料
催化车间作为炼油厂典型的二次加工场所,担负着重要的催化裂化工艺流程,其基本过程为:将原料油(减压蜡油或减压渣油)在高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裂化反映生成裂解油气,并通过吸收、解吸、精馏等手段将裂解油气分离为干气、液态烃、稳定汽油、轻柴油、重柴油、回炼油、油浆等。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硫化氢、汽油、柴油、乙烷、乙烯、二氧化硫、氢氧化钠等[2]。
硫磺车间的主要作用是将炼油过程产生的含硫酸性水、富液进行处理、回收,主要包括污水汽提装置、溶剂再生装置、硫磺回收装置。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是硫化氢、氨、汽油、乙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3]。
2.2 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伤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 -1992)中相关分类办法,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属于易燃且有毒的气体;乙烷和乙烯属于易燃气体;二氧化硫和氨属于有毒气体;汽油和二硫化碳属于闪点易燃液体。此外,硫化氢和二硫化碳是典型的神经毒物。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并累计达到一定量时,会通过与人体组织的生化作用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破坏,轻者造成人体器官或系统发生病变,重者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伤程度是不同的,当作业环境中存在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时,可能会出现多种毒物毒性相加或相乘作用,进而达到增强毒性的效果。
3 基于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法的炼油厂典型作业区作业安全评价
3.1 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法简介
3.1.1 单因子指数法
单因子指数法是指将某一环境指标实测值与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进而评价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为第i种环境指标指数;Ci为第i种环境指标的实测值;C0为第i种环境指标的评价标准。
一般而言,当Pi<1时,表明环境质量良好;当Pi>1时,表明环境质量超标。Pi值越大表明环境状况越恶劣。
3.1.2 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指在多个单因子指数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不同因子的影响程度(即权重),进行多因子加权求和计算,其结果作为综合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3.2 炼油厂典型作业区作业安全评价指标监测
根据前述分析,将炼油厂催化车间和硫磺车间存在的硫化氢等9种有毒有害物质作为评价指标,并在监测区内布设20多个监测点位,通过多次监测共获得300个有效数据,检测结果如表1。
3.3 炼油厂典型作业区作业安全评价结果
3.3.1 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
由表1可知,对于任意一种有毒有害物质而言,均未超出标准值,表明从单因子指数看,任意一种有毒有害物质均未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作业环境是安全的。
3.3.2 综合指数评价结果
依据表1中数据和(式2)、(式3),计算得到综合指数,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综合指数为0.400,表明这9种有毒有害物质综合毒性对人体伤害的潜在可能性为40%,若作业人员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很有可能产生累积性中毒效应。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炼油厂催化车间、硫磺车间2个典型作业区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硫化氢等9种有毒有害物质布设了20多个监测点位,获得300个有效监测数据。
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典型作业区作业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单因子指数看,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处于达标状态,作业环境安全;从综合指数看,9种有毒有害物质综合毒性对人体伤害的潜在可能性为40%,应当给予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白丽影,浅析炼油厂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化工管理,2016(8):123.
[2]李世香,周长艳,孙艳.大庆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车间职业卫生学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8,24(1):9~10.
[3]邓茹娟,某炼油厂硫磺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J].化工管理,2016(5):279.
[4]蒋永清,费文博,孙庆风.指数法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林业劳动安全,2004,17(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