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学习,未来社会呼唤创造型人才。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发展关注不够。因此,我们应在继承各种教学精髓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自主创新;空间;意识
一、 创造性使用教材,树立创新的意识
大胆改革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喜好,以及知识内容的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组织促进学生能树立创新意识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问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着边际,到切中要害,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诱导、注重诱导方法,从关键问题入手,层层剖析出结论。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让学生观察:8÷2=4,24÷6=4,32÷8=4……让学生根据题目特点提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很快提出:“被除数、除数都变了,而商为什么不变呢?”看,学生找到了本节课的关键之处。只要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已经把握住了商不变规律的实质。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算式,特别注意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商才会不变。经过学生们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此,在学习完每一个阶段后,都力争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学完《统计》后,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生活开支,到公交公司了解公交车的出车情况……然后绘制成各种统计图表,这些活动都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意义及作用的了解,使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创新意识得以树立。
二、 多样化思维模式,培养创新的习惯
在教学中,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自主地把学习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渴求,进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创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收集多方面的数学信息,实现思维、智慧的进步,取得良好的自主创新学习效果,从而快速培养创新学习的习惯。
例如,数学实践活动课“算24点”时,教师出示“2、4、6、8”四个数字,让学生们充分地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四人组成小組来进行比赛,比一比谁计算的最快,想到的方法既简便又多。当有学生算出“6÷(4÷2)×8=24时”,很快就有学生受到启发得出“6×8÷(4÷2)=24”“6×8÷4×2=24”“6÷4×2×8=24”甚至“6×8×2/4=24”。同学们在交流中获得思维的碰撞,发现计算方法,在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中不断地反思与吸纳,使知识得到真正的内化,创新学习习惯得以巩固。
再比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想想“现在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你准备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可以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说:“可以画出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有的说:“采用割补的方面,把梯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接下来分组选择喜欢的方法顺利推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留出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成为创新学习者。
三、 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创新的能力
鼓励学生经常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具有一种沿着不同的方法思考、探索、追求方法、策略多样化的开放思维,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形成创新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中经常提供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超越固有的思维模式,多方法、多侧面地思考问题,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家常便饭。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学生解答完应用题“四(1)班有学生66人,女生占5/11,女生有多少人?”后,老师没有罢手,而是让学生根据条件再次提出新问题进行解答,如“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男生是女生的多少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的教学,一题多用,不仅复习了各式各样的分数应用题,还训练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得以拓展。
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和谐地发展,从而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发展的一片沃土,真正成为学生开拓创新的芳草地。
作者简介:
龚利祥,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市第一小学。endprint